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章紧要关头 - 碧海残阳 - 黄沙独行者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碧海残阳 >

第二百八十章紧要关头

全州城以南十多里处的一座山头上,一个倭兵爬在树顶上朝远方张望,树下有几个倭兵正坐在地上摆谈,旁边还有几匹马低下头,在地上左闻闻右嗅嗅,想找点青草吃。

突然,树上的倭兵惊叫一声:“敌军!高丽人的大军!”

几声枪响,这个倭兵一头从树上栽了下来,地上的几个倭兵立即跳了起来,又是几声枪响,还有几只箭矢射来,惨叫声中,倭兵们纷纷倒地,但有一个倭兵非常机敏,第一声枪响之后,他并没有跳起来,而是伏在地上,等其他倭兵被击中之后,他看见一群人影从不远处的灌木丛中钻了出来,朝这边猛冲过来,他飞快的爬起身,跳上最近的一匹马,趴低身体抱住马脖子,飞快的打马跑了,几只箭追了过来,却没有射中他。

“该死,让他跑了。”一个拿着弓箭的高丽兵骂道。

另外一个拿着铁炮的高丽兵说道:“你又没有我们李营长百步穿杨的工夫,回头得好好练练,如果我手里的铁炮能像你的弓箭一样连着施放,他就跑不掉了。”

这时,斥候队长发令了:“你,回去告诉李营长,就说跑了一个,我军被倭军哨探发现了。”

“是,队长。”

不久后,保民军第三营的营长李根来就得到了禀报,加上这个跑掉的倭兵,已经有四五个倭军的斥候和哨兵跑掉了,他知道再想潜行靠近全州是不可能的了,便叫来一个军官:“你赶紧去后面通知四营曹营长和炮营张营长,让他们加快速度,还有,给徐大人他们也通报一下,让官军和民兵也能快点。”

“遵令,营长。”

“你们几个,弄些柴草来,点起烽火。”

“是,营长。”

这次为救援全罗道,晋州方面出动了大部分的兵力,秦川带第一营、骑兵营、近卫营和一些后勤的辅兵,共两千多人作为先锋,提前了两天出发。而李根来的三营、曹善的四营、张嵩的炮营和张千年率领后勤的辎重营、工兵营、救护营等两千多人,则和徐元礼率领的三千官军以及征召的四千民兵,共计万余人组成救援的主力军,随后跟在秦川的先锋军后面出发,由晋州过南原奔全州而来。梁桂的第二营则到泗川去了,防止倭军再次登陆泗川,晋州城的保民军只剩下一些后勤和警戒的部队,另外徐元礼也留下了一千多官军守卫晋州城,诏谕使金诚一还是留在了咸安,不愿回晋州来,不过咸安有他和金时敏镇守,徐元礼和秦川也比较放心的倾巢出动去救援全罗道。

由于这次出兵,征调了很多骡马和车辆,因此大军走得并不慢,最后只比秦川的先锋军晚了四天的时间。当秦川击败小早川秀包的战报传回来时,不仅李根来、曹善和张嵩等人没有什么兴奋的感觉,就是徐元礼也不再感概了,现在大家对秦川的胜利已经习以为常了,对保民军屡屡击败倭军也觉得是理所应当的了,不过秦川说到还会有一支上万人的倭寇大军即将攻来时,大家还是收起了慢怠之心,毕竟这么大规模的倭军可不是好对付的,小西行正率领一万七千人可是从南杀到了北,两个月前进了两千里。

徐元礼有些担心了,晚上宿营时,他把保民军的将佐和官军的将领全部找来开会,想听听大家有没有把握击败这么多的倭军,当然他主要还是想听听保民军将佐们的意见。但李根来、曹善、张嵩和张千年等人因为出身低微,在徐元礼等官佐面前有些放不开,于是会上都不怎么讲话,倒是徐元礼的手下发言积极,他们以为反正打仗是保民军顶在前面,而保民军好像还从来没有失败过,秦川既然能屡次创造奇迹,那这回也应该没有意外,不说打得赢打不赢,至少出现惨败的机率是非常小的。

最后徐元礼干脆也不想多问了,反正打仗的事交给秦川就得了,他又不会打仗,瞎操什么心,把军队稳稳的带过去,交给秦川指挥,他再进城去和李洸等人打交道,官场才是他擅长的战场。朝廷的钦差多半已经到了,摸摸朝廷的风向,作作人际间的运动,保住他在晋州的地位才是他的正事。如果他的位置不保,就只有看秦川手下那帮降倭的本事了,在全罗道干事情,赖不到他徐元礼的头上,再说现在全罗道不正在打仗吗?到处有倭寇袭击,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昨晚,徐元礼和李根来等人都接到了秦川的信,说今日将与倭寇小早川隆景决战,但又说最好不要真的爆发决战,晋州就这点本钱,输不起,拼光了也就完了,而倭寇却是举国来犯,小早川隆景拼光了,跟着又会来一支大军。所以明日之战,要以恐吓为主,迫使小早川隆景同意停火,而用来恐吓小早川隆景的,自然是晋州的大军,所以晋州大军应该如此这般,等等等。

