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广泰——固守门前一“铁闸”
※王广泰
——固守门前一“铁闸”
提起当年天津队中后卫王广泰,老球迷可谓尽人皆知,更是送上“铁闸”美誉。在天津队的后防线上,王广泰多年来镇守要塞不让分寸,其位置他人难以替代。退役后的王广泰效力于火车头体协16年,与席绍忠一起打造了一支“中国的阿贾克斯”。火车头俱乐部“江山代有才人出”,为中国职业联赛输送了很多优秀选手,有的至今仍驰骋在赛场上。
年轻帅气的王广泰
王广泰1955年出生在天津市河东区大直沽。他上小学时踢了一段球,但是没有延续下去,家人都希望他好好学习,将来有所成就。来到五十四中学以后,王广泰又与足球结缘。学校的足球氛围很浓,班班都有足球队,学校有校队。当时的校队教练穆乃龙看中了王广泰,让他跟着校队训练。1972年王广泰被李朝贵教练发现,从而进入天津青年队二组。王广泰当年很瘦,身高1.78米。他回忆道:“李指导跟我说,想运动生涯有所成就,必须提高身体素质,尤其是速度。所以李指导根据我的身体特点,尤其是速度和爆发力差的弱点,为我量身定做了一套训练计划。每天背着15公斤的沙背心纵跳,每组30次,每天10组,直练到我后来能背两个沙背心跳。在李指导给我制定特殊训练手段的同时,我的队友沈其泰每天也帮助我进行速度训练,他每天早上陪着我练短跑,我们互相帮助。因为他是田径出身,速度非常好,技术上有点欠缺,他教我练速度,我教他练技术。”没几年,王广泰进入了天津队,全国众多甲级队在梧州冬训,他在多个项目的测试中成绩均名列前茅,百米速度提高到了11秒1。他说:“我能有如此大的进步,是仰仗着李朝贵指导对我进行特殊训练。在技术上,我得到了著名中卫邓雪昌指导的亲传,使我成为他的嫡传弟子。至今我非常感谢李朝贵、邓雪昌的细心教诲,以及沈其泰、刘忠杰等对我的帮助。”
1975年,王广泰代表天津队参加了第三届全运会。1976年,沈福儒接任天津队主教练,王广泰已是全队队长,队伍全部换成年轻队员,很有朝气。在上半年厦门赛区的比赛中,这支新军打败了大部分强队,获得分区冠军。但是下半年天津地震,对队伍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1977年,李元魁指导接任天津队教练,带队进入全国前六名。当年还接受了访问越南的任务。天津队一鼓作气,战胜了越南的全国前三名。最后一场球与越南人民军足球队较量,中国驻越大使对全队讲:“这场比赛的意义已经超越了足球的范畴,希望大家争口气。”比赛时越南国家领导人亲临现场,对方的随队裁判6场比赛判了天津队6个点球,这场比赛也判了一个点球,被门将郭嘉儒神奇扑出。最后比赛补时长达10分钟,天津队众志成城,最终还是赢得胜利,得到了外交部的通令嘉奖。后来在与来访的联邦德国青年队的比赛中,天津队与之打成了1∶1。当时王广泰防守对方的高中锋赫鲁贝施,此人身高1.90米,身体强壮,但在王广泰的防守下,此君丝毫没有占到便宜。比赛踢得很精彩,赛后北京工人体育场内的观众久久不愿离去,被天津队精彩的表现所折服,人们称颂的天津队“外战内行”,再次得到认可。
王广泰
1978年,严德俊指导接掌天津队,当年获得了全国甲级联赛第四名。1980年,天津队时隔20年又夺得全国甲级联赛冠军。1983年天津队获得了甲级联赛北区冠军,同年在上海的第五届全运会上获得了第三名。1984年天津队获得全国甲级联赛亚军,与冠军北京队仅差一个净胜球。1986年随队参加第二届中国足协杯比赛后,王广泰正式退役。
