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五章宁夏事平 - 碧海残阳 - 黄沙独行者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碧海残阳 >

第三百一十五章宁夏事平

大明宁夏卫,宁夏城(现银川),现在叫作宁夏岛似乎更恰当,因为一片汪洋已经包围了这座孤城。叛军的旗帜仍旧挂在城头之上,但在酷热的的天气下无力的耷拉着,城头上的守兵也是无精打采,自城池四月份被围以来,造反的士兵们早已不再报任何生存的希望,他们只是麻木的守卫着城池,活一天是一天。

几个月来,围城的官军由于多次强攻不下,干脆就掘开了黄河大堤,让洪水来替他们攻城,好在宁夏城的城墙十分的坚固,挡住了洪水的冲袭,但从此后,城中所有人都知道,他们已经躺进了棺材。

但他们的首领,大明前宁夏副总兵哱拜还心存最后一丝希望,河套的蒙古部落头领著力兔和河套马匪头子卜失免,答应了要来救援宁夏,他们有好几万强悍的蒙古骑兵,足以击败十万明军,他每天都和儿子哱承恩到北门上来走一遭,眺望远处的贺兰山,期盼着蒙古骑兵的滚滚铁流能够踏破贺兰山,冲到这个塞上江南来,当然,每天他们也都是带着失望离开。

这天,哱拜和哱承恩又登上了北门,哱承恩突然看见北边起了大片的烟尘,忙对父亲喊道:“父帅,看那边,来了不少军队,是不是河套的蒙古人?”

这时,城头上的兵士也都被惊动了,纷纷涌向垛口眺望,哱拜也手搭凉棚,虚起眼睛朝北边看去。烟尘之下,确实有条黑色的线出现在天边,然而哱拜很快就绝望了,因为他发现围城的明军并没有任何异动,这只能说明来的是明军,而且很有可能是他们解决了北方的威胁,现在回来了。

哱拜没有猜错,回来的正是李如松和麻贵率领的大军,“东李西麻”,这两位大明最顶尖的将领一起出马,在贺兰山下大破河套蒙古部落和河套马匪,最后还击破了著力兔的本营,现在著力兔和卜失免带着残兵败将越过贺兰山,远远的逃向北方的大漠去了,宁夏叛军最后的指望,已然破灭。

宁夏之役,到了最后的收官阶段了,但明军内部却出了点不大不小的麻烦,几个月来一直负责清剿叛乱的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魏学曾,与监军梅国桢爆发了冲突。魏学曾本来就看不起科道出身、只会翻嘴皮弹劾人的梅国桢,更讨厌梅国桢自诩诸葛纸上谈兵、干涉军事,于是向万历打报告,要求监军不得干预军事,而万历自己也讨厌科道的御史们,便命梅国桢遵守。

但一心想立不世之功的梅国桢哪会甘心,于是窜通科道同志群起围攻魏学曾,弹劾其“纵敌”、“玩寇”、“隐匿战败”、“观望不战”等几项大罪,并在朝中掀起“倒魏”的风潮。万历见惹起了风浪,只得下旨将魏学曾拿下,逮回京师问罪,另外任命一直跟随魏学曾平叛的陕西巡抚叶梦熊暂代,结果梅国桢白忙一阵,还是监军。

叶梦熊老老实实按照魏学曾的既定策略行事,一点也不给梅国桢指手画脚的机会,梅国桢又想整倒叶梦熊,自己好上位,但万历再不理他了,他的科道同志们也觉得他太过分了,没人跟他第二次起哄,于是宁夏前方终于平静了下来,而叛军的末日也进入了倒计时。

李如松和麻贵的大军回来后,围城的明军又开始了全方位的攻击,明军在城外高地修筑炮台,昼夜不停向城中发炮,同时将大量劝降信绑在箭杆上射进城去,允诺只法办哱拜一族,余者皆不问。

城中那些本来认为没有活路的人们,顿时看见了生的希望,于是各种暗流在官兵和百姓中涌动起来,到最后,哱拜的三位心腹部将刘东旸、许朝和土文秀,暗中窜通起来准备反水,结果事败被哱承恩杀死,哱承恩还将三人首级挂在城头示众,恐吓那些心怀二心的人。但这已经阻止不了下面人的反叛了,现在所有人都知道蒙古兵败,宁夏已是瓮中之鳖,没人再想陪着哱拜一家殉葬。

一个月后的九月十七,最后的终结日终于来临,天还没亮时,宁夏城内就早已经炸开了锅,到处都是拿着兵器乱窜的士兵,而唯独城墙上却没有一人,只剩下哱拜的旗帜在城头上孤零零的飘荡。叛军官兵们再次造反了,不过这回反的是当初带领他们造反的哱拜父子。

哱拜现在能控制的地盘就只有他的府邸了,他那些没有退路的家人、亲族和蒙古亲卫簇拥在这里,和他一起做最后的挣扎,以求多活那么几个时辰。他的儿子哱承恩却不甘心,带着最后的几百骑兵整夜在城内扫荡,企图扑灭反叛的大火。

