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二章泗川新寨
第二天一大早,秦川就在老朴的陪同下检视了泗川的保民军,这支队伍有近千人,骨干则是从晋州那边抽调来的几十名老兵。昨天晚上,秦川等酒宴散后,就和老朴一起敲定了这支队伍的整编事宜,泗川的部队将会整编成第二营,营长梁桂,营副姜大,老朴将任军人部部长,但还是留在泗川,负责军屯和堡垒的建设,等建得差不多了,再视情况回保民军本部。而第二营的官兵,一部分将会去晋州,同样晋州也会调来一部分官兵,秦川绝不允许部队带有太浓的地方色彩,伟人说过,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嘛。
秦川站在将台上,看着下面的官兵演练队列,队容基本还是比较严整。这近千人马中,他已经很难找出几个熟面孔来了,而且这些官兵,大部分也是第一次见到秦川本人,但他们却对秦川的大名却是早已闻名于耳了,那些老兵们按照指示,每天都给新兵们灌输秦大人的英勇事迹,这回秦川从北边勤王归来,又有新东西可以吹了。同时,新兵们丰衣足食,又有足额的军饷拿,平常也不会被上官无缘无故的欺压打骂,他们还有什么可以对秦川抱怨的呢?
队伍的队列走得不错,精气神也有,但秦川感到还是缺乏了某种气概,就是那种真正见过血的铁血之气。秦川知道,一支军队要真正成为强军,还是必须上战场去锤炼的。不过秦川还是热情洋溢的表彰了他们,并对他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他也宣布,将会选调一部分人马跟着他去咸安、昌原,很有可能会遇到倭寇打上一仗。
令秦川满意的是,下面的官兵都没有显露出心虚和怯懦,反倒有很多人都表现出跃跃欲试的姿态来,看来金永成和老朴练兵还是有一套的。而且秦川看见,这些军队的装备基本也是齐全的,盔甲虽然没有,但士兵们身上的号服和手中的刀枪都是配齐了的,由此看来,泗川的士绅和商贾还是比较支持保民军的。
泗川的军事力量,除了这近千的保民军外,还有一万多不离乡的乡兵(民兵),泗川城小人少,士绅也没有晋州士绅那样强盛,秦川做掉了原来的县令郑弘以后,士绅们都变得相当配合,因此保民军非常快的就控制住了泗川。至于原来那百余官军,也全部被保民军吞并了,只在名册上剩下些名字,便于找朝廷开军饷。
秦川当然没有时间再去检视各乡的乡兵,他来这里主要是与李舜臣谈妥开通大明商路的事,然后组织去大明的商船队,跟着还要赶回晋州,再去咸安指挥军民抢收麦子。不过泗川这里他还有一个地方要去看一下,就是在南边港湾入海处修筑的堡垒,同时从泗川到那个堡垒之间的沿海平原地带,还是他以后准备大力开发的地方,他也得去规划一下。
秦川带着李雍、老朴等人纵马南去,从泗川南门出来,原有条官道,但现在已经荒芜多年了,秦川对老朴说道:“这条官道跟着要整修好,以后会有很多人走这条路的。”
“是,大人。”
“还有,从这里到那个堡垒有水源吗?”
“有几条溪河从山上下来,而且这里靠海,常年雨水丰沛,原来这一带也是有人家的,九年前倭寇来袭,这才荒废了。其实很多土地稍加整理,便能种植。”
“回头给朴县令说,这一带以后划归军屯。”
李雍骑在马上气喘吁吁的问道:“大人,那种田的人呢?从哪里来?泗川的人口本来就不太多。”
“从晋州那边迁过来,晋州难民还是太多,而且晋州距离倭寇不远,一旦倭寇大军出动,咸安金时敏那里根本就阻挡不住,晋州立即就会变成战场,与其到时候手忙脚乱的迁移他们,不如现在就着手安排他们过来。”
“大人,你估计倭寇何时对晋州动手?”
“倭寇马上就要对全罗道动手了,东边的倭寇自然会发起攻击策应,时间恐怕就这两个月了,抢收了麦子后,就要备战了。只是我军对釜山那边倭寇的军力还不怎么清楚,只有等他们开始攻击咸安时才能获知其兵力多寡。”
李雍紧张起来,他在晋州可是有大片的家业的,忙问道:“大人,晋州能守住吗?
