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俊鸿——七十年代一颗星 - 津门足坛双百颂 - 天津体育局编著 - 其他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其他 > 津门足坛双百颂 >

刘俊鸿——七十年代一颗星

※刘俊鸿

——七十年代一颗星

刘俊鸿1948年生人,曾就读于四十二中学,从小酷爱足球运动,是20世纪70年代末期天津足坛上的一颗新星,是当时年轻球员当中的佼佼者。

16岁的刘俊鸿就训于新华路体育场,为迎接全国中学生足球比赛,在丁凤璋、王瑞、张景德3位教练的带领下集训。他在1964年代表天津中学生参加全国比赛,表现出色,引起了八一队教练员唐立功的注意,想调刘俊鸿、刘小牛入八一少年足球队,两人同时被即将组建中国少年足球队的教练员张宏看中。当时的天津少年队教练刘荫培得知后,为防止本土队员外流,先期将刘俊鸿、刘小牛调入天津体训班,完成入队手续,后与当时的郭嘉儒、翟良田、李世光、王仲仁等,正式组建了天津少年队。1966年8月7日,刘俊鸿作为队长率刘小牛、郭嘉儒、翟良田等31名少年运动员进驻体训班,当时的教练队伍也进行了加强与充实,邓雪昌、张大樵、崔泰焕入队,刘荫培率领这支朝气蓬勃的少年队伍,为天津足球储备了新生力量。经过短短的6年时间,刘俊鸿于1972年一跃成为天津队主力。刘俊鸿、翟良田、李世光、刘金山、左树起、刘小牛、王仲仁、李洪平这批年轻队员迅速补充到调整后的天津队,被委以重任。其中,刘俊鸿作为锋线上的一把尖刀,初露锋芒,在当时的老队员李家舫、韩孝忠、林贵荣、杨秉正、刘作云的呵护下,他得以在场上充分发挥技术。1972年11月,刘俊鸿随队出访西非三国马里、毛里塔尼亚、塞拉利昂,表现不俗,成为队中核心。特别是1974年,刘俊鸿在对朝鲜鸭绿江队的比赛中首建奇功。1975年他代表天津参加了第三届全运会,并于同年再次出访西非四国马里、尼日尔、加蓬、刚果(布),人们开始认识熟悉天津绿茵场上的这颗新星。

刘俊鸿(左)与冯建忠(右)的合影

刘俊鸿技术全面,场上思维敏捷,左右脚均衡,尽管他性格内向,但在比赛中的攻守转换上,丝毫没有拖泥带水,不断地为自己与同伴创造得分机会。刘俊鸿生活简朴,热爱学习,办事沉稳低调,少言寡语,在球场上和工作中兢兢业业,给很多年轻队员做出了表率。

刘俊鸿(后排右二)与队友们的合影

他在绿茵场上奋斗近20载,给球迷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性格低调的他,退役后被分配到红桥体育场任教练员,培养青少年,开始了自己的执教生涯。后刘俊鸿又调至韩家墅天津市体校、市女足,进入职业化后他先后辅佐三星队、泰达队主帅,与时任主帅蔺新江、左树声、王伯远合作,任助理教练。特别是2003年这个中国足球甲a末年。当时天津队主教练是来自意大利的马特拉齐,刘俊鸿作为中方助理教练辅佐他。在天津泰达成绩不佳,在冲超岌岌可危的情况下,马特拉齐被迫“下课”,刘俊鸿作为教练组组长开始带领泰达队继续冲超的征程。凭借最后几轮的拼杀,泰达队以8胜12平8负的战绩如愿闯入下一年度的中超,这是天津足球史上的一个里程碑,这也是刘俊鸿执教生涯中的一个顶峰。

在中国足球职业化的进程中,由于竞争激烈,运动员和教练员频繁转会,整个队伍的稳定性出现了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刘俊鸿无奈地结束了执教生涯,年逾古稀的他过起了安稳、不事声张的晚年生活。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