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历史光耀千秋
百年历史光耀千秋
津沽大地,风水宝地;九河下梢,京畿门户;海防要塞,华北重镇;九国租界,西风东渐,逐渐形成南北沟通、中外融合的地域历史文化。“近代百年看天津”,从一定意义上说,在中国近代体育史上,天津同样有着特殊的地位。作为近代中国最早对外开放的城市,西方体育项目相继涌入津门,天津不仅是中国奥林匹克运动的发祥地,许多项目的体育运动也引领全国,而足球运动更有着深厚的底蕴,它随同社会、文化、生活而生存与发展,逐渐形成广大民众喜闻乐见的运动。
天津足球的兴起与发展,以四位典型且颇具影响力的人物为引领,展现最初时期天津足球的概况与风貌。
四大人物引领早期足球
张伯苓(1876—1951),20世纪初期先后创办了南开中学、南开大学、南开女中、南开小学,是闻名中外的教育家。
他认为足球能增强体质,能塑造民族性格,积极倡导足球运动。在校他与学生同场踢球,南开足球日益兴盛,逐渐超过教会学校新学书院。此后,足球运动很快扩展到工矿企业和民间社会阶层,张伯苓特别给以关注和支持。有两件事令人感怀:1935年,中华队首次夺得“爱罗鼎杯”足球冠军的次日晚,张伯苓在登瀛楼宴请全体运动员,席间发表了鼓舞人心的讲话,并率领大家到鼎章照相馆合影留念。另一件事,1937年北宁队访沪,战胜了以球王李惠堂为首的东华队,当时正在上海开会的张伯苓得知后,赶到队员驻地看望,高兴地说:“你们胜了东华队,打破了足球北不如南的说法。南北要一致对外,为中华民族争光。”
20世纪30年代初的天津足球竞赛权,控制在以英人为主的足球协会手中。张伯苓为了争得体育的自主权,把天津体育促进会与协进会合并,他先后被选为会长和名誉会长。从此津门有了中国人自己的体育组织,负责举办天津的体育活动及比赛。
20世纪30年代的足球运动员和体育工作者每次回忆这段历史,都以那时的北宁队、中华队几次从洋人手中夺杯,出访日本获全胜,横扫南洋诸国为自豪,他们众口一词:“张校长是津门足坛的先驱!”
1935年4月,中华队夺得第六届“爱罗鼎杯”国际足球赛冠军。时任南开校长、天津市体育协会名誉会长张伯苓在登瀛楼宴请全队人员并与全体会员到鼎章照相馆合影留念。
前排左起:毛恭和、孙永泉、赵启春、孙思敬、孙来福、姜璐
第二排左起:袁氏俊、胡宗益、杨茂隆、孙雅庭、陈尔德、刘宝恩、黄钟鸣、刘世藩、梁铭宗
第三排左起:齐宁愚(副会长)、赵泉(委员)、田种玉(干事)、张伯苓(名誉会长)、郝铭(委员)、赵文选(委员)、阮智珍(委员)
第四排左起:侯洛荀(委员、领队)、李清安(委员)、王子华(教练)、王宝书(干事)、谢希云(秘书)
孙思敬(1903—1961),天津首屈一指的足球巨星,一生奉献于足球事业。
孙思敬早年就读于新学书院。学生时代的他足球技术已臻上乘,为新学同门的柱石。1930年代表中国参加第九届远东运动会,战胜南洋诸国,威震东南亚。1931年应邀参加北宁足球队,并任队长一职。以北宁队为主的中华队荣获1935年“爱罗鼎杯”冠军、1936年“万国杯”冠军,1937年远征日本四战皆胜,孙思敬立下汗马功劳。
孙思敬在当时两后卫、三中卫、五前锋的阵型中担任中坚角色,是队中的核心人物,在其二十多年的足球生涯中,是天津足球首屈一指的明星。1928年,被誉为“中国球王”的李惠堂率领上海东华队与天津联队交锋,在孙思敬的严防下,李惠堂竟然没有一次施射的机会。赛后,李惠堂称孙思敬为中国最好的中后卫。后来二人曾组队到东南亚踢球,被传为一段佳话。1930年孙思敬入选中华足球队。
新中国成立后,孙思敬曾在空军部队足球队任教。1956年任天津市足球运动委员会副主席,先后在民园体育场、北站体育场工作,一生献给足球和体育事业。
侯洛荀(1901—1990),中国著名的体育教育家,津门足坛德高望重的元勋。
1980年天津元老队在北京先农坛体育场与原中国足协主席李凤楼(后排左九)以及侯洛荀(后排左八)的合影
