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召环——一张一弛亦武亦文 - 津门足坛双百颂 - 天津体育局编著 - 其他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其他 > 津门足坛双百颂 >

史召环——一张一弛亦武亦文

※史召环

——一张一弛亦武亦文

史召环作五言诗《梦游》,以示他身居经历的一生:“秦岭六月娃,皇城根下爬。励志望海楼,浪迹走天涯。”

远程射门技惊四座

史召环祖籍陕西三原,1943年出生于北平,就读于北京汇文小学,受教务长孙敬修先生早教点拨,14岁随父母工作调动来到天津落户,生活至今。与足球结缘是兴趣与爱好使然,他是在北京胡同里摆上两块砖头当球门,踢着”山”字、“永”字小皮球和小球友一起长大的。史召环在初中、高中时期分别就读于天津二十六中、塘沽二中,因爱踢球,被恩师谢荣璋看中选入塘沽二中校足球代表队。当时每周固定课余训练四个小时,比赛也从未间断,与苏联船员组成的球队、天津港务局、天津碱厂、大沽化工厂等成年队多次交锋,史召环得以发挥和锻炼。

1960年陈治发教练带领天津少年队到访塘沽比赛,史召环被看中,两星期后被选入天津体训班天津青年队。17岁的他又遇到了第三位恩师李朝贵,开始了足球专业化训练。

1970年广东全国足球锦标赛(24省市集训赛)赛前史召环代表天津队讲话

1963年,史召环与四位师兄队友李长俭、念文汉、许嘉友、王克勤被借调到河北青年队参加全国足球甲级联赛,当时河北青年队全国排名第十三名,他们加盟后当年即随队取得全国第四名的历史最好战绩。这是史召环足球生涯中第一次参加全国足球甲级联赛,他身高1.8米,踢内中锋位置,脚下有技术,善于策应做球,打左边锋时与左前卫蔺新江多年配合默契,更能充分发挥水平。1963年全国足球联赛首场对江苏队的比赛中一次角球机会,他用左脚外脚背踢出了强有力的旋转球,直接越过处于混乱争抢状况的对方门前,旋转到后上角强势入网。这粒“香蕉球”的完美弧线始终印在史召环的脑海里,他回忆道:“这一横空出世的罕见进球让全场观众大饱眼福。这一惊天弧线运动的入球,可以说颠覆了物理学定理,是日常勤奋训练、用脑踢球的结果。”

1964年史召环(左)随天津足球队在广州二沙头训练基地冬训时与队友李家舫(右)的合影

1964年底史召环等人又回到李朝贵指导身边,后陆续进入天津队。

1966年他跟随李元魁、陈朴指导奔赴大连参加全国足球甲级联赛,联赛由于“文革”开始而中止。1970年天津队再次出征,由曾雪麟、李元魁、陈少铭率队参加在广州举行的全国24省市足球队集训赛,天津队的表现给国内足坛留下了深刻印象。在对广东队的比赛中,一次快速反击,队友王伯远右路突破沉底传中,史召环在距对方球门40米处一脚高凌空抽射,球瞬间旋转有力地打进球门右上角,被同伴称为又一粒“世界波”。天津队在这次比赛中获得第一名,这一年史召环已27岁,他的运动员生涯画上了圆满句号。

统筹竞赛业务高手

史召环带着走南闯北的经历,带着足球生涯中精典进球的美好回忆,带着恩师的多年教诲,也带着与队友风雨同舟的思念,于1972年退役,结束了12年的运动员生涯。退役后的史召环转变了角色,他全身心地投入新的工作,改做体育行政管理干部。自1972年起,在新的工作岗位市体委竞赛处,他又遇到了培养他从事体育竞赛组织与管理工作的恩师彭宝声。史召环说:“那时哪有什么星期天、公休日,8小时以外和节假日大家都有比赛,是我们竞赛处最忙的黄金时段,虽然很少动脚了,却开始动手、动笔、动脑、动嘴,跑路,扎根于基层了。”

史召环在这个岗位上一干就是近40年,其间他有幸主持了国内及国际足球、篮球、排球、游泳、田径、击剑、武术、体操、网球等各竞技项目的比赛。组织了1985年的“柯达杯”赛和1986年的“长城杯”国际足球邀请赛。1990年他接到国家体委的临时调令,受天津市体委指派,去北京跟随时任中国足球协会主席的年维泗先生参加了第十一届亚运会足球竞委会工作。此后他还参与主持了1995年在津举行的第四十三届世界乒兵球锦标赛、1999年世界体操锦标赛、2008年北京奥运会足球赛、皇马来访比赛、国际马拉松等大型体育赛事的策划组织工作。他工作严谨、注重细节、善于协调,任职期间没有发生重大失误,高效、高质量地保证了各项赛事的顺利进行。他被公认为天津体委对内对外业务骨干、下属干部工作生活中的“主心骨”。史召环历任天津市体育局主任科员、副处级调研员、办公室副主任,市体工大队党委常委、竞赛处处长,天津体育总会副秘书长、竞赛部部长,天津体育竞赛管理中心主任。曾荣获国家体育总局颁发的“全国体育贡献奖章”和天津市总工会颁发的“八五”立功奖章。

