严德俊——酸甜苦辣十春秋 - 津门足坛双百颂 - 天津体育局编著 - 其他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其他 > 津门足坛双百颂 >

严德俊——酸甜苦辣十春秋

※严德俊

——酸甜苦辣十春秋

“良友远别离,各在天一方。”2017年11月15日,病魔缠身的严德俊告别了光彩斑斓的人生。原国家白队5位队友,苏永舜自加拿大,张水浩、孙元云从上海、沈阳,在津的王金丰、李元魁,原国家红队的老队友年维泗、陈成达等,天津的数百位昔日队友、弟子,纷纷送来哀痛的悼念。虽然严德俊从此免去胃癌折磨的万般痛苦,但是这位中国足坛一个时代的优秀人物驾鹤西去,令人们深感悲伤并痛惜不止!他的一生给人们留下了许许多多值得珍惜的记忆。

严德俊,1935年生于重庆资阳县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少年时代的严德俊是远近闻名的游泳健将。他和足球的缘分是从给哥哥背球靴开始的。遗憾的是,他的哥哥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牺牲,但兄长的足球梦却在严德俊身上实现了。

1953年,严德俊作为西南联队的队员参加全国足球比赛,被国家队的首任主教练李凤楼选中。当时国家队分红、白两队,19岁的严德俊入选国家白队,担任右后卫。他身穿3号球衣,拼抢凶猛、作风顽强,皮肤黝黑,圈内人送其外号“黑三儿”。在白队他和王金丰、邓雪昌组成坚固防线,并称“三大后卫”,声名远播。1955年,严德俊胃穿孔,胃被切除三分之二。手术后4个月后,医生说他不能再踢球了,严德俊听了都要疯了。他软磨硬泡,终于被允许作为管理人员随队参加了全国足球锦标赛。碰巧的是,队里伤号很多,严德俊竟然有了上场机会。然而踢到第四场比赛时,严德俊在场上突然不省人事,转危为安之后,其骁勇的作风依然不减。

1957年,国家白队14名队员在邵先凯教练的率领下落户天津,海河两岸再度掀起足球热潮。严德俊的人生出现了重要转折点,他在津门迎来了足球事业的巅峰。国家白队给天津足球注入了新的活力,又不断吸纳天津本土涌现的青年优秀人才,代表天津队和河北队连年征战全国联赛和国际比赛,成绩十分出色,成为全国数一数二的强军。1960年获得全国足球甲级联赛和锦标赛双料冠军,其间的每场比赛,严德俊都立下显赫战功。后来严德俊右膝伤病越来越严重,迫不得已,驰骋绿茵场十多年后,他正式挂靴,开始了执教之路,曾辅佐曾雪麟带领天津队。

严德俊

在国家队时期训练头球的严德俊

在严德俊的执教生涯中,有一段援外经历。20世纪70年代,毛里塔尼亚希望中国派送教练,乒乓球自不必说,把中国足球教练派到非洲有点出人意料,而严指却抓住了这次千载难逢的机会,主动找到毛里塔尼亚体育部部长,要求带青年队一试。没想到不到一年,他执教的青年队击败了毛里塔尼亚国家队。严德俊名声大振,被聘为毛里塔尼亚国家队主教练,并受到总统接见。此后,他又率领这支队伍在非洲国家杯上取得历史最好成绩。再后来他又被布隆迪国家足球队邀去当主教练,征战下一届非洲杯。严德俊能讲法语,不需要翻译就能够与非洲球员沟通。布隆迪队与当时的非洲冠军喀麦隆队交锋,最终以2∶2平分秋色。至此,在大多数中国球迷还不大认知世界杯时,非洲足坛就已经留下了一位中国足球教练的英名。非洲当地球迷知道严教练要离开布隆迪时,机场涌进了黑压压的人群。他们挥泪送别严教练的故事,被如实地写进非洲足球历史,也写进非洲球迷心里。

带着在非洲执教的经验和成果,1977年底,严德俊在天津开始了同样辉煌的执教生涯。他带领天津队夺得1978年全国甲级联赛第四名、1979年第六名,1980年在全国足球甲级联赛中一举夺魁。之后又获得了1981年全国甲级联赛第七名、1982年第三名、1984年第二名以及1983年第五届全运会第三名。

