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彩虹计划
陈子谷留在兰府养伤的日子里,兰氏矿碧罗雪山的新矿开发工作,如火如荼地展开着。
一个月不到的时间里,兰延春援引的那套国外先进工艺技术,投放到新矿加以实施后,很快见到成效。特别是经过那批洋设备加工后的硝元素,其精度已达百分之百。经军方检验,这样的矿粉可直接运用到军工单位,不仅大大降低成本,还极大地缩短生产时间差,这对于战事吃紧的前方来说,每提前一秒生产出来,那就意味着将少牺牲一名战士。
也正因为如此,硝粉成了兰延春新矿开发工作中的重中之重。看到军方如此重视碧罗雪山的矿厂,看到源源不断的进账和兰少爷已在逐一兑现的加股金,兰氏矿的大小股东除了阴郁着的唐三,个个都在庆幸着,幸好当初没听信唐大老板的煽动退掉持股,否则,他们现在手上哪能生出这么多白花花的银元来。
除了股东们在言行上的背叛,更让唐三感到愤恨的是,蒙古马帮竟然在兰氏矿最为得意的时候,回来了,回来了。他们为矿山带来一个极好的商机,经过这一次实践,国外有好几家客商已让马帮带来书信和联系方式,接洽后续合约之事。
这样的事,就大大的、大大的不妙了。这让唐老板怎么去向日本人交待啊。
就在唐三急得像热锅蚂蚁乱转的时候,兰延春新矿的第三批硝粉又新鲜出炉了。这次随部队来接货的人,除了董少白和他那个军工厂老同学外,他们还带来一个极为重要的媒体人,国际联盟组织《前进》报的记者贝尔先生。
有着“快一刀”称呼的贝尔,是目前国际上最为活跃的一支笔杆子。他笔锋犀利,同情着中国人民的抗战,凡是有重大事情发生的地方,他都能第一个赶到。这次他来的目地有两个,一是,通过军队线料,知他道在中国大西南发现了一个超大型的战争资源储备库,他要把这个重大消息加以报道,让全世界喜爱和平的人们都为这个国度祝福。二是,来到清和城兰府的他,还有一个私人心愿,就是探看在兰府养伤的故交,僳僳兰德。
当两个久别的老朋友,在兰宅会客厅里坐下来互诉思念之情的时候,董少白拉着兰延春悄悄退出来。两个人来到花木扶疏的内庭院里,在游戈着一池红鱼的池塘边坐下来。
兰延春一边捡拾着池边上的碎石子逗弄着鱼儿玩,一边跟董少白谈起矿山的下一步计划。他新矿正在开发的银矿脉,储藏量远比他之前预期的还要大二倍之多,接下来面临的就是大规模量化生产。犹为喜人的是,这些破碎后的原生银矿石,从银炉里分离出精银后,硝粉在矿渣中的冶炼回收率达80%以上,也就是说,如果以每日最少200吨的吞吐量计算,在提取精银的过程中,硝粉粹取的数量将不可估测,这在战争资源倍缺的当下,硝的价值远大于银石,这也他下一步需要紧抓着的重点。
“啪!”一条大鱼忽地跃出水面,激起的朵朵水花打断了兰延春的话题。
他侧身看了一眼正用赞赏目光望着自己的义兄,瞬间就感到刚刚豪言壮语的心言,有了栖落的方向。人生得一知已,足矣。跟着兰延春一起戏弄着池中鱼的董少白,在他畅想着兰氏矿美好前景的时候,打心眼佩服他这位小义弟的谋略与远见。
看着眼前豪气满满,信心实足的义弟,还带着另外一个任务到来的他,真的不想把那个危险艰巨的任务交待给他。欲言又止的董少白,早被兰延春看在眼里,在他的催促下,心绪艰难着的董少白,最终还是把那个任务和盘托出。
早在1941年12月23日,中华民国政府与英国方面在重庆签署《中英共同防御滇缅路协定》,中英军事同盟形成。中国政府为支援英军在缅甸抗击日本法西斯、并为了保卫中国西南大后方,组建了中华民国远征军。
1942年初,日本占领马来亚,开始入侵缅甸。1月30日,日军攻克缅甸东部重镇。3月8日,日军占领缅甸首都仰光后,兵分两路继续西进突破缅中边界,开始进犯中国西南。为确保滇缅公路的畅通,中国政府应缅甸殖民国英国政府之请,派遣十万远征军急驰援缅。
经过远征军和驻英军的英勇奋战,先后收复滇西失地8.3万平方公里,缅甸领土8万余平方公里,缅北大小城镇50余座,伤亡14.1万余人,毙伤日军6.9万余人,并恢复了海外交通补给线——滇缅公路,大批物资顺利输入国内,为确保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但是,由于错综复杂的原因,战局逆转。中国远征军在入缅抗日的第一阶段遭遇惨败,他们一部分西撤印度,一部分辗转回国。在艰难的回国途中,由于指挥失措,加之情报失误,归国部队各行其是,致使因落伍、染病和饥饿而死亡的远征军兵员,数倍于战场上与敌战斗的死伤,赴缅参战总数约10万人,生还仅4万人左右。
