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章黄金万两
秦川把李小二和宋黑虎关起来,也是在路上的突发奇想,他准备要着手接管那个难民集镇,而这二人一个兵、一个贼,应该都是难民集镇中的人,肯定能从他们那里摸到很多情况,他准备第二天把这二人弄来好好问一通。但是当晚秦川回去时,大帐里还有保民军的一大帮人在等他,而第二天,又有李泰和晋州商贾们的宴会在等他,于是他把李小二和宋黑虎两人给忘记了,直到晚上回来时,才有人来问他如何处置这二人,他才想起这档子事来。
秦川这两天连喝了两台酒,没怎么管营里的事,而营中的人,这两天却是暗流涌动,整军的事关系到每个人,当然也关系到每个派别的势力圈,可以说除了尹佳慧的救护营和稻田的战俘营,其余的都有人都在上奔下走,企图给自己、或者是给本派别的人找到好的位置,几个主官手中的推荐条也成了摞。
军本部四个部,下面十三个营,不算最基层的由士兵自己选出的伍长,什长以上,一下子就多出来一两百个官职,虽然许多摊子还没有兵,但官是架子,搭起架子自然也有有兵了。部长和营长们首先就想到自己熟悉的老乡兼战友,只要有功劳的统统先报个位置再说,下面的队长也是这般操作,向营长们推荐自己选中的什长。而现在秦川已经不可能再认识每个人了,自然也不会再像原来一样,亲自为每个什、乃至每个伍来指定人选,他只能把握住部长、营长和一些队长的人选,让这些他信任和熟知的人去生枝发芽,生成保民军这颗大树,然后再利用姜二的军法部和稻田的暗影队实施监控,剪掉那些不良的枝杈,从而把军队牢牢的掌控在手中。
当晚,秦川就和几个核心人员商议了遴选官佐的事,初步定下了一些要害位置的人选。第二天上午,秦川就召集了扩大会议来定这事。
现在保民军的人不多,秦川要搭的架子却不小,岗位竞争自然不甚激烈。部长和营长们提出各自的人选,首先简要介绍一下此人的才能、功绩和风评,秦川则会让其他的参会者也说说此人,如果没有什么争议,也没有竞争者的话,就定下来;如果争议较大,或是两个竞争者不相上下,他就暂时把这个位置留下来,准备下来交给姜二的军法部,去营中做详细了解后再定。
秦川还发现一个现象,就是在座的都是保民军的“老人”,而在稷山新加入的近千官兵,则爱会上没有代言人,于是营长和部长们提出的官佐,也都是“老人”,根本就没有一个“新人”。好在秦川早就想到了这点,在清州之战后,他就留意了几个作战英勇的稷山兵士,并把他们的名字记了下来,给他们安了一个队长和几个队副以及一些什长的位置,这些秦川自己提出的名字,自然没有异议就定下了。另外,还有很多位置也留下了,是预留给出征宜宁和留守泗川的部队,金永成明天就会回来,泗川那边,则要等秦川过去和老朴商议来定。
秦川还决定,以后部队要轮换驻守的地方,绝对不能让保民军成为“地方卫戍军”,而要成为流动性强的“野战军”,这样才能阻止军队被地方势力所侵蚀,最终沦为拉山头搞割据的工具。至于地方守备,平时则交给那些不离乡不脱产的半民半兵的民兵,战时再根据战况来酌情调配防御的军队。
由于报上来的人选要一个一个的评定,结果快到中午时,还有一部分的人选没有过会,但秦川却要去赴宴了,这次李泰也要出席,自然不能再像上次那样,让晋州的商贾也等上半天。秦川说道:“这样吧,今天就到此为止,明天等金永成从宜宁回来再来定,他那里恐怕也有很多人选要报上来。今天确定了的人选,可以让他们先担当起来,正式任命文书,要等从咸安回来后,我再来亲自颁发。其余待定的人选,你们还可以下去继续斟酌。”
“谨遵大人令。”众人纷纷起身行礼,然后鱼贯而出。
秦川又道:“李雍、老崔和尹参谋留一下。”
李雍、崔成焕和尹佳慧三人闻言便又坐了下来,秦川说道:“老崔,学校的事情启动了吗?”
崔成焕回道:“禀大人,校舍和教室明天就开始搭建板房,地址就选在大营的西北角,教师那边,目前说好了两个夫子和两个老兵,另外其他杂役也安排好了,最快五天后就可以接收学生。”
秦川道:“年纪小的和不识字的,可以先教他们识字,年纪大的和识字的,先教他们背军规,同时学我那篇持久论战的条陈。还有,用半天时间进行队列训练。”
秦川转头又对尹佳慧说:“学生们的衣服也要做,式样你看着办,要和军队的衣服相近。另外,那些士绅的银子这两天就要送来,你点清入库,还要登记好是谁送的。”
尹佳慧问道:“什么银子?有多少?”
