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四章《丁道尔的故事》(19)
帮助丁道尔1526年春,威廉·丁道尔一听说他的英文版《新约圣经》运抵了目的地,他就立即收拾起自己简单的行李,离开了安全的沃木斯,去了马尔堡。
有位商人为丁道尔提供了住处,他可以在一间小客房里继续工作。他长时间伏案研究细小的希伯来文字,眼睛因光线不足而变得干涩。这里与路德所在的那所大学中宽敞的图书馆多么不同啊。与此同时,他仍处于流亡状态,时刻提防着奸细和想要逮捕他的敌人。
尽管他还未完成《旧约》的翻译,为了换换脑筋,他也抽时间写了其他一些重要的文章,其中包括抨击性情无常的英王亨利八世的罪恶生活方式的几本小书,和反对罗马天主教教士错误行径的一本小册子。这些书都很薄,易于夹带在其他货物中偷运。
他在甄选印刷商时,认识了从安特卫普来的约翰·霍赫斯特拉滕。这个人似乎很有同情心。为了甩掉威廉的敌人,霍赫斯特拉滕将自己的印刷厂从安特卫普搬到了马尔堡;在那里,他用汉斯·勒夫特的名字印发了许多文章。
在艰苦卓绝的工作中,几年的时光过去了。一天早晨,正当威廉沉浸在希伯来文的《摩西五经》中,他突然听见有重重的敲门声,从自己的房门传来。门把手慢慢地转动,有人进来了。
威廉一怔。他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一个人伸着双臂向他走来。
“威廉!你还认得我吗?”那人大声问道。
“约翰!约翰·福瑞思!”丁道尔结结巴巴地说:“真的是你吗?你怎么找到我的?”他最好的朋友一直在寻找他。
威廉需要一点时间来消化这一切情况。他的大脑飞速运转,想起了许多往事。希伯来字符渐渐褪去。时光倒流,他仿佛看到自己又坐在剑桥大学讲堂中的长椅上,又置身于白马客栈——在那里,他与约翰·福瑞思交流讨论,建立了坚固的友谊。
“约翰,英格兰的情形如何?有没有关于《新约圣经》的什么消息?”
“哦,威廉!人们在读《圣经》。国王、主教或任何宗教领袖都无法阻止,不管他们费多大劲儿!”
丁道尔的眼睛亮了。主愿意在英语世界使用他的作品。这些信息让他意识到自己必须继续行在神已为自己指明的路上。
“但是,”约翰继续说,“我不能向你隐瞒实情,许多《圣经》被烧了。”
“我已经料到了,约翰。我一点儿也不惊讶。只有神知道,有一天我自己是否也会被烧掉。即便我的工作会让我付出生命,我也必须继续,别无选择。”
威廉摇着头,在房间中来回踱步。约翰也站着,注视着他的朋友。
“威廉,英译本《新约圣经》已经遍布我们祖国各地。商人们愿意负责运输。神不会让他的道被限制。哪里都有《圣经》。甚至伦敦贫民区街头的调皮孩子都帮忙散发。”
约翰·福瑞思有太多话要讲。他不久前才从伦敦塔监狱被放出来。丁道尔睁大眼睛看着他。
“但是,约翰,怎么可能?你怎么可能重获自由?”
“威廉,我因散发禁书而被捕,在那个地牢里待了几个月。我能活着离开那个监狱,的确是个奇迹。在这件事上,我看到神在作工。主还有工作要我做。我以最快的速度逃到了德国,我曾了解到你在那里工作。你觉得我能帮你翻译吗?”
在威廉·丁道尔极度繁忙的生活中,随后的几个月就像沙漠中的绿洲那样让他感到舒畅。在过去四年多的时光中,他独自背井离乡地生活,没有能够与他分担心中重担的真正朋友。那是非常艰辛的四年时光。如今,他的朋友来了,理解他,他也能够对其敞开心扉,相互信赖的朋友来了。他们一起生活的那几个月或许是丁道尔短暂生命中最美好的时光。
约翰·福瑞思形容丁道尔对宗教改革的推动鲜有人能达到。宗教改革逐渐占领了剑桥和牛津的阵地。福瑞思向丁道尔讲述了那位小个子教授托马斯·比尔尼在剑桥的工作。福瑞思的叙述绘声绘色,让丁道尔几乎忘了自己离开亲爱的祖国已经很久了。
时光飞逝。翻译工作进展顺利。在古典语言方面,他们二人相得益彰(1)。
分别的日子最终还是来了,约翰·福瑞思必须要离开,继续他的旅程。他们还能再见面吗?这个问题一时间盘踞在他们心头。他们坚定地握住彼此的手。约翰挚(zhi)诚地说:“若是我们在地上再也无法相见,威廉,我们仍要相信有一天我们会在神的宝座前见面。”
(1)相得益彰是一个成语。指两者互相配合或映衬,双方的长处和作用更能显示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