1942年春,随着抗日战争烽火战线的绵延,已占领缅甸的日本企图全面封锁中国,侵夺美国取道缅甸的大批援华战略物资,直接切断中国国民政府唯一的海外交通补给线滇缅公路,同时扬言将与纳粹会师中东。
其后,日军派出第五十六师团六个联队及第二师团、第十八师团各一部,进犯中国西南国门,腾冲、龙陵、芒市、勐腊、畹町……中国怒江以西大片国土相继沦陷。长驱直入的日寇妄图占保山,侵昆明,觊觎重庆。
在此危急之际,中方守军为切断日军前锋的伪装逼近,炸毁战略要地惠通桥以此阻敌。至此,中国远征军七十一军依次天堑在北起栗柴坝、南至三江口的全长250多公里的怒江东岸设防据守,在多次交锋中挫败日军东进企图,暂缓稳定战局,与日军隔江对峙。
董少白所属的远征军新编第七十三师,就驻扎在战争烽火的最前沿。
在此期间,日军又集结惠通桥西岸兵力千余人,企图进犯保山,甚至有三百余人抢渡至怒江东岸,在中方守军的堵击下,渡江之敌被全部消灭。日军入侵被阻怒江后,他们在沦陷区以龙陵松山为核心,以龙陵平达为右翼,以腾冲为左翼,以芒市、遮放、畹町等地为后方,建立起强大的防御体系。
虽然日军看上去还是气势很盛,但此时他们的战线已经拉得非常的开,随着太平洋战场的节节失利,中国战区的滇西高原成为他们的最后一根稻草。因为在太平洋战场上,他们几乎把自己手上能够运用的牌都全打了出去,为的就是能够得到一个好的结果。现在他们在缅甸的总投入也就是这么多,如果继续投入作战兵力,那么日军就会尾大不掉。因此,他们现在唯有这么一条途径来自我救赎。
那就是拿下整个缅甸,封锁支那军交通补给线,用最短的时间攻克全滇,进而威逼重庆。这么一来,日军就极有可能在支那战场上轻松而胜,可以向美国全力开战,到时候整个远东和太平洋地区都悉数的控制在他们手里。
日军的如意算盘打得很精明,无奈战事的发展并没朝着他们所期望的走。他们绝没料到中方的反扑居然来的如此迅疾,而且首先就从董少白所在的这个师团开始。据中国军方可靠情报,综合兰延春缴获的“小蜜蜂”电报机内容,他们已侦测到并确证之前截获的日军“磨刀石计划”,正式由缅甸开赴畹町的日军“独立混成旅团”执行。
听董少白说到这里,兰延春脸色也跟着一起凝重起来。
这时的他明白,一直忙得只恨没有分身术的董少白今天特意来到兰宅,绝不仅仅为了那个外国记者,也不会平白无故跟他分析这一系列战局。这里面,必定有需要他去完成的缘由。
果然,尽管董少白一路矛盾着,但还是继续说下去:“日军这个‘独立混成旅团’,其中有一个联队绰号为‘鹰隼’,是执行磨刀石计划的核心单位。之前中国军方曾派出三组侦察人员到畹町,都无功而返。”说到这里,董少白停了下来,看到听得一脸严肃的兰延春,他又认真地往下说着每一个字。
执行此计划的日军“独立混成旅团”是一个仅次于师团、有固定编制的合成作战单位,同属师团一级指挥层级,同受日军司令部直属指挥,旅团长少将军衔。师团作为主力战术单位由日军大本营在各战场间调配使用,原则上这样的“独立混成旅团”极少跨总军调动,但这次调遣了他们到畹町必然有大动作。
针对日军这个计划,中国军方已制定出一个名为“彩虹计划”的猎隼方案。执行方案的关键人,就是他董少白,但现在他迫切需要兰延春给予协助。
据他们查证,上次以商家之名前来邀请兰延春赴畹町参加庆典的佐藤正雄,其真实身份是日本矿业部“国策会社”派往滇西的联络部长官,此人陆军中将军衔,受命于日军“独立混成旅团”调遣。
此人战前为东京帝国大学地质专家兼教授,他在畹町成立的佐藤株式会社,实质是“国策会社”下属的一个战略资源企业。这个企业成立于1938年,是日本国内最大的国策会社,它不属于一般的经营会社,而是日本官商军勾结的产物,是根据战争需要在华组建并监督有关战略资源的企业。
目前董少白急迫交付兰延春的任务,就是要他借前往畹町赴庆典之机,以平民身份接近佐藤和他身边有可能出现的日方重要成员,以获取更多日军资料。因事关重大,董少白赶在兰延春赴畹町之前,把这个重任亲口托付于他,并告诉他,界时军方的人会在畹町配合他的行动。
看到面色一直纠结着的义兄,兰延春站起来,郑重的把这事应承下来。他身上的这股凛然之气,让董少白感动之余,又生出很多担忧之绪,他很不放心地又交待起好多需要注意的安全问题。
两个人正说着话的时候,萨容容跑到庭院找他们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