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七章事见端倪
名护屋城,最高的天守阁内,代替丰臣秀吉主事的德川家康和前田利家正在议事,有意思的是,二位大名面对面的坐在空着的首座下面,似乎太阁殿下还坐在上面一般。
“细川这小子是怎么回事,损失了一半的人马,还折了长谷川秀一,这可是我军入朝以来首次的战败,如何向太阁殿下禀报啊!而且长谷川秀一还是跟随太阁殿下多年的老臣。”前田利家生气的放下战报,长谷川秀一和他也是多年的交情,当初二人都同为织田信长效力。
“九鬼嘉隆也败了,细川忠信孤军深入,焉能不败。”德川家康不紧不慢的说道,细川家和德川家一向比较友好,九鬼嘉隆与德川家康却是不怎么对付。
“高丽的水军还是不弱的,九鬼大人那里很难对付,另外明国水军参战了,连李旦的手下也卷进来了。”前田利家又习惯性的当起了和事老。
“明国才来了几条战船?李旦的手下据说也只有三条船。”
“但有条西洋战船啊!西洋战船的厉害,想必家康大人也是清楚的。对了,上次让松浦家去质问李旦,他们有回信吗?”
德川想了想,说道:“他们说李旦去了南洋,至今未归,至于那三条船,应该是其他海寇假冒李旦的手下。”
“他们倒会推诿,这事等太阁殿下回来后,让太阁殿下来定夺吧。”
德川家康刚才看战报时,就一直在思考,他本能性的感到这次的战报和前几次的战报,有着某种密切的关联,最后他终于豁然开朗了,便对前田利家说道:“利家大人,最近高丽南方全罗道和庆尚道一带的战事颇为不顺,我军屡屡受挫,小早川大人未能攻下全州,细川这次也未能攻下晋州,水军也无法击败李舜臣。利家大人发现没有,这些战事的战报,频频的提到了高丽晋州保民军。救援全州迫使小早川大人退兵的是晋州保民军,在宜宁击败筑紫广门的是晋州保民军,攻击昌原击败胁坂安治是晋州保民军,这次细川忠信的肯定也是败于晋州保民军手下的,听说当初袭击清州的还是晋州保民军,而这次九鬼加隆更是说晋州保民军的旗号出现在了海上,那艘西洋战船后来挂的就是保民军的旗号。吾仔细算下来,这个晋州的保民军在这几个月里,与我军作战多次,居然无一败绩,全罗道和晋州能守住,全赖此军,高丽何时出了这么一支强军了?”
前田利家一听,又拿起战报看了起来,看了一阵,他吩咐侍从:“去把这几个月高丽南方的战报统统拿来。”
“是,大人。”
不一会,侍从们把战报都找来了,前田利家和德川家康仔细的一一看来,最后德川家康放下战报,说出了一个人的名字:“秦川,晋州保民使,晋州保民军的统领应该就是此人。”
前田利家一边翻阅战报,一边说道:“清州那次,应该是他随李洸一起北上,然后从龙仁逃回来时干的。宜宁、昌原、全州、咸安、晋州,他这几个月倒是马不停蹄啊,几乎把我国在高丽南方的军队打了个遍。”
德川道:“按说高丽义军的人数,一般不过几千人,还多是民间临时招募的乌合之众,高丽其它地方也有不少,这些义军如果再想做大,高丽朝廷就会出手了。而晋州保民军经历了如此多、也如此频繁的战事,应该遭受了不少损失,但看起来这个保民军却似乎越打越大。最先时袭击清州、救援宜宁,不过千余人马,到救援全州和围攻昌原,已经是上万人马了,这次是两面作战,泗川那里有上万人,晋州肯定更少不了,否则无法击退细川忠信,细川忠信报说有三万高丽守军,就算内中还有些高丽官军和民夫,保民军的人数也应该不下万人了。而且晋州保民军的装备和战力,要远远高于一般的高丽官军。利家大人请看,他们居然有数千副我军的盔甲,还有数千支我军的铁炮,这些东西是怎么到他们手中去的?”
前田利家紧皱眉头,说道:“难道是李旦走私过去的?”