“嗯,他们入股的银子……不对,是他们襄助保民军的银子,还有助学的银子,总共有四万两,看他们是交军票银子还是粮食。另外他们还有二十个子弟也要入学,和其他的学生要一视同仁,不能有特殊对待。”
听到又有四万两进账,李雍倒是知道的,尹佳慧和崔承焕则都吃了一惊,这秦川也太能搞钱了,然后他们马上又听到了更惊讶的事情。
“我与徐大人说好了,要加印军票,尹参谋、老崔,你们去找李惟俭,以后你们三人共同来掌管军票的发行,还要成立一个银行,靖海银行,专门管这事。尹参谋,你以后就是这个银行的掌柜了,银行第一件事就是发行三十万的军票,我们保民军占三成,发十万两,官府占三成,剩下三成留给晋州的士绅和商贾,按照十两军票七两银钱或粮食来准备。我们现在手中有多少钱粮?”
尹佳慧已经惊得长大了嘴,好半天才回道:“大人,加上马上要进来的四万两,钱粮倒是不止七万了,但市面上一下发行这么多军票,那不出问题啊?还有,职下一介女子,如何能担当那个银行的重任?望大人能够另选能人。”
“军票一直都是你在管,没人比你更熟悉了,李雍也会来帮你,让别人来,我还不放心。”
崔成焕说道:“大人,三十万两,这晋州城小人少,如何能吞得下?”
“没事,大部分军票都会作为大宗交易的庄票,被士绅和商贾们拿着,权当是我们和官府找他们借贷,反正又不用付利息。一些军票流入市面,正好把白银和制钱收回来。这回去大明,准备搞些大明的制钱和铜回来,我们除了发军票,还要发制钱,以后不仅晋州和泗川,凡是我们收复的地方,都要流通我们的军票和制钱。”
秦川又想了想,说道:“还有件事,以后不要再强行购买城里商贾们的货物了,从今天起,如果军中需要什么,就对外发布通告,邀约各商家前来竞卖,谁报价低,就采购谁的。当然质量也要保障,敢以次充好,拿假冒伪劣东西来蒙骗保民军的,以破坏抗战罪论处。”
李雍道:“如果商家们串通一气抬价,怎么办?”
“让中小商家和外地的商贾也来,另外,你那些士绅朋友也可以参与进来。”
“大人高见。”李雍佩服的说道,这秦川居然对商业也有一套,不愧是海商的传人。
“大军马上还要订购一大批军服、被服、帐篷、骡马、药材等军需,都可以用这个法子公开招商家来竞卖,以后就叫招标吧。至于兵器和火器,暂时还是由我们自己来造吧。现在你们看着钱多,这大军一动,大炮一响,那可是黄金万两,打仗,可不就是打的钱和粮吗。”
想想后来大明为这场长达七年的战争花了多少钱粮吧,从万历二十年到二十八年(1592年到1600年),万历三大征(主要花费还是在高丽战场上),共计花费军费1500万两,平均每年180万辆,同时每年全国的军饷开支还要八百多万两,而每年大明的财政收入是2000——2200万两左右,军费就占了近半。
不过万历还算明智,仗打赢了不说,还基本把财政维持住了,国家并未出现入不敷出的窘境。反观他那个“励精图治”的孙子崇祯,打个后金,动用的军队规模并不比高丽战争大,而每年光投入辽东的军费高达近千万两,到后期更是把国家几乎全部的2000余万两财政收入都投进这个无底洞,却换不来几具后金兵的手机,更换不来一场真正的胜利,只有两场忽悠似的“宁远大捷”和“宁锦大捷”,加起来斩首不到五百,合着每个首级价值几万两银子。而另一方面,田妃之父田宏遇以十万两购得陈圆圆,用来结交关宁大将吴三桂,东林党魁钱谦益更是出二十万两为名妓柳如是赎身,又花费五十万两在虞山为柳如是修筑别馆。这末代大明朝的钱到哪里去了,全天下人都知道,自然后来进京的李自成也知道。
秦川虽然叩头上鼓吹钱粮的重要性,但他心头却清楚,打仗的第一因素还是人,出来上面指挥战争的人外,下面广大的作为炮灰的普通士兵才是决定战争胜负的真正因素,没有这些士兵,那些丰功伟绩也只能是凭空的臆想。但他现在对普通士兵的生命已经没有多少感觉了,对他而言他们好像就是一些冰冷的数字,需要消耗多少钱粮、需要死伤多少才能打赢仗、以及还需要补充多少才能弥补损耗。他很担心,以后这些士兵就只能存在于他面前的一张张表格里面,他大笔一挥就能决定那些士兵的生死,而再也不会去想那些数字的背后,都是活生生的一条条年轻的生命。
“慈不掌兵啊。”秦川心中暗自叹道,但愿以后自己也不要成为一个没有丝毫感情的、冷酷的战争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