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元魁——白队宿将又一春
※李元魁
——白队宿将又一春
20世纪50年代是天津足球的兴旺时期,李元魁无疑是重要人物之一。国家白队14名队员来津,其中两位北京籍者即是李元魁、刘荫培。20世纪60年代初期,半数队员返归原籍,而二位北京人从此落户津门,成家立业。刘荫培英年早逝。李元魁在津任教几十年直至退休,后又长期从事电视足球转播解说、评述工作,2018年俄罗斯世界杯赛期间,他又投身网络赛事转播。1934年出生的李元魁,已然八十有四。
李元魁
李元魁从小就对体育充满了兴趣,但他爱上足球运动却源于一次意外。谈到从小踢球的经历,李元魁说:“我家住在北京牛街附近,从小其实是非常喜欢玩垒球的。四年级的时候,我冒失地去尝试滑垒,弄伤了手腕,没办法,就开始踢足球了。没有多长时间,我就彻底爱上了足球。当初家长问我想上哪所中学,我的回答很简单,要去有足球场的中学。这样,我就进入了崇德中学。幸运的是,我们当时的体育老师是在北京足球圈非常有名的守门员,他给了我们基础的足球启蒙教育,我的足球生涯就此开始了。”
中学毕业后,19岁的李元魁在1953年代表北京队参加了全国11个足球重点城市青年队的比赛,凭借自己优异的表现,当年就入选国家队。当时国家队称体训班,足、篮、排、体操、游泳、羽毛球等项目都在天津训练,住在重庆道100号,训练就在附近的民园体育场。说起民园体育场,李元魁有着特殊的感情,他说:“1953年的时候,民园体育场还只是三面看台,场地都是土地。1957年,民园体育场建成了全国第一个灯光足球场,灯的架子都是木头的,虽然现在看很简陋,但在当时是非常了不起的。后来我们又在民园体育场下面的宿舍住了十多年的时间,训练也几乎都是在民园进行,所以我始终对民园体育场有着很深的感情。”1954年,李元魁成为第二批被选送到匈牙利学习的国脚,这也是他足球生涯中一个重要的亮点。学习期间,李元魁不仅接触到了现代足球,而且也最终确认了自己在球场上的位置。他回忆道:“当年去匈牙利是非常有责任感的事情。记得去匈牙利的第一天,中国大使就跟我们说:‘你们要记住,你们完成留学时,花在每一个人身上的人民币摞起来要比你们的身高都要高。’这让我们更加坚定了一定要好好学习的决心。在匈牙利的训练跟在国内非常不一样,我第一次体验了现代足球系统化训练的方法。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训练结合球的内容非常多,而且关于各个位置的针对性训练也很多,这在之前国内的训练中基本没有。”去匈牙利之前,李元魁的位置是中后卫,但是到了匈牙利,他就被改造成了边后卫。中学时候他的身高是1.78米,当时算是比较高的,因此被安排在了中后卫位置上。但是到了匈牙利,教练尤瑟夫觉得他更适合担任边后卫,后来他的位置也就固定在了边路。
1954年李元魁在匈牙利塔坦训练营
1955年,李元魁和队友们结束了在匈牙利的学习,回到了国内。匈牙利的教练给李元魁的评语是“身体素质一般,场上意识突出”。回忆起当时的情况,李元魁有些遗憾地说:“我当时踢球很大的短板确实是在身体素质上。比如说,我当时百米也就是12秒的成绩,推举才能推46.5公斤。也正因为如此,我是场上比较愿意动脑子的球员。这个特点也一直保持下来了。”天津老球迷们或许记得,李元魁踢边后卫,不像队友严德俊那样气势凶、下脚狠,而是更注重技术,善于动脑。1956年,李元魁进入国家白队,转年随队来津,开始参加全国甲级联赛等比赛。1959年,李元魁出人意料地选择了退役。他说:“当时天津涌现出了一批非常优秀的年轻球员,孙霞丰、李学浚、胡凤山,还有后卫线上的李恒益、宋恩牧,等等。我也想给他们空出更好的位置,所以就退役了。但后来他们又让我复出踢了一个赛季,所以要是说正式退役应该是在1960年。”
从1961年开始,李元魁走上了执教道路。他先是协助李朝贵教练挖掘和培养天津优秀的青年足球人才,随后李元魁与李恒益等人组成教练组,带领天津二队,后又被委任为河北青年队主教练,这是他第一次正式成为主教练。可惜的是,由于“文革”的到来,河北青年队很快就停止了正常的训练和比赛,李元魁无奈地离去。直到1969年运动队和比赛恢复,李元魁才辅佐曾雪麟主帅,开始执教天津队。一批在“文革”期间自发组织起来坚持训练的队员重返赛场,在曾雪麟、李元魁等人的率领下,1970年参加在广州举行的全国24城市足球队集训赛,取得与辽宁队积分相同的佳绩,并以净胜球多而获得第一名。
1980年,接受援外任务的李元魁在中国驻毛里塔尼亚大使馆门前的留影
1971年曾雪麟调往北京,李元魁接任主教练,不久后他先在体工大队训练科任科长,再去市体委训练处工作。1977年李元魁回归足球队,与严德俊、霍同程、张业福组建天津队,球队在南宁进行的全国联赛中取得好成绩,天津队后被派往越南、老挝出访比赛,以不败战绩而归。
1978年李元魁接受援外任务,前往毛里塔尼亚两年。归来之后,他和洛一、宋恩牧率领天津二队出战全国乙级队联赛,取得了晋级甲级联赛的好成绩。两年后他又被调到天津队,全力备战第五届全运会。说到当时的情况,李元魁至今心存遗憾,他说:“当年那支队伍就是冲着冠军搭建的,是夺冠的热门队,但最后只拿到了第三名,这始终是我心里的一个坎儿。因为这是我带队距离全国冠军最近的一次。”第五届全运会结束后,李元魁暂时离开了足球,进入天津市体工大队训练科,分管网球、垒球等工作。
20世纪90年代初,足球职业化在国内兴起,1993年天津足球俱乐部(月季花)成立,成为全国最先实现职业化的队伍。李元魁受命与孙凤鸣、李学浚、孙霞丰、朱玉田、崔光礼组建训练部开展工作。随后俱乐部几度易手,李元魁又先后为立飞、泰达俱乐部效力,直至退休。
作为北京人,李元魁口音纯正、清晰,和当年的刘荫培一样,足球底蕴深厚。1999年李元魁开始了职业解说员生涯,他先是在香港卫视转播解说内地中甲足球联赛,后应娱乐与体育电视网(espn)亚洲分部之邀,在新加坡做世界足坛五大联赛转播解说嘉宾。其中解说最多的是英超、意甲和欧冠,名气也越来越大,以至于足球爱好者一提起李元魁,率先会想到他的“英超权威解说员”的身份。直至2007年,他在新加坡转播了8个赛季,归来以后,又曾在上海、陕西、北京延续他的这一事业,于今在电视屏幕上他的身影频频再现。李元魁直言:“我解说比赛,英超等比赛我都说,但就是不会接触中超。因为我真的怕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说出一些有争议的观点。”
作为天津足球近60年发展的亲历者和见证者,李元魁对目前天津籍优秀球员的匮乏表现得无可奈何。他说:“这些年来,从一开始的厂矿、学校足球队模式,再到后来的体委直管、职业俱乐部等,我都经历过。我不能说哪种方式更好,因为哪种方式都有一定的问题。我现在就是觉得,天津足球要是想再源源不断地涌现出顶尖人才,还是要打好基础,让踢球的人多起来,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
2012欧锦赛期间李元魁在espn演播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