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八章双层联姻
高丽全罗道,光州城府衙内,高丽司宪府执义兼巡南使尹元康独自在后园踱步,接到了晋州的战报后,他第一反应却是南边将出现一个大军头了,由于有先前在全州的获胜,现在晋州的捷报已经引不起他的震惊了,他反倒开始考虑起以后尾大难以善终的事情来了。
尹元康知道,秦川的保民军其实是秦川的私军,官府既没有发军饷和武器装备,也没有派遣将领和军官,如果秦川继续这样壮大起来,将来倭乱平息了,如何收场?秦川的军队连倭军都能击败,那羸弱的高丽官军就更不是对手了,而原来高丽分裂时,那些大王无一不是靠着各自的私军起家的。更麻烦的是,秦川并非一个对朝廷愚忠的人,朝廷命官挡了他的路,他就敢暗杀朝廷命官,以后朝廷挡了他的路,他多半就敢扯旗造反,但目前大明是站在高丽朝廷这边的,不要说秦川,就是倭寇也不是对手,秦川胆敢造反,多半没有好下场。
而尹家现在和秦川的关系已经不一般了,因为尹佳慧的原因,尹家实际上已经夹在秦川和朝廷之间了,如何控制住秦川?尹元康揉揉太阳,难道最终要靠一介女子来拴住秦川吗?搞得像和亲一样,但尹家的女子并非是王室之女,没有责任去替王室和亲。
想起和亲,突然尹元康眼睛一亮,晋州不是还有一个贞慎翁主李华吗。但他转念一想,尹佳慧怎么办,难道去做妾?他尹家可丢不起这个脸,委屈一点做平妻?不说高丽还没有这个先例,以后大王会怎么看他家,想与王室平起平坐吗?如果不让尹佳慧嫁给秦川呢,但尹佳慧和秦川发展到今天这地步,不嫁给秦川就只能去寺庙里当姑子,贻误终生,再说尹元康还想借助秦川的势力让尹家再次发达。
就在尹元康百思难解之时,一个侍从过来向他禀报道:“大人,定远君和任首善请您过去。”
尹元康被岔了一下,收回了思维,他想起定远君向他求女之事,这个小王子看来也不是个安生的主,心中是有想法的,真的与定远君攀上了亲家,尹家就会被别人归为定远君一系,尹佳慧再嫁给秦川,定远君就可以通过尹家和秦川代表的晋州势力挂上钩,那他尹家以后就肯定卷入王室的纷争之中,而这其中的风险可就不是一般的大。定远君如果侥幸夺嗣,只要位置坐稳了,多半第一个就会收拾强宾压主的秦川和尹家,定远君失败,新君更不会放过秦川及尹家,但如果秦川当了贞慎翁主的驸马,就变成了王室的外戚,尹佳慧即便是秦川的平妻,尹家却能从中摘脱了。你们王室之间的内斗,干我尹家何事,尹家还吃亏让一个嫡女当了平妻呢!这样以后不管哪个王子上位,都没有理由来收拾尹家了,同时秦川也有了护身符,可以免遭王室清算。
“带路,去见定远君。”尹元康终于考虑清楚,便让侍从领路去见定远君李琈和首善任福。
李琈和任福几乎是在接到晋州战报的同时,也接到了任小福和郑嬷嬷的信,李华是翁主不假,现在的问题是李华要招秦川当驸马了,郑嬷嬷本就有替翁主推荐驸马之责,这也算不得违例,再说如今秦川这般的势力,自然是不会让王室蒙辱的。
“姐姐还真是的,怪不得要跟着秦川大老远往晋州跑,不到全州、光州,也不回北边去,这次倭寇兵临晋州城下的,她倒是和秦川共进退了,也不想一下,一旦城池失陷,她可是再难逃出了。”李琈笑道。
任福却说:“翁主吉人天相,能够从京城一路逃出,奸宦和倭寇都追她不及,龙仁大败她也能得脱,这一路磨难下来,想必她已对很多事情都有了主张,既然她非嫁秦川不可,就有她的道理。”
李琈道:“秦川现在用兵上万,还两次击败倭寇大军,以后可不得了。先前我向尹老头求女,也是看中他家孙女要嫁给秦川,现如今我姐姐来插一脚,这如何是好,以后秦川若真成了驸马,完全就可以不偏不倚的对我和我的哥哥弟弟们了。”
“殿下,现在大王的王子中,在南边的只有殿下一人,只要能善待秦川,即便以后他成了驸马,至少也不会成为殿下之敌。而且依老奴所见,世子光海君肯定是留在大王身边的,但其余在各地监军的王子们,也会设法结交当地豪杰的。”现在任福知道自己不再受国君李昖的重用,估计现在新的首善已经上位,他算是彻底投入定远君的麾下了,自然要帮着定远君李琈出谋划策。
“这我知道,你让你那个干儿子任小福多多在秦川面前替本王子说话,以后有机会你我走一趟晋州,去结交于他。”
“郑嬷嬷和任小福不是说秦川跟着就要北上吗,还要顺道来光州,殿下可以借机交好他。”
“这是当然,小舅子自然是要与姐夫多亲近的嘛。”
“那殿下向尹大人求王妃之事?”