当年的天津队,严德俊由优秀前锋和守门员出身的霍同程、张业福辅佐,队伍三条线人员齐整,苦练技术战术,兼具南北两派的打法。统计数据显示出天津队高人一筹的水准:1980年天津队夺得冠军时,共积41分,进34球、失14球、净胜球20个。

严德俊

担任2008年奥运会火炬手的严德俊

天津队鼎盛时期,国内强队北京队、上海队、山东队根本不是对手,天津队与辽宁队、广东队交锋常是胜负各半或打个平手。1980年6月,联邦德国青年队(实为国家二队)在北京工人体育场与天津队交锋,两队1∶1战平。天津队的出色表现令福格茨不禁惊讶,并送上了赞美。

严德俊把人生最华美的时光献给了天津,在津执教10年,他是中国足球界出访最多也是成绩最好的教练。他率队9次出访,先后远赴尼日利亚、利比里亚、喀麦隆、叙利亚、黎巴嫩、智利、厄瓜多尔、印度尼西亚、泰国、乍得、法国、荷兰、苏丹、马达加斯加、阿尔及利亚等15个国家,也曾到访香港,共战44场,战绩为胜20场、平11场、负13场。在津执教10年,他先后带过三批队员,弟子超过百名。张贵来、王广泰、齐玉波、王毓俭、刘春明、郭嘉儒、王建英、李纪鸣、吴泽民、韩志强、左树声、陈金刚、吕洪祥、左树发、段举、山春季、王俊等,都是他的得意门生,其中有十余名国脚。

转眼又是7年过去,时间来到1995年,60岁的严德俊被重庆前卫寰岛队请去救场。本来德国人施拉普纳是球队主教练,联赛开战以来球队却连吃败仗。这时的前卫寰岛队高层把视线投向曾经带领天津队创造佳绩的严德俊。严德俊答应出山只当领队,让施拉普纳留任。到了重庆后,严德俊就根据中国队员的特点给骨干队员们开小灶,进行针对性训练。此后,前卫寰岛队没有输过一场,连连击败天津队、北京队等强队,直至击败了夺冠大热门上海申花队。知晓内情的上海申花队放出风声来,说严教练出山采用的《孙子兵法》“瞒天过海”之计,已经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当施拉普纳得知这位领队暗中指导队员并取得成效后,无奈地辞去主教练职务回德国去了。严德俊接过教鞭,走到台前,在联赛已经过了五分之一的情况下,最终带领球队取得了联赛第四名的历史最好成绩。对前卫寰岛队来说,这个第四名比冠军的含金量还要高。

与严德俊教练经常交往的人,都深知他带队的严谨不苟、刻意追求、勤奋刻苦,不论平日训练还是外出比赛,十分规律的安排近乎刻板。一支香烟,一杯浓浓的茉莉花茶,一册笔记本,一支红蓝铅笔,一座小闹钟,伴随严指几十年。外出比赛时,晚饭后全队开准备会,然后教练组研究第二天的安排,严指不时找队员谈话。九、十点钟过后队员们入睡,他还要伏案写训练、比赛计划,记录心得体会,在一张张统计表上填写数据,每每到午夜才入睡。他的敬业精神在国内足球教练中实为罕见。

严德俊离开教练岗位后曾在市体委训练处工作,担任过体工大队副大队长,其间他同样兢兢业业,付出心血。新世纪之初,他应邀出任天津女足顾问,长达十多年,其间天津女足两夺全运会金牌。作为技术总监,他常说:“这是俱乐部和教练班子多年奋斗得到的荣誉,我不过是出出主意而已。”晚年,严德俊还经常和昔日弟子深入基层,开展校园足球辅导活动,深受校方和孩子们的爱戴。

严德俊的妻子肖黎辉对拖着病体仍旧奔忙的老伴心疼不已,又为老伴的执着精神而骄傲。她说:“我这辈子做得最对的两件事,一是学游泳,一是嫁老严。”1959年这位来自广东的原国家游泳队选手,随严德俊来到天津,出任游泳队教练,两个人组成了令人羡慕的体育之家。两个女儿严华、严红都是优秀的游泳选手。作为国家队主力队员,严红获得亚洲冠军并多次创造全国、亚洲纪录。在第五届全运会上,严红为天津夺得一金一银一铜,誉满泳坛。如今,严华侨居日本,严红在天津体院任教,仍然献身体育事业。

严德俊一家全家福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