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二章希望还在
当派去侦探消息的物见队兵士纷纷返回来之时,胁坂安治被吓了一跳,近万的高丽军已经四面包围了昌原,而且昌原周围的乡村也有很多高丽人,有兵有民,不过都在忙着收麦子。根据报回来的消息估计,这回来了不下两万高丽人,胁坂安治知道单靠他手中的军队,不仅没法解昌原之围,而且自己还有陷进去的危险。
他现在非常奇怪筑紫广门怎么没有尽早跑路,而是甘愿被这么多高丽军包围,还通报说只有四、五千高丽军,难道这家伙已经投降了高丽军,又来引诱他上当吗?但看起来又不像,昌原四面的高丽军确确实实是在包围昌原城,对援军的到来也并没有准备,而且西门那边显然还经过了一场激战,物见队士兵远远看见了城墙下被烧毁的攻城器械和尸体,就连城门也熏黑了,城头上仍然飘着筑紫广门的旗帜。
这下让胁坂安治进退两难了,昌原还未失守,他不可能就这样逃回去,同时他知道龟井兹矩带兵去奔袭泗川,因此即使兵力悬殊,他也得在这里牵制住高丽军。但将近十倍的兵力差距,加上面前的高丽军战斗力还不弱,留在这里十分危险。他已经没有了在龙仁那时的雄心,那时知道身后还有黑田长政的大军,心中底气十足,但现在,从昌原到金海再到釜山,压根就没有几个倭兵,两万高丽人,足以一直杀到釜山去,他估计即便退到金海去,也是很难守住的。当然以后会有倭国大军增援过来的,但那时他胁坂安治还在不在人世都难说了。
当胁坂安治忐忑不安左右思量之时,手下禀报说高丽军又来了千余人马,他又再三确认左右两边没有高丽军的包抄,于是便准备迎击高丽军的进攻。然而直到傍晚,他都没有等到高丽军出营来攻打他,同时左右两边也没有高丽军出没,而这一整天昌原城也是静悄悄的,显然高丽人今天也没有攻打昌原。这下胁坂安治的三个预测都没有兑现,倒搞得他有点彷徨了。
到了晚上,他下令全军做好准备,随时开溜,但就在此时,外面兵士却进来禀报说,有两个武士躲过了高丽人的警戒,从城里出来了。胁坂安治赶紧把那两个武士叫进来,询问城里的情况。
这是两个低级武士,筑紫广门派他们溜出城来,死了也不可惜,他们的任务是和援兵建立联系,了解援兵的规模,晚上他们还要想办法潜回城去,当然筑紫广门想投降的事是不会给这俩人说的。筑紫广门这天剩余的时间都站在西门城头上,等待城外大战的结果,但他一直等到天快要黑,城外都没有打起来,这下他犯愁了。城外不打,自然没有结果,援兵没有冲过来解围,但也没退,高丽人虽然调了千余人马增援东门,但剩下的人马还是绰绰有余,完全可以在另外三门同时攻打,明天对他来说仍旧个生死劫。他想过今晚援兵也许会发动夜袭,他也可出城夹击,但直到现在城外的人都没能进来,他如何去配合?而高丽人给他限定的缴枪时间快到了,如果不缴枪,明天高丽人肯定不会绕过他。
筑紫广门焦躁的在城头上踱来踱去,最后主张缴枪的那个家臣提醒他,说天快要黑了,再不缴枪的话,明天就得准备死守昌原了。筑紫广门看了看天色,又探头眺望了一下远处模模糊糊的倭军营寨,最后只得下令收集全军的铁炮送到东门这边来,并让家臣先出东门去找高丽人,商议缴枪的方式,免得引起不必要的误会。等两个家臣出了城门,他又叫来两个武士,让他们等会趁着暮色偷偷堕下城去,设法绕到援兵那里,并叮嘱他们,要注意观察援兵到底有没有足够的兵力来解救他。
两个武士很幸运,一路躲过了高丽人的警戒,绕过了高丽人的营寨,成功来到了胁坂安治的军营。胁坂安治这才得知为什么筑紫广门没能及时撤退,最起先确实只有两三千高丽军过来,没想到后面还跟着如此庞大的队伍。现在城里还有七百多倭兵,但昨日一战后,不仅箭矢和弹药几乎消耗殆尽了,还有几十个伤兵,情况非常危急,如果高丽人再次进攻,昌原城就难保了。
这下胁坂安治犯难了,这可不是在龙仁,后面有支大军在给他撑腰,更不是天王山,有太阁亲率的大军压阵,现在就手下的千把人,去硬碰近两万的高丽人,他可没有这么神勇。而且面前的高丽军大将显然也很谨慎,兵力是他的两倍,居然也和他一样躲在营寨里不出来,明显是让他去攻打高丽营寨,实在无耻得很。至于绕过这座高丽营寨,直薄昌原城下,他估计最好的结果就是他也陷进去和筑紫广门一起被围在城中,而且搞不好在城下就会被高丽军给包围了。
