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一章开战之虑
秦川即兴发表了一通演讲,他要让孩子们明日在炮声中正常上课,这把周围的人都震撼住了,而那些孩子则似懂非懂的张大了嘴盯着秦川。
秦川又吩咐那两个老兵:“带他们回去,告诉尹参谋,明日继续上课,还要通告全城,凡留在城中的孩子,都可以一起来上课。”
那两个老兵的眼眶已经湿润了,两人抹了下眼睛,昂首挺胸的答道:“是,大人。”
一旁的李哲郑重的对秦川作揖道:“秦将军,末将和手下光州兄弟,明日必当效死力,挡住倭寇,不为别的,就为这些孩子们能够继续上课。”
张嵩和周围的兵士也纷纷向秦川行礼,齐齐表态,稻田利吉眨巴下眼睛,突然跪倒在地高声喊道:“将军威武!”
亲卫和附近兵士们怔了一下,随即也跟着喊了起来,不久,呐喊声和秦川这番话就顺着城墙迅速传了开去,守卫晋州的军民们纷纷停下手中的活计,先是互相传说,然后一些有孩子的人就冲着城头方向跪了下来,喊着“将军威武、将军仁慈”,更多的人跪下了,声音也越来越大,就如同波涛一般发散开去,最后就像这座个城市发出了自己的呐喊。
城里的金诚一、徐元礼等人都被惊动了,金诚一听说了事情的原委,老眼湿润起来,连声说道:“高丽不亡、高丽不亡。”
徐元礼则站起来,转了两圈,最后吩咐幕僚:“去通告教授,明日将县学和府学中年少的学子们都集中到文庙,让他们和保民军的学子一起开课,成年的学子则上城墙守卫,该他们报效社稷了。”
尹佳慧听说后,也是感泣不已,先把她弟弟和小顺等人一阵训斥,然后去找到崔承焕,两人一道安排明日上课之事。
贞慎翁主李华则是听任小福打听到的消息,她的两眼当即发光,喜滋滋的说道:“这才是当世大丈夫嘛!”
音波扩散到了城外,掠过了外面的堡垒,堡垒里的将士们不明所以,但也跟着呐喊起来,让音波扩大了能量传到了倭军营寨,正在议事的细川忠信侧耳听了听,脸色更加的阴沉,他手下的两位老将,长谷川秀一和木村重兹,则相互对视一眼。
细川忠信走出大帐,朝晋州方向望去,众将也跟了出来。有意拖在后面的长谷川秀一低声对木村重兹说:“高丽人士气正旺,此战实难预测,而且高丽人的堡垒修得实在古怪,并非四方城,而是伸出去五个角,吾从未见过。另外那上面大炮不少,明日之战你我要多加小心。”
木村重兹说道:“唉,细川大人执意攻城,你我又不能劝阻,唯有拼死向前,拿下晋州。”
“倘若拿不下呢?军中粮食只够三日了,回去的道路肯定也被高丽人断了,九鬼大人那边,多半是退了,否则高丽人必定会调兵去南边。一旦攻城不顺,大军恐将陷入绝境。”
“那依你之见,该当如何?”
“我军的旗本队决不能动,同时让骑兵做好准备,一旦到天黑时还拿不下晋州,高丽军也无败象,你我裹挟细川大人连夜就走,大军能走多少走多少。”
“这可是犯上,能不能再劝劝细川大人?”
“劝不劝明日之战都要打,孙子曰,夫战,先虑败再虑胜。木村君,吾有个不好的感觉,这附近定还有高丽的大军。”
“阁下不会多虑吧,这附近就是那些所谓的高丽义军,从咸安就一直在纠缠我军,他们人虽不少,但根本就没能力来堂堂正正攻打我军。”
“我军的物见队虽然走不远,但据他们所报,往西北方向走遭到的抵抗最猛,那些高丽义军甚至不惜死战,也要挡住我军的物见队,而其它方向的高丽义军则没有那么顽强。”
木村重兹一听,也觉得有些问题,便问道:“可曾禀报细川大人?”
