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一章大明来使 - 碧海残阳 - 黄沙独行者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碧海残阳 >

第三百八十一章大明来使

秦川到了晋州南门,随即吩咐守城的兵士向百姓大声宣布,说大明的使者来了,还带来了大量的援助来支援晋州抗倭,让晋州的百姓都来迎接大明使者。晋州的军民几天前才获得了胜利,现在又一听大明来使,还有增援,顿时群情振奋,一传十、十传百,不多时,南门内外就挤满了黑压压的人群。

等姜二和稻田带人马赶了后,秦川让他们在南门外列阵,骑兵、近卫营、倭兵沿着大道一路排开,同时命令城头上的三门大炮装好火药,准备充作礼炮。不久,保民军的将佐们纷纷赶到了,连时不时还有些脑震荡的金时敏也强行骑马来了,但尹佳慧却没来,说是伤兵太多,走不开,实际上她是怕来了后,又会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

随后徐元礼和李泰带着晋州的官员将领们来了,秦川和他们又等了一会儿,等到金诚一来了后,众人再以金诚一为首,前往南门外的长亭去迎接。秦川陪着金诚一、徐元礼和李泰进了亭子坐下,其余人则在厅外站立等候。

秦川和金诚一等人在晋州大战前夕就知道李惟俭和大明使者到了泗川,同时大明也同意开埠登州了,人人人都很兴奋,但由于暴雨突至,李惟俭等人迟迟来不了晋州,让大家空等好几天,今日总算到了。现在金诚一和徐元礼等人对于大明开埠没有多少惊喜之感了,因为他们对秦川已经有了免疫力,好像秦川要想办的事,就没有办不成的,两次击败倭寇大军,已经足够让他们震撼了,开埠之事再难,难得过击败数万倭军吗?

几人摆谈起来,金诚一和徐元礼想问大明开埠的具体过程,秦川哪里知道。金诚一于是问秦川是如何了解大明内情的,这么有把握使大明在责骂短的时间内就同意开埠,秦川想了一阵,低声说道:“天子好财。”

“喔。”众人恍然,于是纷纷转移话题,说些风流雅趣之事。

两刻之后,大道上终于来了一队人马,当先的是几个骑马的官员,后面却跟着一队穿大红鸳鸯战袍的军士。金诚一、徐元礼和秦川等人赶紧从亭中出来,来到路旁翘首等待。

那队过来的人马,走在前面的正是李惟俭和大明山东的林镇抚将,李雍、二营营长梁桂和李雍的妻弟洪延申跟在后面,水军营长韩圭和副营长李诚、以及王海樱则都留在了泗川。这几人见晋州一众官员都在前面站立迎接,吃了一惊,赶忙下马趣步上前,李惟俭走在最前,对金诚一和徐元礼见过礼之后,便向众人介绍林镇抚将:“金大人、徐大人,这位便就是大明山东登州卫的林镇抚将,林蔚将军。”

然后他又向林蔚介绍道:“林将军,这位是高丽庆尚道诏谕使金诚一大人,这位是晋州府使徐元礼大人,这位是晋州郡守李泰大人,这位便是晋州保民使,现在是晋州助防将的秦川将军。”

林蔚与中众官员一一相见,他虽然是武职,品级也不高,但却是大明官方的正式使者,因此金诚一等高丽官员对他执礼甚重。林蔚见了秦川,想起临走前山东巡抚孙广、登州总兵李承勋专门给他叮嘱,要他特意关注这位秦川,便笑着对秦川说:“没想到秦将军如此年少有为啊,听说这次又大破了倭寇,秦将军堪称高丽南天一柱啊。”

秦川这还是第一次与大明的官员打交道,心中不禁有些感慨,穿越过来好几个月了,终于见到了第一个真正的华夏人(王海樱和颜九一直在海外漂泊,已经算不得纯正的华夏人了),他见这位林镇抚将相貌堂堂,美髯飘飘,威严中不失和蔼,确有天朝大将之风,心中顿时生出好感。(明朝时,选官比较重外貌长相,于是朝堂中多堂堂男儿,满清时,八旗子弟把持官场,其余汉官要么是他们的走狗奴才,要么就是拿钱买来的官,结果朝廷上下尽是鼠目尖腮之徒,让后来的西洋人以为全体华夏人都是这副奸相。)秦川谦虚的用汉语说道:“林将军折杀秦某了,此战获胜全凭金大人、徐大人统筹策划有方,还赖众将官与全军将士奋力厮杀,秦某不敢贪这天大之功。”

“好,好,秦将军不仅汉话流畅,还有古将之风。”林蔚对秦川能讲汉语也不是很吃惊,因为很多高丽的官员和将领也都精通汉语,但如果他知道秦川起先只是一个小兵的话,而且不仅会讲汉话,会说倭语,甚至还能说两句野蛮的不列颠土语,他就不会这么沉稳了。

众人又是一阵寒暄,对林镇抚将嘘寒问暖,倍加关怀,这才上轿上马,一道往晋州南门而去。

突然,晋州南门上冒出几团白烟,然后是“轰——轰——轰”三声炮响,马匹顿时躁动不安起来,但林蔚在泗川那里就见识过保民军的礼炮了,因此并不惊诧,他倒是比较好奇的看着城门外排列的队伍。

秦川说道:“请林将军、金大人检阅我晋州将士!”