1990年史召环在第十一届亚洲运动会足球竞赛委员会工作期间的留影

荣誉属于真正在竞技场上拼搏的人,属于顽强奋斗的人,属于敢于追求远大目标的人。一路走来,史召环见证了天津竞技体育的发展历程。一张张照片里随处可见光阴的故事,一本本荣誉证书再现了他光彩的阅历。史召环微微一笑概括一生:“我仅仅是体育战线上的一块普普通通的铺路石。”

舞文弄墨醉心书画

史召环退休以后从未停下续写人生的脚步。他的感悟是:“一个人从出生到离世,总要为社会做些事情,不要认为自己老了,只图安逸,很多事情都是你吃了苦后才觉得很甜,很有生活的情趣和成就感!”2002年以后,他多年积累的竞赛组织工作经验仍然有用武之地,各单位经常聘请他任职、指导。2012年天津举办全国大学生运动会,史召环被市教委聘为组委会竞赛顾问,筹划运行工作流程。全国大学生运动会成功举办后,史召环被市教委授予了特殊贡献奖。

步入古稀之年,面对新兴的信息传播手段,史召环兴致盎然,不仅潜心学习如何操作,还像年轻人一样热衷于微信、微博,并参与许多相关活动。在一次全国网络对联、诗词比赛中,他的一副对联“体坛藏俊秀文苑溢清香”和一首五言绝句,从上万名参与者中脱颖而出,双双夺得一等奖。

2013年,史召环不甘寂寞,萌生了组织体育界书画团体的想法。他说:“谁说体育人没有文化!在天津这个文化之城就活跃着一些热衷文化的人,他们大多曾经叱咤体坛,退役后弃武从文,挥毫泼墨,书画了一段同样精彩的后半生;他们从开始的个体绽放到渐渐开始串联,形成一个团体的雏形。”史召环为此邀集7位体育人,经过近一年的奔波筹划,经过注册,于2014年7月19日正式成立了天津体育之光书画院。史召环骄傲地说:“书画院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天津体育史、甚至是中国体育史上第一个成立的体育文化团体。书画院是我发起创建的,那年我已70岁,进入古稀,只是为了证明我们不仅能武,还有习文的夙愿和才能。我深知体育事业的发展离不开体育文化的支撑,对此责无旁贷。”

1995年第四十三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颁奖仪式前,史召环与这7座奖杯分手的一刻

当得知书画院成立之后,中国足坛老帅年维泗、张俊秀,游泳“蛙王”穆祥雄,体操奥运冠军马燕红,跳水冠军张秀伟,天津足坛宿将李长俭、王伯远、贺洪山、张心昌、刘作云,天津排球名将王淑珍、郝宝善,体育工作者刘春雨、刘光焱、程仲康、杨忠良、郑有秋,“铁杆体育迷”王寅、王超、杨建国、汪蓉萍、戴照林、邵宏、李克龙、韩继泉、于力、杨俊玲、张树林、于焕瑛、吕立等知名书画家一致支持并入院加盟。

两年之后《天津体育之光书画院作品集》问世。作品集遴选56位书法家、画家、摄影家之精品佳作177幅,展示出体育人钟情国粹艺术、追寻传承传统文化的精神风貌。作品集的内涵丰富,它的问世在天津卫这块书画沃土上开拓了一片新天地,实为难能可贵。

历经3年不断发展壮大,书画院成为在全国唯一有影响力的集书法、绘画、摄影、雕塑、篆刻、陶艺、油画为一体的体育界艺术团体组织,其中6幅优秀山水及油画作品被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三届运动会组委会选中,悬挂在主会场接见厅,其中一幅巴赫先生肖像作品赠予到访的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先生,为全国体育文化的发展开了先河。“多少年缘不断,多少年情未了。让我们同心同德、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共圆中国足球梦,共圆中国体育梦。风景这边独好!”史召环激动地说。

不忘初心的史召环,满腔热血倾心足球;75岁的史召环,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醉心于网络,依旧放眼广阔的足球天地。

2017年8月28日上午,史召环与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先生交流奥运体育文化时的合影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