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章各有所图 - 碧海残阳 - 黄沙独行者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碧海残阳 >

第三百八十章各有所图

与倭国进行走私贸易对于秦川和晋州来说,非常重要,因为晋州地域不大、人口不多、物产不丰,地下也没有什么矿产,根本无法支撑长期的战争,更无法实现秦川内心深处的野望,唯有开展海贸,才能获得维持战争和进一步扩张的资本。

秦川设法使大明开埠登州,其实为的就是能和倭国及西洋人进行贸易,但西洋人与他隔得太远,中间还有个月港挡着,因此他现阶段还只能把倭国作为主要的贸易对象。实际上倭国是当时除了西洋外的大明的最大贸易国,倭国有着远比高丽更大的消费市场,倭国的民众虽然很穷,但贵族、大名和武士们却很富有,因为倭国有着丰富的金矿、银矿(倭国拥有银矿的产量,仅次于新大陆,当初小小的甲斐国,武田信玄就靠着银矿支撑起三万人的大军,甚至还能养活几千骑兵),另外还有军事上重要的物质——遍地的硫磺,自然倭国能够支付得起大明的丝绸、茶叶和其它大宗货品的价钱,从而形成了庞大的奢侈品消费市场。

秦川打的主意就是从大明进口丝绸等货物,再转手倒卖给倭国,而他不仅充当这条商路的中间商,同时还掌控着交易港口、兼职商路的守护者,完全能使自己的利润最大化。现在大明那端已经被打通了,剩下的就是倭国这端,如果小早川秀包说的那个倭国豪商岛井宗室能够吃下秦川的货物,这条路就算彻底通了。秦川并不担心小早川家和那个倭商突然迸发出什么家国情怀,他相信在高额的利润面前,这些家伙是不会去犯傻的,小早川家要壮大自家的实力,至于那个倭商,商人有国家吗?列宁怎么说的,资本家会把吊死他们的绳索卖给你!

秦川与小早川秀包将事情大体敲定后,便将晋州所能提供的货物,以及需要的货物清单交给小早川秀包。小早川秀包接过来一看,不出他的意外,秦川能大量提供生丝,需要的则是金银铜器和硫磺,他问道:“据在下所知,高丽的生丝质量不如大明,而且数量也不会很多,而且现在又正值战乱,敢问秦大人,如何能保证货源?”

“实话告诉你吧,这些生丝只有一部分是高丽的,大半都是从大明那边过来的,本人在大明有渠道,而现在李旦都很难将大明的生丝运到你国来了,本人这边却没问题。”

小早川秀包大吃一惊:“你难道有大的船队去月港?但高丽的船一般去不了那么远啊。”

“呵呵,本人不需要去月港,本人已经说服大明开埠登州,不过只允许高丽的船去交易。”

“什么?”小早川秀包这下更是惊讶的嘴都合不拢了,他是知道大明朝廷开埠海港的难度的,为了个月港还打了二十几年的仗,秦川何德何能能让大明专门为他开埠?

“当然是托你国之福了,”秦川道:“明国为了支持我国抗击你国,这才破例开埠登州,而且也只为我国开埠。”

这下小早川秀包对秦川真是佩服不已了,说服大明开埠,却是为了和倭国走私,将大明的货物转手倒卖过来,这种在相互交战的三个国家之间充当二道贩子的行当,不想赚大钱都难。

“贵国朝廷知道此事吗?”小早川秀包不禁好奇的问道。

秦川义正言辞的说道:“如此大事,本官岂能不报经大王殿下和朝廷知晓。”

“哦,也是,”小早川秀包话题一转,看似无意的说道:“贵国大王北狩辽东,还不知何时能够返国。”

秦川也只当高丽国君跑去了辽东,便随口说道:“现在大明出兵了,我国大王殿下想必不久就能返京了。”

小早川秀包心里一动,其实他是知道高丽国君李昖呆在义州,并没有跑过鸭绿江去辽东,看来这个情况秦川还不知道,也就是说与大明的通商是秦川自己私下干的,并没有经过高丽朝廷的批准,父亲所料不错,这个秦川确实有异心,值得投资和拉拢。至于秦川的势力能否由此做大,他却并不以为然,晋州才多大的地盘,能征多少兵,顶多能够勉强自保,等倭军在北方击败明军,晋州和全罗道也就彻底没希望了,到时候秦川要么逃亡、要么归降倭军,不过在与大明分出胜负之前,还是尽量安抚住秦川,免得他在高丽南方捣乱。

最后两人商定,由秦川安排吉田太左卫门携带小早川秀包的书信和印签返回昌原,再回倭国,尽快安排相关事宜,争取在一个月之内完成第一笔交易,交易地点就设在闲山岛,闲山岛划归李旦的手下颜九来掌管,高丽和倭国的交易船只皆悬挂李旦的旗号,双方的联系人则是李雍和吉田太左卫门。

正事谈完了,秦川与小早川秀包又寒暄几句,问寒问暖之后,他便告辞出来,姜二跟着出门,问道:“将军,属下还是继续守在这里吗?”

