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作云——敬业管理度半生
※刘作云
——敬业管理度半生
刘作云是一位从运动员成功转型的行政人员,是天津市足球运动管理中心成立后的第一任领导者,经历过十五年赛场岁月之后,他从事了二十余年行政管理工作,仍没有离开足球,为天津足球运动的发展做出了开拓性贡献。
刘作云1943年出生于现河北省石家庄市。他的运动生涯可以用“无心插柳柳成荫”来形容。1959年,河北省组织青年足球比赛,刘作云代表石家庄三中参加了比赛。1960年,刘作云高中毕业的时候,一纸调令,他来到河北省体训班。其时,他并不想从事专业足球运动,而校长、老师、同学都来祝贺,并夹道欢送,由此他无奈地开始了足球人生。
1965年在朝鲜参加第二届新兴力量运动会足球比赛时的刘作云
天津市成为河北省省会后,刘作云来津。1961年,他进入河北青年二队,当时队友有薛恩洪、蔺新江等,1964年他上调河北青年一队。1969年重新组建天津队,刘作云是第一批队员中的一员。此时的刘作云,技艺日臻成熟,比赛经验丰富。他身高1.77米,体魄健壮,踢中锋位置,作风十分朴实、敬业,跑位穿插积极,善于为同伴策应。
1970年以曾雪麟为主帅的天津队参加在广州举行的全国24城市足球集训赛,刘作云多有斩获,天津队也夺得第一名(国家队参加但不计名次)。1974年,他代表天津队参加甲级联赛,获得亚军。令天津队惋惜的是,当时规定头球入球算两分,尽管天津队战胜八一队而两队同分,但计算小球天津队比八一队少一个,从而屈居亚军。1975年,因第三届全运会对年龄有限制,刘作云遗憾地离开了天津队。
退役后,刘作云调赴天津市体委办公室做行政秘书工作,后于1977年返回体工大队足球班,任宣传委员兼二队领队,一年后任体工大队办公室主任。随后他又辗转多个单位,曾做过市领导同志的秘书等工作。1990年,足球办公室成立,刘作云回归,开始了与足球的“第二次握手”。
1996年,随着足球改革的大潮风起云涌,天津市成立了足球管理中心。当时天津足球界各种问题、矛盾纷繁复杂,工作千头万绪。刘作云当时是作为“二把手”主持工作,在其他同志的有力配合下,他付出了很多努力,做了很多基础性工作。确定了以服务好天津足球队为主要工作目标,做好足协内部各个岗位人才的选拔、培训工作,为长远规划储备人才。1997年,天津市足协进行了换届,调整了领导架构,并确定由刘作云担任天津市足协秘书长,他名正言顺地走上前台。
比赛中的刘作云
刘作云带领足协的工作人员,克服了时间紧、任务重、人手少等困难,积极开展工作。1996年至2000年,正值全国掀起足球热潮,足球学校及各种青少年俱乐部雨后春笋般在全国各地成立。足协紧抓竞赛杠杆,及时推出了天津市“小甲a”联赛,采用主客场制,为小队员们提供了锻炼的平台,也使竞赛管理人员、裁判员、教练员都得到了很好的锻炼。比赛一度搞得红红火火,为未来的甲a、甲b等职业联赛提供了很多堪用之才。
刘作云深知培养裁判员的重要性,他依靠当时的中国足协裁委会副主席张大樵,对裁判员队伍进行了严格的培训和管理。经过几年努力,天津足协培养出一批实力雄厚的裁判中坚力量,在甲a、甲b联赛及天津市、全国比赛中执法,涌现出李玉红、穆宇欣、孙玉珍、孟四新、崔永梅等国际级裁判,同时也为天津培养了很多后起之秀。
20世纪80年代后期天津女足解散,令足球人心急如焚。当年,河西精英足球俱乐部王家春先生找到刘作云,想加大投入力度搞青少年足球俱乐部,而刘作云建议他投资女足俱乐部,并对他说:“天津女足有着辉煌的历史,至今有着底蕴,作为发展中国足球的重点大城市,应该有自己的女足队伍。”经过权衡,王家春先生终于承担起这一历史赋予的重任。确定了方向之后,他所领导的女足俱乐部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到全国各地网罗人才。正值全运会前一年,市体育局要求女足打入全运会决赛。按照当时天津队的人员配置、组队时间、训练水平,几乎很难完成任务。但是在足协的协助下,组队当年王家春就投资150万,球队取得了比较好的成绩,并且进入转年的全运会决赛。随着对女足的投入逐年增加,队伍建设不断完善,在后来的全国女足超级联赛、锦标赛、全运会等重要比赛中,天津女足取得了诸多荣誉。
刘作云在广州二沙头训练基地
