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四章欲和先打 - 碧海残阳 - 黄沙独行者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碧海残阳 >

第二百七十四章欲和先打

全罗道兵使郭嵘回来了,带着一千多军士日夜兼程的赶回来了。

接到李洸的告急信后,郭嵘、尹先觉和申翌三人都大吃一惊,如果全州被倭寇端了,砺山前线根本就无法坚持下去,因为这里的粮草和后备兵源都得依靠全州方面支持,其实不仅他们无法坚持,东线的权栗也一样,几乎就是全盘崩溃的局面。三人商议一通,决定郭嵘率领一千五百人连夜出发,尽快赶回全州去,尹先觉带领七八百人护送三千多伤兵回龙安,顺便安置从公州跟随他们逃难来的三万多难民,剩下的三千多军队由申翌率领,继续坚守砺山防线,防止倭寇再次南下,如果全州已失,郭嵘就在南边构建防线,屏护龙安。

郭嵘心中焦虑,督促着兵士昼夜不停的走了两天两夜,终于回到了全州,当看到全州城头和城外的大营飘扬着高丽的旗帜时,他一下子放松下来,结果当即就在马上一头栽倒,昏厥了过去,等他醒来时,已经躺在全州巡察使府衙内了,一个医者和几个侍女正在床头侍候他。

不一会,听说郭嵘醒过来了,李洸就和权栗一起过来看望。

郭嵘在侍女的扶持下半躺在床上,见李洸进来,就要下床行礼,李洸趋步上前扶住,说道:“郭大人受了伤,又劳累过度,不可轻动。”

郭嵘道:“老大人,下官惭愧,带出去六千多全罗道的子弟,活下来的不到一半,愧对家乡父老啊。”

李洸道:“郭大人此次挡住了倭酋福岛正则,有大功于全罗道,百姓只会感恩于你,怎会怪罪。”

郭嵘见权栗也在,有些诧异,遂问道:“权大人,梨峙尚在乎?还有城下的倭寇在哪里?”

权栗道:“郭大人,梨峙已失,倭寇派奇兵潜道全州,断了我军后路,使得军心动摇,倭军再趁势猛攻,我军不能支,已退回全州了。至于全州城下那支倭军,在我军回来之前,就已经被晋州保民军击败了。”

“晋州保民军?秦川?”

“是,他率两千先锋昼夜不息赶来全州,不仅解了全州之危,还一战全灭两千倭寇,生俘倭寇大将小早川秀包。”

“什么?”郭嵘大吃一惊:“晋州保民军有如此战力?”

李洸说道:“你我先前都不太知晓,那秦川已经和倭军交手多次,无一败绩,累计杀伤俘获倭军不下两千,现在保民军全副倭寇的盔甲和兵器,若不是打的高丽旗帜,别人都会把他们当作倭军了。”

郭嵘道:“我在砺山就听尹大人说,秦川光复了清州,斩首数百倭寇,当时他想强行收编秦川所部,让秦川来当副将,却不料被贞慎翁主所阻,尹大人甚是惋惜。大人,何不趁现在收编了他?”

李洸苦笑道:“收编他?郭大人你知道吗,晋州军已是南边实力最强的军队了,战兵上万,其中精锐的保民军有三千多,现在他们和两三千倭军对阵,获胜基本不在话下。在宜宁、在昌原,他们和两千左右的倭军野战,全都获胜,甚至打得昌原的千余倭寇守军请降,他们居然不准倭寇投降,只是让倭寇把盔甲和兵器全部交了出来。全州北门一战,两千倭寇被硬生生击败,老夫就在城墙上,亲眼看见数百倭寇屈膝,向秦川一人一骑俯首投降。”

郭嵘已是震惊得说不出话来了,倭军战斗力之强,他是充分领教了的,从龙仁到锦山,再到砺山,高丽军除了依托城墙或是山险能够抗衡倭军,平原野战基本就是找死,忠州大战,八千最精锐的高丽铁骑,一朝而灭;龙仁大战,数万高丽军被三千倭军打得溃逃数百里,什么时候,高丽军能够对倭军屡战屡胜了?最后他说道:“既然如此,何不让晋州军去击退倭寇。”

李洸道:“不是所有的晋州军都如此强悍,只有秦川的三千保民军才堪战,剩下的都是徐元礼的官军,和其它官军无异,不堪重任。是故秦川建议与小早川隆景媾和,先保住全罗道,再相机壮大实力,以图将来。”

“小早川隆景来了?”

“嗯,他的大军就在城东北十里外,还好保民军和权大人的光州军挡住了他们,不然就会直薄城下。”

“他既然杀过来了,又怎会和我军议和?”