侯洛荀自幼喜爱运动,聪明机灵,极具天赋,游泳、跑步、踢球样样优秀。23岁时他以优异成绩毕业于南京高等师范学院体育系,被推荐到天津南开学校任教,成为张伯苓身边的第一任体育教师。1924年侯洛荀到学校后,重新组建南开球队,一边任教练,一边当裁判。在他的辛勤耕耘下,大批足球名将成长起来。有代表河北省、天津市参加民国时期几届全国运动会的队员,有在新中国成立后代表天津、华北参加全国比赛的队员,可谓桃李满天下,如傅信秋、金阿督、刘世藩等。
民国时期,在有众多外国队参加的津门“万国杯”“爱罗鼎杯”等比赛中,侯洛荀是唯一能执哨国际比赛的中国裁判员。他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足球理论有造诣,裁判业务有功底,判断公正准确,执法如山。刚直不阿的品格,征服了中外球员和观众,被誉为不惧洋人的“黑衣法官”。
新中国成立后,年近半百的侯洛荀除在南开大学担任体育教学工作外,还做了大量的社会体育工作。从1950年到1980年,他连续30年任天津足球运动协会主席。1956年他被国家体委批准为第一批国家级裁判,多次担任全国足球赛裁判长,为修订中国足球比赛规则出谋划策,并为天津和国家培养了大批裁判新秀。他出任过多届市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多次被评为全国体育先进工作者,终生献给体育教育和足球事业,堪称体坛一棵常青树。
李凤楼
李凤楼(1911—1988),新中国体育的优秀开拓者、著名体育教育家。
李凤楼踢球在全国赫赫有名。中国足球界素有“北李”(李凤楼)、“南李”(李惠堂)之赞誉。这源于他深厚的足球功底、高尚的球风球德。李凤楼自幼酷爱足球运动,中学时代踢前锋已崭露头角,基本功扎实,停带传射样样精通。在辅仁大学队改任右前卫,后经选拔入华北队,担任队长。领队马约翰见他有独特的过人、左右脚皆能射门的功夫,加之场上组织能力极强、视野开阔、传球准确,便让他改为中锋,与他配阵的左右锋则是名将孙鸿年和冯以理。
1936年10月25日,天津“万国杯”国际足球赛拉开战幕,历时半年,北宁足球队以不败的成绩夺得“万国杯”足球赛冠军。此照冠军合影,左为北宁队,右为西商队(亚军)。
北宁队前排左起:管学仲、赵启春、孙永泉、李惠逢、谭福祯、黄钟鸣
后排左起:王子华(教练)、梁铭宗、孙福来、李清玉、程世昌、李凤楼、孙思敬。
最值得一提的是,李凤楼在1936、1937年效力于天津北宁队,参加“万国杯”比赛勇夺冠军,这是中国足球史上华人第一次从洋人手中夺得此杯,大振国威。1936年“万国杯”夺冠榜上有陈尔德、张学尧、黄品长、李清玉、孙雅庭、李凤楼、谭福祯、管学仲、梁铭宗、安原生、姜璐、孙福来、王富生、孙永泉、赵洪德、姜琨、程式昌。他与安原生、黄品长被称为“北方三骑士”。当时的报界称李凤楼为“华北第一流中卫”“中华第一中锋”。津门广大球迷用“一蹭即过”,“一人看不住,两人难对付,三人无招使”形容他的技艺。特别是背对球门时,他的突然转身射门,动作隐蔽且速度快,攻其不备经常得分,被人称为“背脸打门”一绝招儿。
七七事变后,日伪在北平办足球赛,借以进行反共反人民的宣传,李凤楼领衔实力不俗的紫星队,断然拒绝参赛,表现出崇高的民族气节和中国人的硬骨头精神,成为当时中国足坛上的一面旗帜。
李凤楼毕业于辅仁大学体育系,先后任辅仁大学附中、辅仁大学体育教员。1944年起,历任辅仁大学体育系主任、教授等,培养了一大批学生和足球运动员。他的两个得意门生李朝贵和邵先凯每每回忆起德艺双馨的恩师时,都赞不绝口。李朝贵说李先生是一位教书育人、言传身教、品德高尚、球技超人的好老师、好教练。邵先凯则更难忘,他把自己所写的四篇足球论文送给李凤楼看后,很快收到老师的情深义重的回信,信中充满深厚的师生情缘和对中国足球的企盼。
1936年10月25日天津北宁队获得“万国杯”国际足球赛冠军
