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恩洪——缠斗能手耐力超群
※薛恩洪
——缠斗能手耐力超群
薛恩洪在足球场上有个“拼命三郎”的美誉,还有个“橡皮膏”的绰号。他身材不高,能跑、能拼是他最大的特点。对方进攻队员一旦被他盯上,无不烦恼,无从发挥了。
薛恩洪是土生土长的天津人,踢球一直没离开天津。1957年进入河东少年体校。1957年至1958年,他参加天津市小学足球赛获冠军。1959年进入交通局公路足球队。1961年进入河北青年二队,同年进入河北青年队。1965年随队参加第二届全运会,获得冠军。1971年代表天津队参加甲级联赛,获得冠军。
薛恩洪1943年出生,来自天津的足球之乡——河东区复兴庄地区。薛恩洪家子女多,家境并不宽裕,常年踢球买不起球鞋,经常捡人家的鞋再系上麻绳固定,有时一踢球鞋就随着球飞出去了。当时复兴庄地区老少都喜欢踢球,后来出了不少优秀球员,像王金丰、李家舫、张景德、王建华等。
1957年至1958年,薛恩洪既参加田径训练,又练足球。他在田径比赛中获得天津市小学组400米跑和800米跑双料冠军,同时代表学校参加足球比赛。由于家庭条件不好,他光着脚参加训练、比赛,而田径跑道都是灰渣材质,体育老师王老师看了心疼便送给他一双球鞋,令他兴奋不已。薛恩洪一直记着王老师的恩情,成年后常常从工资里挤出一些钱,买些衣服、物品报答老师。他说:“艰苦的条件为我的足球生涯打下了两个良好的基础,一是刻苦顽强的精神,二是良好的奔跑能力。由于我打前卫,前卫队员要求攻守都到两个禁区,没有很好的奔跑能力,是很难完成任务的。”
1958年,薛恩洪被选进河东区体校,教练员是孙福来等。由于表现出色,他后来到天津交通局公路足球队踢球。当时天津的大型企业中足球运动开展得很好,比赛十分活跃,企业联赛的水平也很高,他的能跑能拼、顽强凶猛的风格得以展现。后来被原国家白队宿将、时任河北青年二队教练刘荫培相中,1961年调进河北青年二队。刘荫培教练前卫出身,非常重视基本功训练,作风要求也严格,薛恩洪在他的指导下大有长进,受益匪浅。
1965年在朝鲜参加第二届新兴力量运动会足球比赛时的薛恩洪
1961年12月,薛恩洪正式调入河北青年队,到广东梅县参加冬训。教练陈朴是当年国内顶级名帅李凤楼的学生,思想很超前,爱读书,爱学习。薛恩洪说:“当时很多队伍都沿用424阵型,陈指导带领我们使用433阵型,实际上是全攻全守打法的雏形。河北青年队在陈朴教练的调教下,队伍比较团结,能跑善拼,每个人的能力单独比可能不如天津队,但是在团结、拼搏的氛围下,爆发出来的战斗力不可限量,所以在全国甲级联赛中成绩好几年都好于天津队。由于陈指导与李凤楼的关系好,遇有外国队来访问,一般派河北青年队去陪练,与外国队比赛的机会也多,这对于队伍的成长和我个人能力的提高,都十分有益。”1965年,他荣幸地入选全运会队伍,代表天津参加了第二届全运会,并获得冠军,享受到很大的荣誉。“省市分家”后,薛恩洪又有幸代表天津队参加联赛,再次夺得冠军(国家队和上海队有出访任务,没有参赛)。1974年,因第三届全运会限制年龄,薛恩洪与另外几名队员遗憾地离开了天津队,并直接退役。
回忆往昔的经历,薛恩洪甚为感慨。他说:“自己的身体条件一般,个子较矮,身体也比较单薄,但是我最大的特点是训练、比赛作风过硬,能跑善拼,意志顽强。记得当年训练的时候,我一般提前到场练上一会儿,然后再跟大家一起训练。比赛时我主要负责盯防对方重点人物,如当时上海队的张宏根、辽宁队的盖增圣、广东队的容志行等,紧跟不舍,死缠烂打,往往让他们失去核心作用,为此十分‘痛恨’我。而且我经常在比赛中做一些高难度的动作,几乎每场比赛都有倒钩、铲球等高难度动作。想起在与上海的一场比赛中,我在炎热的天气下跑休克了,害得教练员陈朴和队友都手忙脚乱,半天我才清醒过来。后来他们跟我说,吓得他们一身冷汗!”