“继续,那秦川多半不舍弃尹家女子,估计会让她成为平妻,再说尹老头在朝中也是根深蒂固,本王子是要亲上加亲啊。”
两人计议一定,便让人去请尹元康,等尹元康一过来就吃惊地听说了贞慎翁主要招秦川当驸马,他当即就有点发懵,自己虽然也在想这事,没想到人家早就捷足先登了。
任福有点尴尬的说道:“尹大人,定远君殿下也是才得到郑嬷嬷的书信,说是翁主殿下的意思,秦将军也首肯了。”
尹元康心理虽然有所准备,但还是觉得有些不爽,这个秦川走前才说要想尹家求婚,这才过几天,又和翁主勾搭上了,看来他护送翁主南下时,两人多半发生了什么事。
任福又说:“翁主也知道秦将军与贵府尹小姐的婚事,是故翁主殿下托郑嬷嬷和老奴向大王殿下请求,恩准尹小姐为秦将军之平妻。尹大人也知道,高丽王家的驸马还没有哪个能娶平妻的,大王能否恩准,老奴心中也是没数,故请尹大人一同来商议。”
尹元康有点没反应过来,说道:“容老臣想一下。”
定远君李琈却又插嘴道:“尹大人,上次说的那事,就是孤向贵府求娶王妃之事,尹大人可有合适的人选?”
尹元康顿了顿,脑袋里却飞速的运转起来,看来李琈是铁了心要把尹家绑上他的战车了,这个小王子年纪虽不大,但心眼不小,又有任福在帮他,一旦与尹家结亲,不但能获得尹家在朝中人脉的支持,还能与有军权的秦川挂上关系,这个算盘打得真响。尹元康下意识的就要婉绝,但转念一想,事情已经到了这一步,他的阻止有用吗?拒绝了李琈的联姻,等于是和李琈彻底反目,大王和其他王子却并不会因此对他有什么补偿,再说大王把他派来辅佐李琈,其他王子自然也当他进入李琈的阵营了,以后即便他想洗清,别人都不会信,与其这样,还不如干干脆脆和李琈达成联盟,尽量为尹家多争取点东西。
于是尹元康说道:“鄙府的女子,大都粗鄙,怕触了王家的规矩,如若殿下真的有意,老臣这就去信询问,看哪房的女儿还待字闺中。”
任福却说:“老大人之长子为国捐躯,但次子尚在,可有嫡女乎?”
“老臣次子有一子二女,都还年幼,长女年方十四,却是庶女,次女倒是嫡女,不过今年才一十二,难以伺候殿下。”
“好啊,”李琈道:“孤也才十四,正合适,这事就先定下来吧,过两年就可以成婚了。任公公,你马上替孤给父王写信,恳请父王恩准。”
“是,殿下,老奴回头就写。”
尹元康有种被人算计的感觉,但事已至此,他也只能顺水行舟了:“能与殿下结亲,乃老臣和尹家阖家之幸,老臣定会竭心尽力为大王分忧,为殿下出力。”他这是正式表态,尹家终于选边站队了。
李琈和任福顿时眉开眼笑,自从来到全罗道,主仆二人的心就一直是悬起的。全罗道大佬李洸是东党分子,而东党要么支持光海君,要么支持临海君,根本不会甩他定远君,李洸甚至还敢带兵前来威胁逼宫。而晋州的徐元礼和秦川很明显也和李洸是一伙的,他俩胆子更大,居然暗杀了派去接受晋州的柳崇仁。而尹元康虽然是和他们一路来的,但态度一直暧昧,想抽身事外,不愿卷入其中。现在好了,居然靠着两个女子就打开了局面。
在全州、晋州两战后,李琈和任福就已经看出来了,南方真正的定海神针其实是秦川和他的保民军,利用贞慎翁主和尹家女子使秦川至少在明面上站到李琈的阵营中来,就相当于在东党控制的全罗和晋州的铁板上打开了一道裂缝。同时,李琈还通过与尹家的联姻,收获了尹家在朝中的人脉和资源。这样一来,他李琈就不再是一个可有可无的闲散王子,以后父王和其他哥哥们都要掂量一下他的份量了。
尹元康接着说道:“我国驸马,并无娶平妻的先例,若是大王以不合礼制为由,不予恩准,那又该当如何?”
这当然不行,秦川是这个双层联姻中最重要的一环,如果只娶李华,那就纯粹是一个驸马外戚,以后完全可以采取不偏不倚的立场,因此秦川必须娶尹佳慧,这样李琈、秦川、尹家三方才能结为一体。
任福说道:“现在国难当头,凡是只要有利于大王、有利于朝廷的,都能破例,再说翁主又不是公主,她的生母身份不高,秦将军娶平妻,也不算辱没了她,相信大王能够斟酌权衡的。”
“那老臣这里就没什么,后面的事全赖殿下和任公公在大王那里美言了。”尹元康也知道,能让尹佳慧当平妻,已是能争取到的最好结果了,实际上这种操作对两个女子来说,都多少不一的有一些委屈,而且还会为将来秦家的继承权埋下巨大的隐患,但现在也只能如此了。
“这是当然,这也是两全其美的事嘛,想必大王殿下定会成人之美。”
于是,秦大将军的私人婚事,就在几百里外的光州城里,由三个不怎么相干的人最终决定了,当然,最后还是要由逃到遥远北方去的国君来定,不过有了这三位加上郑嬷嬷的背书,以及预想中金仁嫔的支持,国君李昖也只是盖个章而已。而秦川自己,跟着要动身去那里,找李昖在结婚证上盖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