但他又不能说走就走,走了不仅回去无法交差,恐怕自己一世的英名也毁了。现在高丽人一没有来攻打他,二没有试图包围他,而且昌原还未失守,他丢下友军这一跑,回去太阁殿下肯定要收拾他。
胁坂安治想好了一阵,就让筑紫广门派来求援的武士出去等候,自己与两个心腹家臣,胁阪左兵卫和渡边七右卫门在大帐里密议。最后三人商定,只要高丽军没有来攻打他们,他们就暂时留在这里,如果高丽军攻打昌原,他们就试着攻一下,也算是尽到了职责,至于昌原能不能守住,他们也爱莫能助了,昌原失守,正好可以撤走。
一个家臣还建议胁坂安治向釜山的九鬼嘉隆写信求援,但胁坂安治觉得自己来的时候是意气扬扬,这几乎还没认真打一仗,就要求援,多少有些丢面子,就决定等明后天看看情况后,再说求援的事。其实他心头还抱有一线希望,就是龟井兹矩的支队也就是这几天就会偷袭泗川和晋州了,如果得手,那么面前这支高丽军多半会军心大乱,那他说不定又会创造一个不亚于龙仁的大捷,那又何必让人来分沾他的荣耀呢?再说釜山那里,也派不出多少人了来,除非九鬼嘉隆敢把他一半的战船腾空。
当然,这个前提是昌原能够多守住两天,于是他把那两个武士叫进来,告诉他们说,他这支援军是先头部队,后面还有更多的援军会到来,让筑紫广门要有信心,只要后面的大军一到,就会发动攻击,将昌原从高丽人的围困中解救出来。
两个武士得到了胁坂安治的回信,就趁着夜色回城,他们试图再次躲过高丽人的警戒,但这回他们的运气到头了,就在城墙下被高丽的骑兵追上了,他们指望城上的倭兵能够开枪掩护他们,但城头上连支箭都没有发射。
筑紫广门就站在城头上看着自己的两个手下被高丽人抓走,而这时,他正在和刚出城缴了枪的两个家臣谈论秦川,部下向他请示时,他探头望了望城下,最后命令不准放箭,至于铁炮,现在一支也不剩了,自然也无法开枪。城下这两家伙,只有自求多福了,如果明天援军再不发动进攻,他就打算献城投降了,再说这二人手中也没有自己的白纸黑字,高丽人追问起来,他也可以不认账。
“那秦大人精通倭语,就是口音有点怪,他说原来家里是跑海商的,所以会说倭语,还会说汉语,”等筑紫广门转回头,家臣继续说道:“他是釜山人,不过还好,他父母俱死于战前,跟我军无关,不然我等性命就堪忧了。”
筑紫广门道:“在釜山屠城的又不是我们,是宗义智那个家伙。”
“主公,在高丽人眼中,我们和宗义智没有什么分别,都是倭军。”
“这倒也是。”
“还有,主公,这个秦大人对我国的内情知道得很多,多半是他身边那个我国的武士告诉他的。”
“那个武士是什么来头?”
“是我军中人,被俘后降于那秦大人,他不肯说姓名,怕连累他在国内的家人。”
“这家伙,不是大村的部属就是五岛的手下,一查便知,不去管他。你二人观那高丽营寨,可有破绽?”
“主公,这边的高丽营寨的兵马虽然没有西门那边的多,但扎营远比西门的高丽营寨有章法得多,今天早上援兵就吃了亏,偷袭不成,还死伤了几十人。对了,主公,那秦大人还打听起援兵大将的事,说援军大将好像是胁坂安治阁下。”其实秦川不仅问了胁坂安治,还详细询问了筑紫广门的生平和事迹,这事家臣当然不敢给筑紫广门说。
“胁坂安治?”筑紫广门一愣,埋怨道:“这事你们怎么不早说,胁坂安治来了,说不定事情还有转机了。”
“主公,但援军还是没能击破高丽人的防线啊。”
“你们昏了头了吗?难道不知道胁坂安治在龙仁以三千人马大败十万高丽大军?”
“主公,不是说是黑田长政阁下的功勋吗?”
“他?没丢他老子的脸都不错了,是人家胁坂安治和宇田弘毅两人打的,他躲在龙仁连城门都不敢出,你们看的通报当然不能这样说。”
“那不是说我军有望得到解救了?”
“嗯,不过要看胁坂安治带了多少人马过来,人少了还是不行,这里足足有两万高丽人,而且高丽人不可能再犯龙仁的错误。”
“那我们缴枪是不是?……”
“这倒没什么,反正那些铁炮也没多少弹药了,拿在士兵手中也只是个根烧火棍。明天我们看看情况,先不着急献城出降,你二人再出城一趟,就说军中还是有人不肯降服,我正在设法弹压。如果那秦大人不肯相信,你们走时可以带上一些金银财物,权当是我的诚意。”
“是,主公。”
筑紫广门安排完毕,正待进城门楼去歇息,突然有兵士跑来禀报,那两个被高丽人抓去的武士现在城下叫门,说是被高丽人放回来了。筑紫广门心中一动,秦川这是玩的哪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