天津市足球运动管理中心成立后,还有一项重要工作是配合和协助当时的天津足球队,从专业队向职业化的俱乐部改制。但是由于各种复杂的原因,最初的月季花俱乐部和后来的立飞俱乐部都未能存留。时间来到1998年,在市委、市政府的重视与支持下,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接手了天津足球,从而使天津足球队有了稳定的“婆家”。足协被要求协助泰达俱乐部做好管理工作,刘作云出任泰达队领队。刘作云先后经历了马特拉齐、金志扬、内尔松、戚务生等几任主教练,和他们都保持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基本完成了任务。
刘作云青年时期训练照
2003年,在天津市塘沽区召开了中国足协工作会议,天津市足管中心周到细致的组织与服务工作,使会议开得很成功,受到了中国足协领导的好评,也得到了兄弟协会的认可,这一年足管中心获得了中国足协颁发的先进会员协会奖。与此同时,足管中心还与天津卫生职专联合成立了一所足球学校,共设三个年龄组,双方利用各自的优势展开合作。学校提供场地、住宿等,足协提供优秀的教练班子,天津的这支u21队参加全国比赛取得了好成绩,并为职业联赛输送了优秀人才,例如国奥队守门员宗磊等。
长期从事足球管理工作,并且重点之一是对青少年的培养,刘作云有颇多感受。他认为:“现在国家很重视青训、校园足球,而且投入巨大,但是我觉得要实事求是,不能搞花架子、太浮躁,为了搞人海战术而套取人头费用。搞青少年培训,是为了增加足球人口,但是选材还是有一定的科学规律,不是随便什么人都能够成才,需要基层教练员有一双慧眼。所以,对基层教练员的培训也要跟上。如何选材、如何科学训练、如何掌握少儿足球的训练特点、运动创伤的防治,等等,都需要有新的理论基础指导。我希望加大教练员培养力度,使他们不断接受新知识、新理念。同时我也呼吁解决好基层教练员待遇问题,基层教练员很辛苦,而且有些校园足球老师是完成本职工作后利用业余时间带领小队员训练。这样,我们就要解决如何给他们提供更好的经济报酬问题,使他们安心为青训工作服务。”
刘作云说:“我们要加大力度研究如何衔接好青少年运动员的上升空间和分流问题。到了一定时间,运动员的天赋就会显现出来,教练员需要选择那些有潜质的孩子继续深造,以后走向职业道路;而另一部分则可以以足球为兴趣爱好,把主要精力放在文化学习上,以免造成人才浪费。现在各区没有了业余体校,使得人才培养少了关键环节和层次。过去各区体校为天津队输送了很多优秀人才,我们要争取把这个行之有效的组织方式恢复、健全、发展。”
作为曾经参与职业俱乐部管理工作的刘作云,他对职业俱乐部的发展有着如下见解:“天津现在职业足球形势喜人,有了两支中超球队,但是两支队伍的境遇不同。权健队的中超两年形势可喜,而泰达多年未见起色,苦于每年在降级的边缘挣扎。市领导、泰达集团、俱乐部及广大球迷对此不满。我曾担任泰达领队,对泰达有感情,对俱乐部也有一定的熟悉程度。泰达属于国企,俱乐部的领导流动性比较大,而且俱乐部的管理者大都是门外汉,如果以外行来管理一个动辄几个亿投资的俱乐部,难度是很大的。俱乐部现在无论哪位同志担任领导,都一定要一心扑在足球上,聚精会神地深入了解足球规律,把全部精力用于俱乐部建设和运动队成绩的提高上。切不可‘身在曹营心在汉’,只关注自己的政治生涯,生怕在足球俱乐部这个费力不讨好的岗位上耽误了自己的政治前途。希望俱乐部领导把心思全部用在足球上,团结周围懂足球、爱足球的人士,共同管理好俱乐部。当年我在俱乐部时的老总,虽然都是门外汉,但是他们都能潜下心来认真摸索足球的规律,摸索如何掌握好一家俱乐部,比较出色地完成了在俱乐部任内的任务,在集团内部获得领导及同事的认可,并得到升迁。所以我建议,泰达集团在俱乐部领导的选派方面,尽量让那些懂足球、爱足球的人士担任。这样对于他们个人的发展、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十分有意义。”
刘作云是位具有一定学识的足球人,他的高中学历在足球圈里并不多见。他的志同道合的妻子苏杭,曾是天津市作家协会会员,是具有高级职称的天津市文联文学评论工作者,夫妻多年相濡以沫。后来苏杭老师重病在身,刘作云在繁忙的工作中悉心照料陪伴左右。几年以后妻子病逝,刘作云尽到了丈夫的责任,表现出有担当、有情义的男人品质。
退休以后,刘作云依然关注足球。他说:“我从小喜欢足球,命运让我从事了喜爱的足球运动,15年的专业运动员,能为天津足球做出一定贡献很荣幸;8年的管理工作,让我也享受了其中的过程。足球能够伴随着我一生很幸福。天津是足球之乡,我作为一个非天津人,无论是踢球,还是在机关工作的时候,大家都没有把我当外人,让我感到很温暖。非常感谢一路走来我曾经的领导、教练、队友、同事等给我的关心、帮助。在此向他们表示诚挚的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