一米八四的身高,速度快捷、抢断迅疾、脚步硬朗、出球果断、头球出众、抢占高空,擅长拖后中卫位置。1981年至1985年,王广泰几次入选国家队,曾雪麟教练一直对他印象很好,他在国家队站稳了脚跟。这段时间是他的运动生涯后期的一个小高潮。然而,王广泰毕竟年近30岁,最后还是选择了退役。他回顾这些年的经历,颇有感触:“我自从进入天津队一直打主力,为天津足球奉献了青春,得到了各级领导、业内人士还有观众的好评,非常荣幸。在这个强大的集体中,既有胜利的喜悦,也有失利后的懊恼。我常想天津队多年实力强大,特别渴望多拿几个冠军,没有美梦成真,还是有些许遗憾。”
1990年,在担任天津少年队主教练后,王广泰走到职业生涯的转折点,原天津铁路分局招待所所长、酷爱足球的席绍忠,组建火车头少年队,选中了王广泰担任总教练。率队的16年间,王广泰把多年的实践经验用于球队的训练和管理,把职业当做事业,与席绍忠配合很默契,互相成就,把火车头青年队打造成“中国的阿贾克斯”。火车头队建立了一套严格的选材标准,并且保证队员将来如果不能进入职业队,将在铁路系统为其提供工作机会。有很多天津队及外省市队淘汰下来的队员后来在火车头队都成才了,例如前长春亚泰队守门员郭昊。火车头队成立之初,条件非常艰苦,没有自己的训练场地,只有借用。球队住在北站铁路招待所,训练在河西区黑牛城道的河西体育场,王广泰和教练组每天组织队员骑自行车往返两趟五十多公里,陪同队员们风里来雨里去。这种苦干精神及付出的心血,也收获了极大的回报,每个年龄段都有着极高的成才率。首批队员曲波、白毅,延续到以后的冯仁亮、宋博轩,再到后来的王上源等人,都成长为中超联赛中的优秀选手。通过几年的努力,火车头队在青训培养上树立了一面青训旗帜,选材面也扩大为立足天津、辐射华北、面向全国,而去哪里选材人们都乐于加入。因为队员的吃住、服装等一切费用,无需家长出一分钱,全部由俱乐部出钱培养。老席虽不是足球圈里人,但是非常肯钻研,甚有眼光,敢为人先,与王广泰配合相得益彰。在16年中,王广泰以自己的能力和水平,为中国足球青少年培养做出了贡献。每每看到火车头队的队员在中超联赛拼搏的时候,他异常欣慰。他说:“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王广泰
王广泰的执教能力不断提高,除善于总结实践经验外,还得益于1987年开始的在天津体育学院的几年进修,提高了理论修养。他在张玉琪教授的指导下撰写论文,其中《侧身倒地铲球技术初探》曾获领域内的奖励和好评。离开火车头队后,王广泰被东丽区教育局以特殊人才引进方式聘任,评为高级教师,撰写的论文《青少年身体、心理发展的规律》获得区教师科技成果奖,并带领东丽区教师足球队获得了天津市教育局绩效考核比赛郊县组第一名,然后光荣退休。2015年退休后,王广泰与师兄裴恩才一起从事校园足球教练员培训工作,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长期从事青训工作,王广泰颇有心得。他说:“天津作为中国足球重要的人才基地,这些年来已经落后于兄弟省市。在上个世纪甚至职业联赛开始的几年,在各队几乎都能听到天津口音,反观现在,连天津队都没有几个天津人。我们必须静下心来,努力加强教练员的科学化、系统化、规范化的培训,更要学习、继承老教练的那种刻苦钻研及敬业精神。”王广泰认为,目前基层教练水平较低,应呼吁退役的优秀运动员下到基层,加入青少年人才培养大军。另外,目前各区的业余体校都“自废武功”,依据多年的经验,这个人才培养机制是行之有效的,亟需恢复完善。一定要恢复行之有效的优良传统,根据当今社会的特点,建立起一套新的行之有效的人才培养机制,天津足球的振兴指日可待。
与国家女足踢友谊赛时的王广泰(右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