秦川想了想,说道:“如果倭寇军队在万人以下,凭晋州的堡垒和城防,守住没有多大问题。但倭寇出动数万大军倾力来犯,晋州就难守了,到时候就看情况,要么退守泗川,要么退往全罗道。另外还有个时间问题,要看大明今年什么时候出兵,只要大明今年能够出兵,倭寇就得将主力调往北方去对抗大明,而我军不去过于招惹倭寇,倭寇也不会集中力量来打我们,所以这次去咸安,决不能被金诚一牵着鼻子去光复身昌原、金海,我们现在还没有能力去对抗倭寇大军。”
秦川又用马鞭指着路旁的原野,说道:“我们要把这片土地尽快开发出来,成为我军的粮食基地,以后北边的地方多半要沦为战场,粮食很难得到保障,这仗不知还要打到何年何月,只有手中有粮,心中才能不慌。”
李雍和老朴听到秦川的话,都想起了抗战的长期性,心中不由得有些沉重,默默的跟着秦川加快了速度,朝着海边那座堡垒奔去。
秦川远远看到那座堡垒,已经差不多修好了,堡垒屹立在深入海湾的一处高地上,锁住了海湾的入海口。秦川知道,另一个时空里,倭寇也在这个地方用巨石修筑了一个强大的堡垒,叫做“泗川新寨”,并在这里击败了两万明军的进攻,斩杀了五千多大明的将士。战后倭寇大将岛津义弘不仅将大明将士的首级堆成了京观,还把大明将士的耳朵割下来,用盐腌了,装在十几个大木桶里,送回名护屋去给丰臣秀吉耀功,岛津义弘由此获得了“鬼石曼子”的绰号。同时被俘的数百大明将士也被强行剃成倭人的阴阳头,押回倭国游街示众。
秦川曾经带过旅行团来过泗川,不过那些出国旅游的同胞们显然已经没有了多少感触,他们在那个大明将士的京观纪念碑旁嘻哈打笑的自拍留影,全然不在乎地下是几千先人的忠烈头颅。
“泗川一定要守住,决不能让华夏的好男儿再遭劫难!”秦川心中暗自发誓,岛津义弘能用几千人在这里击败两万明军,自己何尝不能呢?不过以后的战场他还是打算放在北边的晋州一带,泗川则会成为后方基地,只要把倭寇阻于晋江以北,海上又有水军遮护,泗川就不会有多大危险。
堡垒工地上还有些民夫在忙碌,秦川观察了一下,发现堡垒是夯土筑成的,就问道:“这里靠海,空气潮湿,夯土能持久吗?”
老朴说道:“大人,职下的打算是先用夯土建起来,倭寇的船只已经出没过多次了,李大人的水军虽然时常过来,但有些倭寇的船妆成商船和渔船,也不好细查,让他们看到这个堡垒,自然不敢再深入到泗川去窥探我军。”
秦川四顾眺望,见东边有山,就说道:“去山中查探一下,看有没有石头可以开采,以后可以在夯土外面加筑巨石外郭。另外,在堡垒所在的高地下环绕堡垒挖掘一道壕堑,把海水引灌进来。”
李雍吃了一惊,问道:“大人,如此就得修筑巨垒了,需要大量人力的。”
秦川道:“泗川城小,又处于平地,难以坚守,以后守泗川,重在守这里,只要守住了港湾,泗川就被锁住了咽喉。而且假如我是倭寇大将,攻打泗川也会选择从海上来,既方便运兵也方便运粮。这个堡垒在这里一守,还如何攻打泗川城?”
说话间,一行人进入了堡垒,登上了垒墙,秦川朝大海望去,问道:“这条海湾叫什么名字?”
老朴说道:“当地人叫做船津湾,这块高地深入港湾近半的距离,在堡垒上安放大炮,足以扼制住进出的船只,只不过现在的大炮还不足以彻底封住港湾。”
“大炮还没有运过来吗?”
“炮队还在军营操练,等堡垒建成后,再调过来。”
李雍道:“如果有颜九船上的那种西洋大炮就好了,任他倭寇来多少船,都不得进来。”
经李雍一提醒,秦川也想起了红夷大炮的事来,就喊道:“稻田、姜二!”
秦川的那两个哼哈二将正在不远处说话,听到秦川叫喊,赶紧跑了过来:“大人,有何吩咐?”
秦川吩咐道:“你们两个,挑选几个人跟着颜九去澳门,澳门那里有个红夷人办的铸炮坊,给我弄几个工匠回来,我自会给颜九说。”
秦大人这是要绑票?不过,这事大家都很赞同,西洋人那么粗俗野蛮,凭什么要把着大炮这种军国利器,早就该交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