李旦虽然和倭国的各大名关系密切,但非我族类,必有异心,他始终得不到倭国的信任,这也是他不得不向大明示好的根本原因。
德川家康摇了摇头:“李旦弄个几百副盔甲和一两百支铁炮也许可能,但数千兵器,他还没有这么大的胆子,再说我国打造的盔甲兵器,都是严加管控的。吾计算了一下,这些装备应该都是缴自我军的,虽然还有些出入,但相差不大。”
前田利家大吃一惊:“怎么可能,除了这次细川忠信大败,其余并没有那个大名战败啊?就是小早川大人也是全师而退的,虽没攻下全州,但也是因为福岛大人被抽调的缘故,而且他还缴获了大批高丽财物。”
德川家康苦笑一声,说道:“他们是没有上报战败,但前方将士们的眼睛都是瞎的吗?其实从这些战报中就能看出问题来,假如保民军在所参与的战事中,全都获得了大胜呢?你看看,清州折了数百人,宜宁和昌原两战,多半也损失不轻,全州那里,小早川大人不遭遇重挫,他会撤军?要知道,按照‘八道国分’,全罗道可是划归他的地盘。如此算来,细川忠信看到几千副我军的盔甲和兵器,也就不奇怪了。估计这次晋州战后,落到高丽人手中的我军盔甲和兵器就更多了。”
前田利家吓了一跳:“损失这么多人,岂不是说我军在南边早就遭遇大败了吗?小西行正大人从釜山一路打到平壤,都没损失这么多人,他们怎敢如此欺瞒?宇喜多秀家难道就没有丝毫的发觉吗?如果早知道这样,也就不会让细川忠信贸然去攻打晋州了。”
德川叹口气,说道:“利家大人以为宇喜大人能镇住那些大名吗?”
前田利家沉默下来,他也知道,入朝的大名和将领们,都强烈要求他、或者是德川家康去高丽主持大局,但这犯了太阁丰臣秀吉的忌讳,丰臣秀吉对前田利家再信任,也不可能将高丽的三千里江山及数十万大军交到他手中的。
德川家康就更不用说了,德川家康实际上是丰臣秀吉最大的心病,小田原之战,丰臣秀吉刚刚降伏北川氏,就迫不及待的把德川家康赶出老窝三和,赶到偏远的江户,表面上给了德川家康外样大名中最大的领地,但实际上当时的江户,遍地沼泽,常住人口也只有几千人。德川家康虽然非常气恼,但还是听从了手下人的劝说,老老实实迁居去了江户。随后他在酒井忠次、本多忠胜等“四大天王”和智囊内藤清成等人的辅佐下,治理水利、开垦荒地,迅速把江户地区变成了巨大的粮仓,让丰臣秀吉懊悔不已,而江户最后也成为了德川家赖以争霸天下的根本依仗,并成了后来日本的首都——东京。
丰臣秀吉忌惮德川家康,还有个原因,就是丰臣秀吉在统一日本的进程中,德川家是他唯一没有在军事上击败的势力,实际上在小牧和长久手之战中,德川军还击败了丰臣军。最后是丰臣秀吉降服了毛利家,德川家康眼见天下大势已定,这才不得不表面上归降丰臣秀吉,但他的嫡系军队和将领们却统统得到了保全。丰臣秀吉生前没有使德川家康彻底臣服,也无力最终解决德川家康,等丰臣秀吉死后,就更无人能制约德川家康的势头了,前田利家不行,石田三成更不行,至于淀夫人和丰臣秀赖,只是德川家康的一盘菜。
高丽既然不能交给前田利家和德川家康,丰臣秀吉就只有捧出他的养子宇喜多秀家,但年少的宇喜多秀家根本就没被那些大名和将领们放在眼里,于是大小事项还得报回名护屋城来向丰臣秀吉请示,使得宇喜多秀家和他的班子根本就无法真正掌控高丽,造成倭军指挥上的脱节。而现在恰逢丰臣秀吉的母亲大政所病逝,丰臣秀吉回大阪去奔丧,主持军务的前田利家和德川家康就只能先维持现状,然后再向大阪城请示,于是高丽战争中倭军战略指挥的神经系统,就不可避免的产生了惊人的延误和滞后。
前田利家是清楚这中间的事由的,但他也不好说,便问道:“家康大人,那你看着如何处置?”
德川家康也不再谦逊,说道:“让南边的军队暂时不要攻打全罗和晋州了,九鬼嘉隆的水军也只需守护好我国到釜山的航路即可,高丽的各军,还是要集中起来对付明国,吾想明国多半就要发大军过来了,那个夸夸其谈的沈惟敬应该玩的是缓兵之计,小西大人精明一世,居然也能被人唬住。至于全罗和晋州的高丽军,守有余,攻不足,先困起来再说,等到北方的战事有了分晓,再来对付他们。”
“好,家康大人,那你我就联名向太阁殿下写信呈报吧,另外请太阁殿下尽快回来主持军务。”
“一切都依利家大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