“不必了,倭军已退,你安排一个细心的手下来看守,记住,看守的人要每五天换一批。还有,可以去青楼给小早川秀包找个女人,我看他的空闲时间太多了,脑袋里想多了,对他对我都不好。”

姜二有些为难,说道:“青楼的姐儿们可不怎么愿意做倭寇的生意,除非他加入了我们保民军。”

“多给些钱,找那些与倭寇没有大仇的女子,免得到时候闹出事情来,这家伙对我们有大用,不能出意外。”

“是,将军。”

“你回来把你的监察事情做好,我跟着要远行一趟,这次不带帮你和稻田去,你俩留在晋州,一定要给我盯好了,遇事多商量,知道吗?”

姜二和稻田一听,忙应诺道:“遵令,请将军(主公)放心!”

这时,一个军士匆匆骑马跑来,见到了秦川,赶紧下马禀报道:“将军,李惟俭大人、李雍大人、梁桂营长从泗川回来了,还押运着大批物质,现在已渡过晋江,向晋州来了。”

“终于回来了,”秦川一喜,忙跨上马欲南门而去,但他又带住马,问道:“看见大明的使者了吗?”

“属下守在码头,看见一些穿大红战袍的兵士,还有个不认识的青袍官员,两位李大人对他非常客气,想必就是大明来使吧。”

这就对了,大明终于派出正式代表来了,秦川回头吩咐道:“你们去几个人,赶紧请金大人、徐大人和李大人,还有通知保民军营长以上的官佐,速到南门迎接。”

“是,将军。”

“姜二,去把近卫营和骑兵营召集起来,在南门列阵,还有你稻田,挑选一百名倭兵,也去南门站队,让他们穿上倭军的盔甲,带上铁炮,但不要给他们弹药,也不要给他们刀枪。”

“是,将军(主公)!”

安排妥当,秦川一勒缰绳,说道:“随我去南门!”

此时晋江北岸,李惟俭率领的队伍才刚刚渡过晋江,本来他们从泗川出发时,打算最迟三天就能赶到晋州,说不定还能赶上与倭军交战。但暴雨突至,山路被冲踏多处,运货的大车根本无法通过,于是队伍只能走走停停,沿途修补路面,结果三天的路整整走了七八天,等他们赶到晋江边时,晋州大战已经结束好几天了。

梁桂有些丧气,他本可以不必跟着前来的,就是为了能在秦川面前争取战功,结果没想到却被大雨给耽误了,他虽然也在泗川守卫战中出了力,但秦川却不在现场,单凭战报上的寥寥几句,如何能彰显他的功劳。与情绪低落的梁桂不同,李惟俭、李雍倒是很兴奋,这次以晋州军为主力,居然同时击败了水路两路近两万倭军的进攻,晋州从此便是一股不可小觑的势力了,想当初秦川带着几百残兵逃到晋州,这才过了几个月,简直如同做梦。山东的林镇抚将则有些吃惊,他是知道高丽的几十万大军,几乎是被一个倭将,小西行正带着的两万人马,从南到北一路打得土崩瓦解,而小小的晋州能有多少人马,居然就能力扛两万的倭寇了?

晋州南门,人群熙熙攘攘,前些日子避难的高丽民众正在络绎不绝的返回来,城门洞便不可避免的陷入了堵塞,一些兵士声嘶力竭的喊叫着,试图维持秩序,但老百姓哪管他们,反倒和他们嘻嘻哈哈,推推攘攘。现在晋州老百姓都不再惧怕军士了,由于保民军的示范作用,晋州的官军和其他义军都不敢对老百姓作威作福,而且李泰也免了一般百姓进城的进城税了,甚至连小商小贩的税也免了,只收大宗货物的商税,军士门再无法在百姓头上吃拿卡要,百姓自然不怵他们了,更不要说很多百姓的亲戚也从了军,于是晋州城便呈现出一派军民一家亲的和谐场景。

不过当一队骑兵沿着大街过来是,百姓还是老老实实的让出了一条通道,不仅如此,许多百姓还跪下叩头,齐声高呼:“将军大人。”

这当然是我们的秦川秦大将军来了。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