徐元礼和众将议论一番,既然常胜将军秦川都认为不宜与倭军死战,那大家也没有意见,至于怎样吓到小早川隆景,就按照秦川的法子来干就行了。现在所有的人,都对秦川产生了一种近乎依赖性的信任,对于如何打仗,大家都自然而然的有了所谓的盲从性,人人都认为秦川从来没有出过错和失败过,那他肯定也会一直正确下去,带领大家从一个胜利走向下一个胜利。

不过最后众将还是议出了个主意,就是尽可能的偃旗息鼓靠近全州,争取打倭寇一个措手不及,这样肯定会更加有利得多,当然被倭寇发现了的话,就按照秦川说道,点起烽烟,鼓舞全州军民的士气,牵制倭军的攻势。

于是李根来就派出了多支小队走在了大军前面,伪装成高丽逃难的民众,一路剿杀倭军的斥候和警戒哨,以掩盖大军的行踪。有些倭兵成功的逃走了,但他们都没有见到后面的高丽大军,回去也只能带去一些额模糊的消息,直到这个哨位的倭兵,太过认真负责,居然爬到山坡顶上的大树上面,刚好看见了远方的高丽大军。

李根来随即下令第一营停止前进,摆开阵势,等待后面的大军赶上来,然后再一齐朝北边进发。

全州东门外,小早川隆景和一众将领盯着跪在地上的倭兵,正是那个跑掉的斥候。

一个家臣问道:“你亲眼看见高丽的大军了?有多少人?”

“禀大人,小人没有见到,是竹下三五郎爬到树顶上看到了,他只喊了一句‘高丽大军’,就被高丽人用铁炮打死了,小人所在的小队,只剩小人一个跑掉了,其余的都被打死了。”

家臣对小早川隆景说道:“主公,这是第五个跑回来报信的人了,前面的几个什么也没看到,就被杀了,这个是不是真的看到了?”

小早川隆景说道:“他们应该是看到了,晋州的高丽大军终于来了。”

“主公,那这全州城?”

小早川隆景朝城头看去,那里激战正酣,登上城的倭兵已经砍倒了好几座箭楼,但高丽兵在其它箭楼的支撑下前仆后继的扑上来,企图把倭军赶下城去,而城下的倭军则利用几个打开的缺口,源源不断的涌上城墙,双方在狭窄的城墙上展开了惨烈的混战。城墙上的高丽军,以箭楼为依托,用木头和石头在城墙上又迅速筑起一道道的矮墙,层层阻截,使得登上城墙的倭军不能一鼓作气的扫荡整段城墙,只能一段一段的苦战,争夺这些矮墙,砍断箭楼的立柱,掀翻箭楼,这样一来,倭军的进展不仅异常缓慢,伤亡也很不小。但总的来说,倭兵在格斗中占了很大的优势,把高丽兵节节击退,已经进到城门楼附近了。

李洸带了火铳手和弓箭手登上城门楼去压制倭军,郭嵘则在城门楼下指挥军民发动一次次的反击,他从砺山带回来的一千五百人,已经死伤了大半,幸存下来的也都散在城墙的各处陷入混战了。现在郭嵘手里只有民壮了,他指挥着民壮一波一波的从城下沿甬道上城,再一波一波的投入到城墙上的绞杀战中,这些民壮没有盔甲,甚至他们手里拿的武器大半都是竹枪和木棍,很多人一个照面就被倭兵砍翻了,而郭嵘正是用这些民壮的尸体来迟滞倭军的逼近,同时消耗倭军和拖延时间。

全州城头上的战斗,实际上到了最关键的时刻了,伤亡惨重的民壮们并不能真正阻挡住倭军前进的步伐,倭军已经看到了夺取全州的胜利曙光了。

笠原喜晴建言道:“主公,高丽大军离我军至少还有十里远,他们最快也要走上大半个时辰才能赶到,如果把最后这两千人压上去,全州必破!”

小早川隆景突然发起火来:“粟屋景雄和井上景贞两个,带了整整六千人,到现在都没拿下全州,都一个半时辰了,真是废物!你去……”他正要下令最后的两千人出动,突然,一个武士叫道:“主公,您看,南边!”

小早川隆景和众将朝南望去,一股烟柱在南边的天空中冉冉升了起来,然后全州城北方向,突然又爆发出连绵不绝的枪声,小早川隆景和将领们又一起转头向北边张望。

“主公,立花阁下进攻了。”

“不,是高丽军进攻了。”小早川隆景说道。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