哱拜穿起了他原来的蒙古酋长的服饰,端坐在大堂之上,坚毅的脸上再也没有了茫然和绝望,而是代之以一种即将回家的归宿,他终于明白了,他的家并不在大明繁华的都市里,也不在后宅萦萦绕绕的脂粉堆里,而是在天苍苍地茫茫的大草原上,在充满燃烧牛马粪便气味的帐篷里,在奔驰颠簸的马背上。

他的十几个小妾带着孩子、抱着幼儿哭成一团,只有他的发妻,一个脸上已成为皱皱巴巴橘子皮的蒙古老妇人和他一样,也是穿戴起原来蒙古女人的衣饰,端坐在他的身旁。一些亲兵和族人正在慌慌忙忙的搬运和堆积木材,这些木材即将点燃,将哱拜和他的家人、族人以及蒙古亲卫们送回他们远在天边的故乡。

“不后悔吧?”哱拜握住老妻的手:“当初内附,以为可以给你和儿子们带来荣华富贵,却不料到了今日。”

橘子皮的老脸上又新起了一道弯痕,老妻笑道:“人一辈子也就几十年,早晚也有今天,你我自相见以来,也有半世了,想吃的,吃了,想穿的,穿了,想享受的,享受了,还有什么后悔的?”

哱拜望着老妻,当初鞑靼部的一颗明珠,现在却是人老珠黄了,他不由得说道:“你真的不后悔原来跟我走?如果你那时跟了英台吉,现在至少不会这样,你的儿子将会是鞑靼部的下一个台吉。”

英台吉是鞑靼部的台吉,哱拜在投明之前是英台吉下面一个小部落的首领,就是为了与英台吉争抢现在这位老妻,哱拜才与英台吉闹翻,闹到最后升级成了火拼,英台吉杀了哱拜的父兄,哱拜只得率领他的部落投附大明。

投明之后,他依靠手下的蒙古骑兵,屡立战功,最后官升宁夏镇的副总兵。但同时,哱拜和他手下的蒙古兵桀骜不驯,在地方上横行不羁,让官民人等非常厌恶他们,结果也招来地方官府的有意打压,特别是赶上党馨来任宁夏巡抚,这党馨本人贪婪无度不说,更加无语的是,他不仅压榨盘剥普通的官兵,还欺到哱拜等高中层将领和军官的头上,本来宁夏属于边地,民风就横,许多从军的人还是亡命之徒或是犯事之人,这下反抗的大火就被党馨生生的点起来了。

起事的官兵抓了巡抚党馨、副使石继芳、卫官李承恩、供应官陈汉,还开了全城的批斗大会,深受压榨的兵士纷纷上台控诉他们侵克残暴之事,批斗完毕,当场就砍了他们的脑袋。然后士兵们打开监狱,放出被冤枉关押的士兵以及其他狱囚,士兵们还占领占领了各处衙门,将名册文卷统统烧掉,这样朝廷以后就无法追究他们。这其实只是一件官逼兵反的“闹饷”事件,这种事件的结果,大不了是抓几个“首恶分子”,然后再鞭挞一下那些被杀的那些贪官,最后给广大士兵补发一点福利,事情就能结束了。

但宁夏的官府反应太慢,事情就不可收拾的朝着“武昌兵变”的模式迅速发展起来,起义士兵们找到了一向名声还算比较好的宁夏总兵官张继忠,要他出面撑头,或是至少代表士兵向朝廷反应诉求。张继忠却吓慌了,他可没有后世民国开国元勋黎元洪那样的胆魄,他既不敢出面当士兵的代言人,更不敢造反,于是就只有自杀了。

于是士兵们又找上了副总兵哱拜,哱拜早就是一肚子火,而且在煽动士兵闹事的过程中,他也是加了不少柴火,不过那却是为了整倒党馨,但现在这个局面很明显超出了他的预想,结果他被野心之火一熏,脑袋就发昏了,想相仿当初西夏的李元昊割据宁夏,于是事态迅速恶化,整个事件演变成了有政治目的的反叛暴动。

哱拜派兵四处出,迅速控制了整个宁夏镇,还与河套的蒙古部落著力兔所部,以及河套的马匪卜失免所部结成了同盟,指望依靠外力来实现最终割据宁夏的目的。然而此时的大明并非辛亥时的满清,明庭迅速调集周边的兵力把叛乱封锁在宁夏镇内,然后一支一支的大军调过来,虽然哱拜的蒙古骑兵骁勇无比,虽然宁夏镇的边兵坚韧耐战,但在整个大明的碾轧下,他们不得不步步后退,直到退回他们当初起事的宁夏城,而这里,也将成为他们的终点。

这时,一个亲兵冲了进来,向哱拜禀报道:“大人,明军掘开了围城的大堤,洪水退了,叛贼打开了城门,明军就要入城了,少帅令小人前来请大帅一起突围。”

哱拜不为所动,抓住老妻的手也没放开,说道:“他要走,自己走吧,不要管吾。”

“大帅!”

“你快走吧,告诉他,要能走脱,就有多远走多远,不要再回来惹大明!”

“是,大帅!”

然而,哱承恩兵没能走脱,他带着骑兵冲出了南门,迎接他的是黑压压的明军,哱承恩堕马被俘。

稍后,李如松、麻贵整军入城,李如松进兵围住哱拜府,哱拜举家自焚,宁夏事平。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