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四章后路被断 - 碧海残阳 - 黄沙独行者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碧海残阳 >

第三百七十四章后路被断

当秦川在梦里踏上新大陆之时,城外的细川忠信却没入睡,他和将领们端坐在大帐中,大家听着外面的风雨声默然相对。

白天战事的结局并没有太出乎细川忠信的意料,他明知多半不会有胜利,但却必须打这一仗,否则他没法向太阁交待,更没法安抚急于抢掠的部下。现在他基本摸清了晋州高丽军的底细了,正规部队有万余人,另外应该还有万余临时征募的民兵乡兵,如果全员动员,还能有一两万的民夫。

细川忠信相信,如果自己有两万以上的军队,就一定能拿下晋州,但他同时也知道,此战过后,庆尚道的倭军是很难聚集起两万规模的军队了。毛利辉元要分兵占据庆尚道各州县,还要保障北方诸军的供给线,本就兵力不敷,而水军九鬼嘉隆又不可能弃船上岸,国内名护屋城那里倒是有六七万军队,但那是太阁最后的战略预备队,是用来镇国内的场子的。

“撤吧!”细川忠信下令道,他看了看帐篷里的众将,发现缺了好几张熟面孔了,其中就有老将长谷川秀一,他的尸体和首级被缝在一起焚烧了,人已经变成了一堆骨粒和灰烬,装在一个坛子里,由他的一个侍卫武士背着。长谷川秀一的侍从中,有好几个都表示在护送主人的骨灰回去后,将会自裁,以谢护卫失职之罪,他们死后,各自的家眷则会继续被主家按例发俸禄。那些不愿自裁的人就只能各奔前程了,但他们只能改名更姓,因为护主不利这个污点,将使他们很难再找到愿意雇佣他们的主家。

至于其他战死者,已经没法顾他们了,战场上的尸体没人愿意弄回来,营中伤重死掉的,同样没人管,再加雨大,连烧都没法烧。

“大人,外面雨还是很大,天色也黑。”两位老将中幸存下来的木村重兹说道。

“雨小了,天亮了,高丽军也就围上来了。”细川忠信问道:“大营周围还是没有高丽军吧?”

“没有,他们撤回城避雨去了,应该只有些斥候在四周。”

“这个秦川,难道是故意放我军走?”细川忠信又问,这次却没人回答他。

于是细川忠信自己回答自己:“呵呵,他是不愿意再损伤他的军队啊,我军折了兵马,后面还有援军,他折了兵马,哪个来援助他?走吧,等天亮了,有晋州城的军民看着,他不想追也得来追了。”

四更时分,大雨继续在下,休整了几个时辰的倭军在雨中默默的列队,然后一队一队的开出大营东门,踏上了回咸安的大道。三天前过来的倭军有九千多人,现在离开的有五千多,其中还有数百尚能走动的伤兵,而三、四百无法行走的重伤员,就只能留在营中了,细川忠信让人给他们每人留了一把短刀和一个饭团,意思是吃饱了自个上路。至于战场上没能抬下来的重伤员,估计淋了一夜的雨,现在也该闭气了。

由于损失了差不多一半的兵力,现在细川忠信也再不担心粮食的问题了,原来仅够三天的粮食,现在节省点能吃五六天,足以走到咸安了。其实这也是他坚持发动攻击的原因之一,攻下晋州,自然不缺粮食,攻不下,吃粮食的人少了许多,粮食也够回去的了,如果不战而退,半道绝对断粮,那问题可就大了。

细川忠信回头朝黑沉沉的晋州城方向望了望,轻轻说道:“遂成小子名,不过吾会再来的,那时就会有十万大军了,看你还如何守得住!”

五更时分,天色微明,但雨仍继续下着。晋州东门大开,一队队穿着蓑衣的保民军官兵走了出来,这是负责追击的李根来的第三营,一、四营不再参与追击战,骑兵营也只派出了几十个骑兵给李根来。

城门下,秦川对李根来说道:“你是猎人出身,应该知道怎样对付逃跑的野兽,在后面追它,让他一刻不得歇息,但不要去堵它,免得它拼命,让它在逃跑中不断流血,即便它能逃回去,也折了许多血肉了。一路上要多派斥候,倭军若是回头迎击,就让他,若他急着赶路,就催催他,让他把辎重兵器留下一些。”

李根来道:“将军之意,属下懂了。但咸安方向有宜宁郭再佑的兵挡道,属下怕他吃亏。”

“希望他能见机行事,不要和倭寇硬拼,我军这里被大雨隔断,也无法通报于他。”

“将军,追到哪里为止?”