当年执教辽宁队夺得全国联赛十连冠的“东北大帅”李应发回忆道:“那时候辽宁队碰上天津队是一场恶仗,两队都死磕,谁也不服谁。天津队到沈阳踢客场,沈阳球迷给,天津队起哄,叫‘天津队包子’。可是天津队前卫薛恩洪能鱼跃顶球和凌空倒钩,这样的高难动作,让挑剔的沈阳球迷也情不自禁地为他叫好。”1965年,天津队在第二届全运会上获得冠军,薛恩洪是夺冠的功臣之一。时任主教练曾雪麟谈到薛恩洪时这样说:“这个队员让教练员用起来放心,管理时省心。比赛和训练中薛恩洪那股拼劲儿,那股艮劲儿,是队里的表率;生活中和大家团结相处,从来不让教练分心。我曾经和领队李汝衡说,薛恩洪这样的好队员太让我省心了,在比赛中越是硬仗,薛恩洪表现越出色。”
1970年薛恩洪在广东参加比赛后游玩留影
务的负责人,薛恩洪挑起了重担。
1972年出国前在北京的留影
退役后的薛恩洪来到民园体育场任职。民园体育场履行足球、田径等项目的中心体校职责,同时承担大型足球、田径竞赛任务,薛恩洪从事业训和竞赛业务管理工作。足球训练方面,当时民园体育场有林贵荣、宋恩牧、王伯远、金光荣等知名教练员,业余训练搞得红红火火,田径训练也很火热,很多区县的尖子队员都被抽调到民园集训,为天津市培养了很多苗子。1985年以后,民园体育场又逐步地扩大了项目设置,市体委把柔道队、角力队、拳击队、击剑青年队等都放在了民园体育场。作为主抓业民园体育场承办每年的足球甲级联赛,经常承担国内的大型足球、田径比赛,还有很多国际足球比赛,例如巴西桑托斯队、荷兰芬达姆队等队来津访问,“柯达杯”等,都圆满完成任务。天津足球队参加甲级联赛的主场基本上放在民园体育场,所以为天津队做好服务工作非常重要,薛恩洪带领员工们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做好场地、竞赛以及后勤保障等工作,为天津队创造良好的训练和比赛环境。
民园体育场每年都有多项田径比赛,由nec公司赞助的马拉松比赛,几乎每届比赛市长都会光临,为比赛鸣枪。民园体育场的准备工作非常细致。开赛前几天,薛恩洪几乎每天深夜要徒步丈量、考察比赛线路,协调有关竞赛、裁判、安保等工作,每天面临的事务纷繁复杂。到了比赛那天,薛恩洪更要全身地心投入赛事服务工作。民园体育场还经常举办各种田径冠军赛、大奖赛等,中小学及各机关、企事业单位也经常来搞各种活动和比赛。因此在比赛季,民园体育场的工作强度总是超负荷,但是薛恩洪和他的团队都有一股不怕苦、不怕累的“拼命三郎”精神,在不懈的努力下,都圆满完成了任务。在全国足球优秀赛区评比中,民园体育场几乎每年都榜上有名。
长期从事赛场管理工作,薛恩洪积累了丰富经验,调往天津市人民体育馆后依然心系足球,经常利用场地组织室内五人制比赛,活跃足球爱好者的业余生活。2003年退休后,他经常参加一些校园足球、青少年足球的辅导工作,还兼任天津元老足球队的管理工作。每每看到老大哥们还有同时期的战友们在球场上快乐地奔跑,他心中无比高兴。他说:“大家这个高龄还能聚在一起,回忆过去,享受今天,我多做些具体工作更是开心快乐。”
赛场上踢球拼命,赛场下工作执着。性格爽朗的薛恩洪谈起自己的大半生,总是谦虚地说:“自己对天津足球贡献有限。”但是在我们感谢为天津足球做出无私奉献的每一位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管理人员等从业者之时,更不能忘记如薛恩洪那样多年扑在事业上,尽心奉献、热爱生活的足球人。
1972年薛恩洪在中国驻毛里塔尼亚大使馆前的留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