1952年,李凤楼被选为中国国家足球队首任教练,并带队赴芬兰赫尔辛基参加第十五届奥运会。1956年他任国家体委球类司副司长。1958年他作为中国足协代表参加了在斯德哥尔摩举行的国际足联代表大会。1979年他担任中国足协主席。
业余足球蓬勃开展
足球运动的发展,除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外,还必须有场地等条件做保障。20世纪早期,天津的场地设施在全国占优。天津最早的体育场,也是中国第一座体育场,当属英国球场(今新华路体育场),而后来居上的、最具代表性的则是闻名遐迩的民园体育场。1918年,英租界工部局一处空地上平整场地,建起围墙,修筑了木制和水泥看台,开辟出田径场地和两个足球场,这就是日后的民园体育场。新中国成立前后,多项足球比赛和综合运动会在这里举行。民园体育场经历了近百年风雨,是天津足球历史的坐标。
早年天津面积最大的体育场是位于宁园以东的河北体育场,为举办第十八届华北运动会而建,1934年竣工建成。
与优良的场地设施相对应的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蓬勃开展的天津业余足球活动,广大足球爱好者纷纷组建球队,工人业余球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现在的河东区在当时是工矿企业和人口集中的地区。譬如河东人赵壁臣,他联合同仁出资在大王庄、大直沽一带修建了两个球场,成立了“振津足球会”。中纺一厂厂长葛涤尘和厂福利股股长彭肇恢组建了大名鼎鼎的中纺一厂足球队,并修建球场开展工人足球活动。如此,河东区这些早期的历史积淀,恰好为今天的“足球之乡”做了最好的铺垫。
据不完全统计,在那个各方面条件甚为简陋的20世纪二三十年代,天津市的成人业余足球队已经超过百支,而最强者当数北宁队。它建队较早,1928年立户成家打天下,由北京铁路局的马一民热心操持,他广揽人才,北宁队于1931年异军突起,实力强劲,一跃成为津门足坛的霸主。以北宁队队员为主组成的中华队,参加“爱罗鼎杯”和“万国杯”两个最抢眼的比赛,与洋人交锋颇具志气、勇气和技艺,1935、1938年两次问鼎“爱罗鼎杯”,1936年勇夺“万国杯”桂冠,为天津足球史写下光辉的一页。
七七事变爆发后,战火纷起,时局不稳,民不聊生,天津足球运动由此陷入低谷。
新中国成立后的首次比赛在津门
“一唱雄鸡天下白”。新中国成立后百业俱兴,国家十分重视体育事业,天津这块足球沃土如久旱逢甘霖,展现出蓬勃发展的景象。1951年12月,全国第一次足球比赛大会在天津市举行,时任市委第一书记、市长的黄敬亲自挂帅抓赛事。以东北、华北、华东、中南、西北和西南六大行政区组队,加上解放军和铁路系统共八支队伍参赛,新华路和民园两个体育场共承接了28场比赛。东北队、华东队、解放军队获得前三名,华北队与解放军队积分相同,因少4个净胜球,屈居第四。华北队由天津和北京两地名将组成:夏忠麒、姜延昌、孙德茂、赵光济、冯以理、张玉惠、姚宝珍、孟繁堃、梁振声、李朝贵、邵先凯、王俊生、张继耀、窄明积、史万春、年维泗、曹桂明、郑秉彝、侯致华等人尽列其中。
通过这次比赛选拔出30名队员,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支国家队在天津诞生了:张邦伦、徐福生、姜杰祥、高秀清、丛安庆、王礼宾、王政文、王寿先、高保正、邵先凯、张杰、陈成达、曹桂明、金龙湖、李逢春、庄文权、邢桂福、方纫秋、钱允庆、何家统、郑德耀、史万春、李朝贵、郭鸿宾、年维泗、肖子文、崔曾石、孙福成、金炳奎、马韶华。全国第一次足球比赛大会选在足球沃土天津举行,天津球迷先睹为快,盛况空前,极大地推动了天津足球运动的发展。
