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伯远——锋线有专功书画展才艺
※王伯远
——锋线有专功书画展才艺
在昔日天津优秀足球运动员中,大凡有着较高学历者多来自和平区的几所著名中学,王伯远就是其中一位。他有着丰富的足球阅历,从运动员转型为教练员,从带少年队到青年队,还执教过职业队,带出众多优秀后备人才和职业球员。他富有学识,擅长书法、研习丹青,其作品颇有影响,在天津乃至全国的体育工作者中实属罕见。
王伯远
舍弃高等学府踢足球
王伯远出生于1943年,自幼展现出体育运动天赋,小学时期爱踢足球。升入坐落在河北路的三十四中学后,当民园体育场有足球比赛时,他常常溜进去观看,彻底爱上了足球。王伯远记得,当时老师对他说,想踢球没有速度不行。于是他每天坚持五点多钟起床,从老城里的家里走到新华路体育场,练身体、拼速度,然后带着一身汗水去上课。苦练终有成果,百米速度终达到12秒以内,那年他才15岁。当时在十八中学执教的冯以理先生从几所中学里挑选队员,组成和平区足球队,王伯远入选并担任主力前锋,从此快速成长。高三那年,足坛名宿、天津大学教授赵光济先生青睐这批学生,待转年毕业后招他们进天津大学组队、深造。恰在此时,组建天津少年队的邵先凯教练也很器重王伯远。最终王伯远没能进入高等学府,他的人生轨迹也就此改变了。
曾是全国冠军一功臣
从天津少年队到青年队,邵先凯刻苦训练王伯远这批队员,一个动作反复磨练,王伯远渐渐练就了速度快、技术全面、善于过人的前锋、边锋技艺。“文革”后期,曾雪麟、李元魁、陈少铭率队,一直未停止训练。1970年,王伯远已是天津队的领军人物。当年还没有恢复全国联赛,在广州举办了全国24城足球队集训赛,拥有戚务生、徐根宝、李国宁、李宙哲等名将的国家队也应邀参战。比赛竞争十分激烈,以王伯远、张来阳、史召环、杨秉正、周宝刚和冯建忠等人为代表的天津队,在与各队对抗中都没有处于下风,最终以净胜球优势获得第一名。但是天津队的这一实实在在的战绩,却在当时的“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口号下,未予公示。对此王伯远至今十分遗憾:“1965年天津队拿了全运会冠军,我由于受伤没能参加,这次作为主力,进攻、防守样样俱佳,圆了我的梦,但这一成绩始终没有落到我们这批队员身上,非常遗憾。”不过他说:“邵先凯先生是对我影响最大的教练。当时我很感慨,我感觉自己完成了老先生交给的任务,传承天津足球的优秀传统,为天津足球争得了荣誉。”
精心栽培少年多成才
1972年,王伯远结束了球员生涯。在那个年代,他想过离开足球,有老领导找到他,要求他必须留下。当时正值各项体育运动恢复,天津亟待培养足球后备力量,于是王伯远义不容辞,走上了教练岗位,在这个位置上一干就是33年。多年以来,他付出很多心血,在艰难的环境中依然坚持带队,兢兢业业培养人才。值得王伯远欣慰的是,他培养出许多优秀球员。
最初他到民园体育场业校任教,带出了吕洪祥、李纪鸣、宋宝海、韩玉环等人,几年间先后为专业队输送了28名队员。1980年他调任天津体校足球班班主任,指导1965年出生的施连志、宋连勇、张俊强等一批小队员,获得全国少年比赛冠军,并被指派组建国少队,参加在新加坡举行的亚洲少年锦标赛。几年后招收韩金铭、高玉勇、张凤梧等1969年出生的队员,他率队出征又获全国少年比赛冠军。除上述年龄组外,王伯远还培训过“79班”“83班”学员。除上述队员外,于根伟、石勇、侯桐、王俊、孙建军、刘云飞、何杨等人都是他的得意弟子,这批人中又有11人入选过国家队。
王伯远与学生于根伟和王毅的合影
谈到自己的爱徒,王伯远特意提到两个人——施连志和于根伟。天津体校当年选拔队员时,施连志本来报考篮球班而未被录取,因为身材不错被推荐到足球班,王伯远等教练看他条件不错,为他争取到了留队名额,后由田桂义教练指导练习守门。于根伟当年也险些被舍弃,王伯远坚持把他留下来。此后几年,王伯远经常带着于根伟加练各种技术,特别是转身动作。王伯远说:“多年来天津有很多足球好苗子,如何发现和挖掘很关键,这是个大问题。”至于培育输送这么多人才,王伯远说:“这有我的付出,但也是我们搭档的教练班共同努力而结出的果实,大家都有苦劳、功劳。”王伯远在青训工作中取得了可喜的成绩,1987年全国教练员评审资格委员会进行教练员资格评定,王伯远获得高级教练员称号。
痴迷书画潜心国粹
1991年,王伯远调任中环队即天津一队教练,开始与沈福儒搭档指挥成年队参加全国联赛。两年后中国职业联赛开始,他先后与沈福儒、蔺新江、左树声等人率领三星队参赛,直至1997年退出。1998年王伯远再回天津体校,带领天津青年二队一批17岁队员,参加19岁年龄段的全国青年联赛,并进入前八名。一年后泰达俱乐部成立三线队,王伯远来到远离市区的韩家墅基地,在十分艰苦的条件下带队训练,率队在秦皇岛举行的全国少年比赛中夺得冠军。2003年,王伯远正式退休。
有着高中三年学习经历的王伯远,字写得本来就不错,退休后从喧嚣的足球场回归到家中,沉下心来,喜爱上了书法,成为天津市书法家协会会员。十多年来,春夏秋冬,他几乎每日展纸挥毫,勤奋精心,习书王羲之、赵孟、文徵明等古代名家帖迹,逐渐遂成工小楷、擅行草之格。他笔耕不辍书写多达几百万字,数量与笔力为长江以北地区行家们赞赏。他潜心书写多部经书达上百万字,其中《金刚经》被普陀山普济寺收藏。他的书法作品被加拿大博物馆、朱德纪念馆、中国体育博物馆收藏。王伯远还潜心国画艺术,泼墨山水,颇见功力。2014年7月,全国唯一一家由老运动员、教练员和体育工作者、体育爱好者组成的天津体育之光书画院成立,王伯远被推举为副院长。
王伯远进行书法创作时的留影
专心书画艺术的同时,王伯远仍然关注中国足球,关心对青少年足球人才的培养。他说:“希望更多有职业联赛经历的人带带青少年,有关方面要重视提高教练员的工作水平,并给予相应的待遇。我期待着天津足球的荣誉有后来人传承,像邵先凯前辈当年对我们的期待一样。”
王伯远和家人的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