蔺新江——男足·女足·幸运·完满 - 津门足坛双百颂 - 天津体育局编著 - 其他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其他 > 津门足坛双百颂 >

蔺新江——男足·女足·幸运·完满

※蔺新江

——男足·女足·幸运·完满

蔺新江出生于1946年,从小爱踢足球,在如今被视作“足球之乡”的河东区这片土地上小有名气。作为家中长子,他从小给爸爸背球靴时就梦想一定要超越老爸,成为足球场上的明星。他知道这条路不好走,但既然选了这条路,就要勇往直前。蔺新江至今难忘他的恩师——刘荫培。当时刘荫培在北站体育场选苗子,经过一轮、两轮、三轮筛选,最后蔺新江荣幸地被选上,不到15岁便入选河北青年队,他不再是踢“野球”的蔺新江,而是正规军中的一员,开始随队参加全国足球甲级联赛。别人在这个年岁时还是懵懂无知的孩子,而15岁的他已是在足球场上驰骋的天才少年,开始书写光彩的篇章。他如愿入选国家队,是主力前卫,当了队长,他应征担任北京部队队教练,返津后在河东区体校任教,随后进入天津女足担任教练,后出任天津海鸥队教练,后又担任中国女足教练。足球职业化以后,他先后率领天津三星队、广州松日队。从广州回来后又担任泰达队首任教练,后率领厦门远华队多年征战全国甲级联赛。蔺新江与挚爱的足球相伴50年。

效力国家队期间的蔺新江

20世纪60年代,与许多刚走上足球道路的天津运动员一样,“文革”改变了他们的命运,但不一样的是蔺新江并未灰心失落,没有一天离开过足球。他说:“我就是一心装着足球、爱着足球,‘文革’那些年我就好像与世隔绝一样,一个人像独行侠一样找块儿空地就练球。地方小就颠球,地方大点儿就练带球突破。憋得实在难受就去河东体育场,认识的不认识的问问缺人吗,缺人我就上去,也不管人家缺的是前锋还是后卫。”蔺新江回忆,“文革”那些年,自己就像做了长时间的封闭训练,专心致志练控球,练拼抢,练大脚怒射,他全场飞奔,不放过任何实战实用技术。功夫不负有心人,蔺新江练出了一对一过人射门得分的脚法,心理、身体素质也在不知不觉中渐渐提升。作为中场球员,他认为拼搏才能收获快乐。他自己指导自己实践,他自己就是一部教科书。

1970年,持之以恒苦练本领的蔺新江迎来了足球的春天,在刚刚恢复的全国足球锦标赛中,蔺新江的出众表现得到了年维泗的赏识,遂被召入国家队。披上国家队战袍的蔺新江高兴得一夜没睡,他问自己,要怎样做才能对得起胸前这“中国”二字。没多久他便交出了答卷。1970年6月24日晚,中国国家队在北京工人体育场与来访的智利国家队交锋。全场座无虚席,八万多球迷欢声雷动。这支曾获得世界杯季军的南美强军身手不凡,赛前看过智利队训练并已制定针对性打法的国足,开场后先发制人,锋卫大胆压过中场。智利队还没有进入比赛状态,在第2分钟被国足中场断球,三传两递撕破防线,中锋王积连跑动中接球在禁区前沿骤然起脚,皮球如箭入网,首开纪录。过早失球的智利队还没缓过劲儿来,3分钟后,蔺新江在离门25米远觅到空当,果断重炮轰门锦上添花。5分钟内连丢两球,智利队立即大举反攻,以快速的短传倒脚扯开国足防线,并于第30分钟回敬一球。下半场国足稳固防守,不时策动边路快速反击牵制对手,智利队虽然实力占优,但中路短传渗透受阻,改打两边冲吊,然而在国足的稳健防守前无功而返。双方都未能再次改写比分,国足2∶1爆冷击败南美劲旅,令全场球迷兴奋不已。蔺新江在国家队获得碰头彩,更让他坐稳了主力位置。

1974年9月德黑兰第七届亚运会留影

在国家队,蔺新江的人缘特别好,无论是南方队友还是北方队友,他都能相谈甚欢。最谈得来的当属徐根宝、容志行和谷明昌,这四个人成为当年国家队左路得力的一条攻防线。1973年8月3日晚,中国队在北京工人体育场迎战来访的几内亚队。几内亚队在1973年举行的第二届非洲运动会上获得足球亚军,中国队访问几内亚时,双方也是以1∶1平分秋色,可以说是实力相当。当晚的比赛中,几内亚队采用424阵型,反客为主,对中国队发动一轮又一轮猛攻。中国队则打起433阵型,在中场布重兵拦截几内亚队如潮水般的进攻。几内亚队的灵魂人物,被称为“非洲最佳前锋”的10号左内锋苏莱曼,一拿球就受到中国队中前卫刘庆泉的截击,右后卫徐根宝也表现出彩,令几内亚队仰仗的左路攻击线运转失灵。由蔺新江、刘庆泉和迟尚斌组成的中场,通过积极的大范围纵深活动,在攻防两端都掌握着主动权。尤其是转守为攻的时候,和前锋线配合默契,快速推进令几内亚防不胜防,最终国足以5∶2战胜客队。