1953年2月,更大规模的足球比赛在上海举行,除行政区的成年赛外,增加了十一城市和地区的青年锦标赛,旨在更快地选拔和培养后备人才。以天津选手为主组成的华北队有夏忠麒、徐敏、郑秉彝、梁振声、姜延昌、孙德茂、赵光济、陈朴、赵长兴、高玉树、杜宝贵、冯以理、王俊生、王陆、姚宝珍、米戎、孙鹏。选拔出15人组成天津青年队,队员大部分来自工厂,如张俊秀(天津汽车制配厂)、孙宝荣(大中华橡胶厂)、王金丰(天津制革厂)、马金才(天津火柴厂)、胡凤山(奶品工厂)、孟令扬(汽车制配厂)、丁文治(津沽附中学生)等。赛后天津青年队中的守门员张俊秀、后卫孙宝荣和王金丰三人入选中国青年队。
1953年天津青年队参加在上海举行的第二届全国足球赛,张俊秀(前排左二)、孙宝荣(后排左三)、王金丰(后排左一)在这次比赛中被选进国家青年队
1954年在匈牙利塔坦训练营训练的中国球员
此时的中国足坛,需要一书的是,1954—1955年中国先后两次共选派24名优秀选手赴匈牙利学习深造。当时的匈牙利足球,打破了近50年老式“wm”阵型,蜚声国际足坛,推动了世界足球运动的发展。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国家体委主任的贺龙元帅,代表党中央做出决定,于是首批15人被派往匈牙利学习,他们是年维泗、陈成达、张宏根、方纫秋、崔曾石、成文宽、王陆、谢鸿钧、张俊秀、王克斌、朴万福、张水浩、金昌吉、金仁杰、崔豪均。后又选派曾雪麟、李元魁、孙元云、陈山虎、孙宝荣、王金丰、陈家亮、朴曾哲、丛者余九人,在匈牙利接受著名教练安培尔·尤瑟夫的精心指导,进行了为期一年半的集训,受益匪浅。正是这一段时间的磨练打造,中国的足球技战术水平得到极大的提升。1957年国家白队落户津门,其中到匈牙利留学的队员带回了先进的足球理念与技艺,促使天津足球面貌焕然一新。让中国人感到骄傲和兴奋的是,1955年在华沙世界青年联欢节的开幕式上,安排了波兰国家队与当时在匈牙利集训的中国青年球员们组成的球队进行比赛。赛场上,津门守门员张俊秀以矫健的身手扑救出一个个看来必进无疑的球,而且中国队曾两度领先,由此震动了华沙。第二天,波兰的《华沙论坛报》评论中国青年队的守门员像“万里长城一样坚固”,观众也欢呼“攻不破的万里长城。”从此,张俊秀的这一美名传天下。张俊秀荣幸地入选这场比赛的最佳阵容,也是唯一入选的一名中国运动员。
从匈牙利学成归国后,张俊秀、孙宝荣分到国家红队,王金丰去了白队。孙宝荣、张俊秀,这两位来自天津的老乡在场上一个是后卫、一个是守门员,相互依托,配合默契,转战国内外赛场,出访东欧、南美、亚非的几十个国家,立下不少战功。退役后两人都留在国家体委,张俊秀先后担任国家队领队兼教练、中国足协副主席,当选第一届、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1958年被评为“群众最喜爱的十名运动员”之一。孙宝荣曾任国家二队教练,国家队、国青队、国少队领队,1990—1993年担任中国足协专职副主席。王金丰是国家白队到津落户唯一的天津人,先后担任白队和天津队队长。
天津诞生全国第一足校
1954年,我国第一所足球业余体校在天津成立,由于天津的校园足球普遍开展,众多小球员经身体素质、专项技术考核后被足校录取。第一任教练陈治发是华北队名将,他兢兢业业、全身心投入,结合学校的二部制和全日制,进行分班系统训练。国家体委对此给予了重视和支持,曾请苏联专家带课辅导,北京体院研究生前来实地调研考察,收集数据资料进行指导,对我国青少年足球训练起到促进作用。
这批业余体校学员在教练的严格训练下迅速成长,先后组成了由李朝贵、夏忠麒、陈治发、陈朴执教的天津青年队、少年队,在全国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这一批学员近40人陆续成为天津足球队的中坚力量,并为八一足球队等队输送了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