林蔚望眼看过去,只见南门外一支队伍沿路摆开了近一里长,最前面的是几百骑兵,后面则是步兵。这时几个军士牵过来几匹马,金诚一、徐元礼等乘坐轿子的官员纷纷落轿,改乘马匹,马前则有兵士牵着。金诚一和林蔚走在头前,秦川和徐元礼继后,再后面则是晋州府和保民军的官员将佐。

当一行人走到骑兵营前面时,骑们立即向他们行礼致敬。排在最前面的骑兵是郑一官,现在他是骑兵营的副营长了,他拔出战刀往上一指,骑兵们也立时拔出战刀斜举,齐齐喊道:“万胜!万胜!万胜!”骑兵后面的近卫营的兵士随之喊了起来,然后站在最后的那一百倭兵也用生硬的高丽话跟着呐喊起来。

这下把林镇抚将震撼到了,三百多骑兵人数虽不多,但雪亮的一排战刀,再配以整齐的呐喊,让他感觉到一股百战之师的豪气,更让他惊诧的是,全部的将士都穿戴着一种怪异的盔甲,他估计应该是倭军的盔甲,他虽然没见过倭军的装束,却是见过高丽军队的,也见过高丽军的盔甲,但高丽军中除了将领和亲兵,一般高丽兵士比大明的卫所兵还惨,哪里有什么盔甲。而且他还看见所有的高丽步兵都扛着火铳,一种类似于大明军中鸟铳的火铳,好像是倭军的铁炮,而这里的火铳数量之多,大大出乎他的意料,光是这里几百兵士的火铳,已经比整个登州卫的火铳要多了。

“秦将军,”林蔚转过头问秦川:“军中这些盔甲和火铳,都是缴获自倭寇吗?”

“是,这几个月与倭寇大小作战十余次,斩俘数千倭寇,晋州土地狭小、百姓贫瘠,无力制造如此多的盔甲兵器,我军装备只能从倭寇手中缴获,所以盼望大明能施以援手。”

“好,不错,朝廷这回同意开埠登州,也是为的此事,望你们能再接再励,多杀倭寇。”

“大明天恩,我等决不辜负,晋州全体军民,定会竭尽全力,驱逐倭寇,光复国家。”

这时,一行人走到了那一百倭兵的队列前,林蔚觉得有些怪异,这些士兵怎么大半都是矮个子,而且头大身躯大四肢短小,怎么看都像是倭寇,秦川见状,解释道:“林将军,这些都是倭兵,是从历次战斗中俘获的倭兵中选出来的,愿意为我军效力的人,他们不仅精于使用火器,还善于格杀,战力非同寻常。”

林蔚心中一沉,问道:“倭兵大都如此吗?他们的火器多吗?”

“倭军战兵都是久经沙场的老兵,不仅训练有素、作战亡命,装备也非常精良,倭军作战多用火器,非常犀利,而倭军中的军官尽是武艺精湛的武士,每战必当先,就是倭军中的杂兵也悍勇异常,一般官军兵士都很难抵挡。”

“那贵军是如何取胜的呢?”

“无外乎出其不意、攻其不备,亦或避其锋芒、击其堕归,还有集中兵力、以多打少,若是同等兵力堂堂正正的对阵,我军胜面不大。”

“哦。”林蔚沉吟一下,想着大明的军队的现状,看来山东的卫所兵是靠不上的了,还只能是边军和辽东的李家军才行。他又注意到城门外不远处的堡垒,发现这个堡垒并非四四方方,而是有棱有角,模样非常的古怪,便问道:“堡垒如何修成这般模样?”

“这次击败倭寇,这堡垒起了不小的作用,在下用两千兵,就挡住了万余倭寇半天的攻势,还杀伤了近两千倭寇。此次晋州大战,在下就是用这堡垒消磨了倭寇的兵力和锐气,然后伏兵杀出,迫使倭寇退兵。”

“这种堡垒竟如此坚固?”

“将军若是明日有空,在下愿陪将军一观,今日将军远来疲敝,但请歇息一日。”

“那就有劳秦将军了。”

说话间,一行人已经来到了城门口,这里人山人海,都是来一睹大明使者的晋州军民。金诚一对林蔚说道:“林将军,晋州百姓闻大明使者来,无不欢欣鼓舞,高丽事大明如父,如今作为父亲的大明派兵救援作为儿子的高丽来了,高丽子民怎不感激,请林将军与老夫并驾齐驱,抚慰晋州军民。”

林蔚望着密密麻麻热情的人群,心中激荡不已,他一介职位不太高的武将,哪里受到过如此这般的款待,这几乎是全城来迎了,再加上先前晋州大小官吏将佐出城相迎,还有军队列阵让他检阅,这让他有种受宠若惊的感觉了,于是他对金诚一抱拳说道:“还是老大人先请。”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