蔺新江身居中场,视野宽阔、传球准确,组织进攻时捕捉战机施放远射,深得队友信任。迟尚斌对蔺新江的远射赞不绝口:“脚法、角度、力度、火候都绝了,有机会就能抓住得分。”1974年11月1日,中国队在新加坡国家体育场与新加坡联队进行了一场友谊赛,蔺新江又上演好戏。尽管是客场作战,国足却反客为主。上半场第22分钟,蔺新江接王积连传球一记恢弘远射,对方守门员手忙脚乱,球从他的怀中脱落滚入网内。在这粒进球的鼓舞下,第27分钟,容志行长传,迟尚斌头球摆渡,王积连再进一球。这个时候新加坡联队连一脚射门都还没有,国足门将胡之刚仅有的两次触球全是后卫回传。最终国足5∶0酣畅取胜。

1990年在香港举办的亚锦赛上,蔺新江率领中国女足获得冠军

蔺新江不断挑战自己,6年间国内外征战,曾出战亚洲杯、亚运会比赛。1976年退役后,蔺新江在北京部队足球队任教练,带领该队多次取得全国足球甲级联赛前六名的好成绩,为此受到部队嘉奖,两度荣立三等功。1982年从“北部”转业,蔺新江到天津市河东区体校任教练。1983年他开始与李学浚、邓雪昌带天津女子足球队,连续两年分获全国亚军、冠军,将天津女足带入全国强队行列。凭借带领天津女足取得的优秀成绩,1988年11月蔺新江同商瑞华、李必担任中国女子足球队教练,取得亚洲杯、亚运会冠军的佳绩。

1997年,蔺新江已年过半百,对于一个足球教练来说,他把黄金岁月给了天津。那一年天津立飞俱乐部降入甲b,天津足球在严冬中重新出发,泰达集团接手了这支球队,蔺新江受聘出任主教练。1998年,泰达队在当年的甲b联赛中威风八面,蔺新江在执教的半个赛季中带队取得不败战绩。当时,球队资金少、队员少,可以说是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夺得半程冠军,冲击甲a只是时间问题,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中途他无奈下课。

蔺新江的骨子里有一种“天津大任由我来担”的使命感。这种使命感驱使他不能浪费每一天,对足球事业一定要有所贡献。他不会像有的人那样见风使舵,花钱慷慨大方,他想着能给俱乐部省一分钱算一分钱。按俱乐部的规定,主力队员因伤不上场不能拿奖金,他落实执行规定,但俱乐部却照发奖金,结果得罪了队员,俱乐部也没领他的情。他从不背后议论人,但反过来有人在蔺新江面前讲别人的坏话来讨好他时,他会当场痛斥。蔺新江没有私心,不会讨好别人,不勾心斗角,一贯坚持原则,心直口快。“不记仇”让他能很好地应对足球圈纷杂的环境。

泰达集团接手天津队后,先后邀请金志扬、戚务生挂帅,但都因战绩不佳而下课。这时蔺新江又站了出来,向泰达俱乐部高层推荐年富力强的刘春明,俱乐部听取了他的意见,任命刘春明为主教练。由此开启了“津门虎”的复兴,张烁、毛彪、吴伟安、谭望嵩、卢彦、韩燕鸣等年轻球员相继在泰达队站稳脚根,也为后来阿里汉率队夺取中超亚军和足协杯冠军打下了基础。

在淡出了人们的视线后,蔺新江将更多的精力投入青训建设,在天津的很多校园足球活动中,都可以看到蔺新江的身影。在2015年那个天津足球极度困难的时期,无论是天津泰达还是天津松江,蔺新江都为他们的保级之路献计献策。在天津足球遭遇困顿的时候,蔺新江往往能够忍辱负重,用他独特的人格魅力将队员们团结在一起。当俱乐部的日子好过一些时,蔺新江又悄悄地离开了。虽然有不少俱乐部高薪聘请他,但他还是选择留在天津。他所秉持的原则和使命是:要用自己的原则影响、帮助他人,以一己之力把天津足球从失败的痛苦中解脱出来,找到突破的路径,最后创造出一支球队的全新风格。

在一线球队执教了这么多年,蔺新江难免疲惫。但是主教练又是这样一种人,当大家都悲观的时候,他保持着积极乐观的心态。他认为现在的中国足球还处于走向世界的初级阶段,主要是向先进的思想学习,由学习技术的层面进入学习足球文化、俱乐部管理制度的层面。“足球这个行业既幸福又危险,真正爱上足球会幸福。足球可以拯救人也可以害人,为了名利一头扎进去而出不来会很惨。但人们的观念也要与时俱进,不要过多批判足球以外的东西,如果物质可以让足球进步,何乐不为?当然足球的情怀永远不要丢。”蔺新江对天津足球倾注了深厚的情感,对足球亦有深刻的认知。

步入古稀之年,蔺新江依然关注足球运动的发展,关心天津足球的前途。人生犹如一部电影,这部电影往往由很多场景组成,每一个场景都有其独特的意义,要求人们一一做出选择,很多选择往往使人左右为难,是做还是放弃,是逆水行舟还是急流勇退,是仇视还是宽容,是为理想不惜赴汤蹈火还是为家人甘愿委曲求全……每个选择无不体现着一个人的人格,显现人生的意义。因人因时而异,蔺新江的足球人生不是空泛的,而是生动的、具体的、真实的。

蔺新江与家人的合影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