“下午时就禀报他了,他还是那样,坚决要打晋州,他认为高丽军根本不敢出城来决战,只会躲在城里和山林里当老鼠,如果高丽军真敢来攻打,他正求之不得。”
“那等会你我再一起劝说于他吧。”
“也只能如此了,但愿他能听得进。”
长谷川秀一没料错,细川忠信不耐烦的听了他和木村重兹的担忧,还是坚持己见,不过最后勉强同意不轻易动用旗本队和骑兵队,以应付突发之变,同时多留些杂兵来坚守营寨。
当夜,城里城外都是火光通亮,两边的数万将士都在为明日的大战做着最后的准备,倭军营寨四周,照例响起了骚扰的枪声和叫喊声,间或还有点点火星升起,落入倭营,直到过了半夜,才渐渐安静下来。随后雾气就像一张无边的大被,慢慢的把城池和军营都盖了起来,城里城外,终于陷入了彻底的寂静之中。
当第一缕阳光撕破晨雾的幕布时,城里传出来此起彼伏的鸡鸣之声,不久城里城外就开始喧闹起来,无数道炊烟升腾而起,融入到逐渐变淡的雾霭中。
细川忠信端坐在大帐里,两个小姓正替他梳拢头发,他的头发其实很好打整,倭国武士都是所谓的“月代头”,前额和头顶剃光,只留两边和后面的头发,后面再系一个髻。据说这种发型是专门为武士们设计的,让他们可以比较舒适的戴着头盔作战,前额无法,可以减少对眼睛的干扰,头顶光光,能够出汗顺畅,两边和后面保留头发,则作为头盔的软垫。
梳理完头发,细川忠信端起碗吃起热腾腾的味增汤泡饭,菜是两条咸鱼干和一小碟纳豆。细川忠信很喜欢吃纳豆,几乎每餐都要吃,这也是太阁殿下所喜爱的。纳豆是日本特有的一种食品,源自于中国传过去的豆豉,但却又不是豆豉,而是一种半发酵品,吃起来有种特有的酸腐香味,非常开胃,倭国上至王公贵族、下至走卒农夫,几乎人人都喜爱这仲黏乎乎的玩意,民间更是有谚语:“乌鸦有不叫的日子,纳豆却没有不卖的日子”。
在这个时期的倭国,民众非常贫穷,几乎没有什么养殖业,肉类食物除了鱼,几乎没有别的东西,而鱼难以保存,即便做成鱼干,放久了也是恶臭熏人,结果纳豆便成为了民众最主要的蛋白质补充品。同样在军中也是如此,大名们和将领们都带头推崇纳豆,丰臣秀吉本人也是纳豆的爱好者,于是纳豆这种下里巴人的食物,就堂而皇之的进入了上层社会的餐桌。实际上,后世日本的国菜正是纳豆,而并不是什么生鱼片、寿司什么的,现在日本每年的7月10日还是“纳豆节”(因为日语中纳豆的发音和7月10日的发音近似),日本人对纳豆的特殊感情,还在于二战后的大饥荒中,纳豆拯救了无数日本人的性命。
细川忠信在帐中慢条斯理的咀嚼纳豆,外面的倭兵们则用手捞起纳豆大口的吞咽,生怕自己抓少了,说不定这是最后一次吃纳豆呢,鬼才知道阎王爷那里有没有纳豆供应。
细川忠信吃完了饭,站起身来,两个小姓就替他穿戴好盔甲,最后他挂上战刀和肋差,大踏步走出帐篷。将领们早已在外面等他,见他出来,一齐鞠躬行礼,然后按序向他禀报各自部队的准备情况。细川忠信一直保持着缄默,直到最后一个将领禀报完毕,他才说道:“辛苦诸位了,望诸君今日奋勇作战,击败高丽贼子,以弘扬我大军之威。传令,出营!”
倭国大军如黑色的潮水涌了出来,瞬间就铺满了晋州城东面的大地,接着黑潮又以缓慢而不可阻挡之势朝西漫区,肃杀之气迎面直扑东门外的堡垒,而这座堡垒,又恰一块如迎击黑色潮流的坚韧礁石。
堡垒之上,金时敏和曹善并肩而立,他们都是见过大阵仗的人,已经不再被倭军的气势所压了,而他们的将士也都经历过惨烈的战事,现在已经不再紧张惶恐了,许多人看着黑压压的倭军,想的却是自己的第一枪、第一炮、第一击该如何发出,至于会不会死在今日,倒没人再想了,他们身后就是晋州,那里有他们的亲人、好友和乡亲,还有他们的家庭和家业,他们已经无处再退。
“那边就是细川忠信吧。”金时敏远远望见倭军军阵当中,一处坡地之上围了一圈围幕,竖着几杆旗帜,有一些人聚在旗下。
“可惜太远,大炮够不着。”曹善惋惜道,堡垒上有三门真炮,是用来射击倭军攻城车的,他想起了颜九的红夷大炮,说道:“如果颜船主能把红夷大炮搞回来,就能打这么远了。”
金时敏却不知什么是红夷大炮:“红衣大炮?大炮上裹红布?”
“哦,是西洋红夷铸造的大炮,听秦将军说,此炮能射四五里,威力无穷,泗川那边,就是靠着红夷大炮才击退倭寇水军的。”
“真有如此犀利?我国为何不铸造?”
“不要说我国,听说连大明都无法铸造,此炮用料和铸造技艺都极为考究,不是一般人能铸造出来的。”
两人正说话,就听得倭军那边传来沉闷法螺声,接着激荡人心的鼓声也响了起来,数千倭军将士齐齐发出震天的一声喊,黑潮一般的军阵终于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