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宝刚——铁血后卫精心育才 - 津门足坛双百颂 - 天津体育局编著 - 其他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其他 > 津门足坛双百颂 >

周宝刚——铁血后卫精心育才

※周宝刚

——铁血后卫精心育才

周宝刚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天津球迷喜爱而公认的优秀后卫之一,在全国各类比赛中奋力征战十余年,年过30岁才离队。退休后的他长期扎根足球青训一线,育出一批批青少年选手,并输送到专业一线队。如今周宝刚75岁,仍效力于天津权健俱乐部江苏盐城大丰训练基地校园足球部,延续他的青训事业。

幼时的周宝刚家住和平区重庆道与桂林路交口的地方,距离第二游泳池和民园体育场很近,最初他在和平区业余体校练游泳,也爱和小伙伴们踢球娱乐。周宝刚十多岁的时候,来津的国家白队在民园体育场训练,一次严德俊路过周宝刚家附近时看到孩子们踢球,便对他说:“你别练游泳了,练足球肯定是块好材料。”严德俊看上了周宝刚的身体潜质,于是喜欢足球的周宝刚改项练起了足球,投到和平区业校刘荫培教练门下。周宝刚说:“刘指导是我的第一位恩师。”进入十八中后,周宝刚又在冯以理老师的指导下醉心于足球运动。1960年他入选被称为南开学生队,直至1963年。1963年至1975年,他先后代表河北青年队、天津队,参加包括全国甲级联赛在内的各类比赛。

周宝刚的身体素质确实出众,健壮有力,且速度快、爆发力强,加上训练积极、吃苦耐劳,很快练就了边后卫的本领,深得教练员器重。进入天津队后,他和薛恩洪都被队友们称为“拼命三郎”,原因是他们掌握了那个年代还不多见的倒地飞铲、倒钩等惊险动作,并在比赛中经常使用。周宝刚回忆道,往往一个赛季下来,他的髋关节两侧、大腿外侧的伤口几乎没有愈合过,常年在土场地上摸爬滚打,经常新伤套旧伤,苦不堪言。队里的领队、教练看着也心疼,于是特地给他做了棉裤衩。他说:“现在回想起来有些后怕,伤口不愈合得了败血症怎么办?我们那一代运动员就是不怕吃苦,顽强的精神远远胜过现在队员。”

20世纪六七十年代还没有电视直播,至今老球迷依然清晰地记得周宝刚,他在左后卫位置上勇猛异常,有速度,脚法好,对手想从他脚下突破难上加难,而且他还经常上演快速冲刺,越过中场传球助攻的好戏。周宝刚认为:“观众能记住你,往往是你表现出了技术特色。那时我们多数人都有自己的绝活儿,特点比较鲜明,不像现在的队员同质化比较严重,而我们每个人的特点组合在一起,就有了强的战斗力。”周宝刚还谈到,他们踢球没有什么奖金,工资每月不过十几、二十几块钱。没有人为了钱踢球,没有人嫌工资少,思想都很单纯,凭着一种城市的荣誉感、责任感在比赛中拼争,为天津、为球队争光的信念始终支撑着每个队员。

青年时期的周宝刚

离开赛场多年,周宝刚的技艺和拼搏精神还常常被昔日对手记忆并赞赏。当年曾与周宝刚过招儿的上海队著名得分手、国家队队员王后军,在接受天津体育记者采访时说:“你们天津的周宝刚可是全国优秀后卫之一,跟他比赛真不客气,很难对付。”曾任天津队、国家队教练的张俊秀曾问他的前锋队员:“你们几个是不是碰上天津队周宝刚就腿软了?”他还评价周宝刚有速度、身体硬、技术好,一句话,碰上他的话还真的很难突破过去,他是个好后卫。

1975年退役后,周宝刚走上教练员岗位,先后辅佐崔光礼执教天津二队,辅佐李恒益执教天津青年队,辅佐张贵来执教打甲b联赛的天津万科队。周宝刚作为主教练,带过天津青年二队、天津青年队、天津市体校队、天津足球学校队等。特别是任教于天津体校期间,他培养过各年龄段的学员,其中涌现出“61班”的尹怡、“63班”的霍建廷、“69班”的韩金铭、“76班”的张效瑞等,先后为中国少年队、青年队和国奥队输送多名优秀选手。

周宝刚至今记得,1991年率领“76班”学员赴广西梧州参加全国冬训。天津这支队伍获得技术测验第一名、比赛成绩第二名、综合评定第二名的优秀成绩。在周宝刚的悉心而严格的调教下,这批学员茁壮成长,除张效瑞随健力宝队留学巴西外,全班人马都升入天津青年队,有的后来入选职业队,张效瑞、王军、朱毅、王鹏等成为中超赛场的肱股之臣。“能为天津培养输送这些优秀人才,我感到非常欣慰和骄傲。”他说。

执教甲b球队天津万科队时的周宝刚(右一)

2003年周宝刚年届60岁,应新加坡麒麟俱乐部总经理王津辉邀请前去执教。麒麟队由参加过中国国内联赛且比较有发展前途的中国年轻队员组成,在新加坡参加职业联赛。然而在当时当地不良足球环境的影响下,很多队员参与赌球活动,队伍纪律废弛,人心涣散,一盘散沙,在12个队参加的联赛中排名在第十一名。在新加坡经商的天津人王津辉本是一名老球迷,深知家乡足球教练的高水平,于是邀聘周宝刚前往救援。周宝刚不负期待,接队之后进行大力整顿,做每个队员工作,灌输正能量,调整队员位置,组成新阵容……球队状况果然大有起色,成绩节节攀升,连续7场比赛不败,最终排名联赛第四名。如果不是俱乐部工作人员的疏忽导致违规被罚掉3分,名次还可提升。联赛结束后,周宝刚被新加坡足球协会授予最佳教练员称号。周宝刚为此感慨:“在国外我享受了荣誉,当地华人有了自豪感,也培养了队员的国家荣誉感。”

1965年出征甲级联赛前的留影

时光荏苒,周宝刚已经迈过古稀之年。他昔日栽培的队员如今一个个成长为多有建树的人才。王军不仅担任过天津泰达少年队和天津女足主教练,还挂帅中国青年女足;张效瑞一直在职业俱乐部打拼,现为天津权健俱乐部副总经理、预备队主教练;王鹏现任泰达俱乐部副总经理……周宝刚特意说起,他把儿子周鹤忻也培养成足球运动员,曾代表天津队参加全运会,后来在中甲、中乙俱乐部效力,退役后于2015年前往盐城,担任权健俱乐部大丰基地校园足球队教练。

周宝刚的执教能力和为人做人,多年来备受称赞,尽管年迈还是被圈内人记起,也被邀去盐城基地,和儿子一起工作。他说:“虽然身在江苏,但权健是咱们天津的名号,是为了天津足球的未来发展而努力奋斗的俱乐部。我离不开球场,离不开孩子,也算是为了足球献青春,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孩子啊!”

李朝贵八十八岁寿辰,周宝刚(右一)敬献祝寿花篮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