“咸安,不能让倭军继续赖在咸安,他走了就不管他。他不走,就和郭再佑一起困住咸安,断他的粮道,逼走他。”

“是,将军。”

这时一个骑兵飞马冲出雨幕来到城门前,见秦川在这里,便下马过来禀报道:“将军,倭寇大营已空,只剩下几百伤重之兵,有些自裁了,有些没有,他们说倭寇大军是四更时走的。”

李根来问道:“将军,这些倭寇伤兵如何处置?”

秦川想了想,说道:“倭寇进犯,民愤极大,再说我军伤亡也颇重,没有多余药材来医治他们,但杀俘又不详。这样,你率军绕过倭营,任他们在营里自灭,两天后,我再派人去收拾倭营。”

李根来道:“将军,我军不需要首级述功,但光州军、咸安军和晋州官军,这好歹是几百首级,他们。。。”

“杀俘,我不愿为,杀重伤之俘,更是不齿,我会给他们说,让他们两天后再去割首级。”

“将军仁德。”一向比较耿直的李根来这回也诚恳的拍起了马屁。

秦川抬头望着天,说道:“这样的大雨,一般要下几天?”

李根来有些奇怪的看了看秦川,答道:“这应该是海上的飚风来了,一般要持续数日,在初夏和夏秋之交最为常见。”

“飚风?海上也无法行船了?”秦川想这应该是后世的台风。

“船只需避过风头才能出海。”

“飚风会不会出现在西方到大明的海面?”

“听老于出海的人讲,飚风都是从东瀛那边过来,也就在庆尚道南边肆虐一番,再往北或往西,就消退了。”

“哦。”秦川这才放下了心,他跟着要乘船由西边往北去,遇上台风可就麻烦了,他想了想,又对李根来吩咐道:“这几日大雨不休,沿途定遭山洪侵袭,你须得注意两边山势,如果山路中断塌方,实在难以行进,可先歇息一下,等路修好了再走,不要让兵士们白白受到伤害。”

“是,将军。”

秦川不知道,在另一个历史的空间中,第一次晋州之战,细川忠信就是被这场持续数日的大雨所阻,无法发起进攻,同时后方的粮道也被冲断了,这才撤军的,撤军的路上倭军遭遇到山洪、泥石流、塌方等等,损失不少于进攻晋州的损失。当然这个时空中,细川忠信在晋州城下被击败后冒雨撤退,同样也碰上了这些地质灾害,一路上丢下了许多死伤的倭兵,但好消息就是高丽人也不可能在山中抄小路赶上来了,也只能沿着大道追过来。

于是细川忠信下令,将后面的道路能破坏就破坏掉,以拖延高丽军的追击。不过他也清楚的知道,到咸安的前方,肯定有高丽军拦路,在这种气候和地形下要想击破高丽军的阻击,恐怕又会有大量的士兵死伤,现在就看走前面的柳生堪兵卫的本事了。

细川忠信没有料错,前方确实有高丽军阻断了他的退路,是宜宁郭再佑的义军。倭军大举向西进攻时,宜宁的柳县令和郭再佑也探得了消息,刚开始他们还担心倭军会来攻打宜宁,但倭军并未分兵过来。后来晋州方面的通报传过来了,说倭军拿下咸安后,径直朝西攻打晋州去了,要宜宁的军队南下,切断倭军的粮道。

郭再佑和柳县令商议一番,便领着一千多义军翻山越岭南下了,由于咸安还有数百倭兵镇守,他们没有能力攻占,便在咸安西面几十里的山中扎下大营,切断了咸安到晋州的大道。咸安的守军发现道路被断后,就出城来攻打,但高丽军的人数很多,营盘扎得也不错,同时郭再佑下令坚守不出,屡次击退倭军的进攻。

倭军无机可趁,又怕还有新的高丽军过来趁虚端了咸安,便只得撤回咸安城闭门守起来,同时向后方的昌原求援。昌原的守将筑紫广门兵力也少,抽不出太多的援军,不过他却不着急,因为他知道九鬼嘉隆率领水军主力去打泗川了,小小的泗川能有多少兵力?只要九鬼嘉隆拿下泗川,再派兵从南边包抄晋州,细川忠信的粮食问题也就解决了。但筑紫广门却不知道九鬼嘉隆在泗川碰了个灰头土脸,细川忠信无法从海上获得补给了,而且九鬼嘉隆也没把战败的消息通知筑紫广门,于是细川忠信便真的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了。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