“他自然是不肯,得我军逼他同意罢兵。秦川建言,我军一是深挖沟,高筑墙,让倭寇啃不动,最后只能知难而退,这个小早川隆景,据说是倭军中的‘智将’,就是不愿意花血本打仗的人,他迟迟不愿强攻梨峙,而派自己的儿子绕道镇安,抄我军后路,-就是想动摇我军心,然后以最小的损失来获胜,只不过没有料到晋州的保民军过来了,还能一举吃掉小早川秀包。二是以他的儿子,小早川秀包来要挟他息兵,隆景这个老倭寇没有亲生儿子,这个秀包都是过继给他的,一旦死了,连个继承人都没有,就看他看不看重这个继子了。如果这两样都不能让小早川隆景退兵,我军就只得放弃全州,退到南边去,小早川隆景的军队不算多,总共只有一万多人,前后又损失了两三千人,最多只能占着全州和我军南北对峙,这样我军至少能够保住全罗道半壁江山。”

“大人,不禀明朝廷,私下与倭军媾和,这可是欺君之罪啊。”郭嵘说道:“而且定远君马上要来了,这恐怕会让朝廷生疑。”

李洸道:“朝廷现在何处?怕是早到辽东去了吧,将在外,君令有所不受,既然我军暂时无法击败倭军,只要能够保住全州,也是为社稷着想、为君王分忧啊。以后若有人攻讦,老夫将承担此责,与二位大人无干。”

权栗和郭嵘惊道:“大人,万万不可,此事若成,我二人也是谋主,岂能让大人一力承担。”

李洸笑道:“无妨,反正老夫这巡察使也做不来多久了,事情扣到老夫身上,你二人才好轻装上阵。因为龙仁之败,老夫已上请罪折,愿辞去巡察使之位,戴罪立功,举荐权大人为巡察使。”

郭嵘听了,倒也不惊讶,他是武职,自然当不上巡察使,权栗是光州牧,是文官,还文武皆备,由权栗来当巡察使正好,免得来一个纸上谈兵之徒,倒坏了全罗道大势,于是说道:“龙仁之败,下官也有罪责,愿和老大人一同受罚,如果老大人被贬,下官也赞同由权大人总览全罗道。”

李洸见郭嵘没有异议,便说道:“好,等定远君和钦差来到,我等全罗道上下同僚都为权大人请命。嗯,还要把晋州徐元礼那帮人拉上,现在晋州与我们,是休戚与共的了。”

郭嵘道:“怕是徐元礼这回也有麻烦吧,他丢了金海,一逃数百里,朝廷岂可将晋州再交给他。”

“嗯,估计朝廷这回是想要拿下他,不过现在晋州的局面,朝廷动得了他吗?朝中那些西党之人,哪里知道下面是个什么状况,还以为一纸诏书就能定乾坤,也不想想现在可是乱世,人家手头有雄兵上万,搞不好要惹出什么事情来。”

郭嵘心道,你李大人不也是在行以退为进之策吗?还想继续把持全罗道,权栗能不听你的吗,全罗道上下都是你的人,这个世道,朝廷手里没有大军,空降一两个人就想来掌控地方,简直无语得很。

权栗也不以为然,他觉得自己打仗还将就,治理全罗道地方百姓,他没那个精神,也没那个兴趣,更没那个能力,只要李洸把兵源钱粮给他统筹好,让他能够没有后顾之忧的在战场上与倭寇争锋,这全罗道李洸愿意管还是让他管去。不过晋州秦川那边,他还是隐约有些担心,这秦川胆子太大,一介小小的民团头子,居然敢唆动李洸与倭寇媾和,根本不把朝廷放在心上,一旦做大了,还了得啊。哎,算了,最后权栗想到,这不是该他关心的事,现在倭寇压在头上,能不能有以后还是两说。

郭嵘见气氛有点沉闷,就转移话题问道:“与倭军谈和,可曾派人去了?”

李洸道:“秦川说,先不派人去,先派人就落下风了。要想和,得先打上一仗,能打才能和,不能打就不能和。而且小早川隆景那边,儿子和军队丢了,憋着气的,必须得打上一仗,只有他和手下都觉得打不动了,才可以言和。”

“那如何打?”

“结硬寨,打呆仗。”

“这是秦川说的?但平原之上,除了城墙,我军无险可守啊,他把寨子立在城外,这营寨再坚固,也当不得城墙,这岂不是任由倭寇猖獗。”

权栗道:“郭大人,等你好了,带你出城去看看秦川修筑的寨子,不把小早川隆景的牙磕掉几颗,倭寇是拿不下那营寨的。”

“有这么厉害?”郭嵘显然有点不大相信。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