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章《丁道尔的故事》(25)
丁道尔被捕几天之后,亨利·菲利普斯忽然消失了。他已经受够了。他无法与商人们和安特卫普的众高管就交出丁道尔达成协议。
丁道尔在他被捕前当然也得到了警讯。安特卫普到处都是眼线和传话之人。城里的居民都团结一致。特别是商人们,他们同心协力地支持着丁道尔。他们也一直供应给他必要的经费。
菲利普斯试图通过其他途径实现他的计划。他千方百计地要达到自己的目标。他必须要成功,因为时机已经成熟。
在那期间,大多数商人都在贝亨奥普佐姆——一年一度的大型商业集会在那里举行。托马斯·波因茨仍在家中,但他计划要尽快随同别人去贝亨奥普佐姆。
波因茨从工作中解脱出来,惬意地坐在门边。同时,他锐利的眼神仍盯着狭窄的街道。人们永远不会知道会有怎样的不法之徒在周围游荡。就在刚才,波因茨注意到有个人出现在街角,那是菲利普斯的仆人。
“嗨,兄弟!你又进城了?你的主人在哪儿?”
那个仆人礼貌地向波因茨行礼,并说道:“菲利普斯先生想知道丁道尔先生是否在家。我的主人想马上来拜望他。”
“是的,他在家。”波因茨回答。
“我会转告我的主人的。”他说着就道别离开了。
波因茨看着那仆人离开,心里涌上了不安。但是,几天过去了,亨利·菲利普斯并未出现。
四天后,波因茨离开安特卫普,去贝亨奥普佐姆做生意。他告诉妻子他会在那里待六周左右。
亨利·菲利普斯通过他的眼线知道了此事,于是,他定出了计划。他决定即刻执行,不再拖延。
1536年5月21日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春日,那天菲利普斯敲响了波因茨的家门。波因茨太太打开门,看到了那个无法让人信任的人,她的眼睛瞬间眯了起来。她真是希望自己的丈夫在家啊。但是她隐藏了内心的慌张。
“你又回城了?”她问。
菲利普斯摆出了最友好的表情,以最礼貌优雅的姿态轻鞠一躬,问道:“波因茨夫人,我能到府上叨扰一餐吗?”
“当然可以啦,菲利普斯先生。威廉会非常高兴。”
“那么,我一会儿回来用午餐,”菲利普斯说道,“我要先到城里处理些事情。那么,午餐时再见啦。”他自鸣得意,每件事都如他所愿!
他径直骑马去了布鲁塞尔王宫,直截了当地表明他已做好了抓捕丁道尔的准备。他要求要两名士兵,他想让他们埋伏在一个地方,等候他的猎物。朝廷爽快地派给了他人手。菲利普斯的计划执行得非常顺利。
两个小时后,亨利·菲利普斯对那两名士兵说:“听着,你们要跟着我穿过窄巷,去商人会所。我们来定一个暗号。你们要把我明确指给你们的人抓起来。我们要非常谨慎,因为有时会有其他客人在场。你们首先要像平时那样在街上巡逻。明白了吗?”
菲利普斯把自己想得很重要,表现得像个军事指挥官。然而,事态与他所想的完全不同。当他回到波因茨家,威廉告诉他自己已经另外有约。
“因此,我要取消波因茨太太转达的这个邀请了。”
亨利没有料到会有此事,他不知道该怎么做。
威廉有另外一个建议:“我可以请你与我一同进城。”
“不,威廉,我要请你。我要请你吃饭!”菲利普斯犹豫地说道,他又看到了新的机会。
“但是,我有个困难,”他补充道,“今天早晨,我的钱袋丢了,所以能请你借给我一些钱吗?”
“非常乐意,”丁道尔回答道,“我去我的房间取。请等一下。”
亨利从门口望出去,看向街上。他打了个手势。不一会儿,两名士兵走过商人会所。
“嘘……等我的信号。”亨利·菲利普斯小声说。他得意地在门厅中等丁道尔。丁道尔递给他一笔钱——足以支持一个贫困家庭生活两个月。随后,他们二人离开了会所。
他们前面出现了两名士兵,顺着街道走来。在那个时代,欧洲低地国家中有西班牙士兵巡逻是个常见的景象。(1)然而,情形并不总是如此,因为英格兰商人有他们自己活动的区域和士兵。
安特卫普像所有中世纪城市一样,街道狭窄,人们很难并肩行走。威廉礼貌地示意他的朋友走在自己前面。但是狡猾的菲利普斯并未听从。
“理当您走在前面,我亲爱的朋友,”这位“犹大”说道。
这个叛徒比丁道尔高一头。他移步到旁边,为丁道尔让出通道。
当那位《圣经》翻译家走到小巷的尽头,他震惊地看到两名士兵站在那儿,准备好了要抓他。他犹豫一下,转身要跑,但是菲利普斯正堵在他身后。他的手指指着从未怀疑过他的丁道尔的头顶,向士兵示意——就是他!同时,菲利普斯猛地将丁道尔推到了士兵们的手中。
威廉还未意识到发生了什么,士兵们就抓住他,捆了起来。渐渐地丁道尔才明白了发生了什么。被抓了!他像一个作恶多端的罪犯一样被捆了起来!
他们粗鲁地催促着他:“嘿,你,快走!”
两名西班牙士兵在两旁拖着他,以最快的速度穿过了那条街,没给任何人留下救他的机会。
丁道尔彻底糊涂了,他试图再多看亨利·菲利普斯几眼。而他最后看到的是那位所谓的朋友嘴边的冷笑。此时,他觉得自己要是听了托马斯·波因茨的劝告该有多好。而此刻,为时已晚!
******
威尔沃德城堡于1374年由布拉班特的一位公爵出资建造。自那时起,它就成了声名狼藉的巴黎巴士底狱的效法对象——巴士底狱也是在同一时期建造的。
威尔沃德城堡建在沼泽地上,有七座塔楼,城墙宽厚,是座坚不可摧的堡垒。有三座吊桥通往石门。这座城堡是欧洲低地国家的要犯监狱。丁道尔被押解到了这个恐怖的地方。
在长途跋涉之后,丁道尔看到了这座森严的城堡的轮廓。他非常清楚自己的囚犯身份。他缓慢地走过放下的吊桥,因为精疲力竭,而几乎跌倒。
“嘿,你,继续走!”士兵呵斥道。
丁道尔一言不发。身后的大门砰的一声重重地关上了。
丁道尔的大脑飞速运转。这不就是他一直所期待的吗?他头脑里仍有一个想法——他们可以烧毁他的身体,但他的灵魂会去主那里。田里耕地的男孩和众多的父母亲们,他们都可以读到神的话语了。那些话语会持续到永远!这就是他的安慰。
这位忠心的《圣经》翻译家被关进了一间臭气熏天的潮湿牢房。他听着护城河中汩汩(gu)的水声以及外面的其他声响。在牢房里,他看到的是乌黑的墙壁和顺着墙滴下的水珠。他感到老鼠从他身边擦身而过。他在孤寂的黑暗中等候着自己的结局。
安特卫普的商人们即便再有能力,对身陷囹(ling)圄(yu)(2)的丁道尔也爱莫能助。他们中没有人有权势救得了他。
威廉·丁道尔意识到他的事业走到了终点。罗马天主教会可怕的阴影已经完完全全覆盖了他。
(1)当时低地国家(荷兰、比利时等地)都属于西班牙国王的领地。
(2)身陷囹圄——被关进监狱,失去人身自由。囹圄即监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