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八章商贾有请 - 碧海残阳 - 黄沙独行者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碧海残阳 >

第一百九十八章商贾有请

秦川和李华从李惟俭那里出来,就带着亲卫护着李华的车驾往郡守府而去,李惟俭则站在门口恭送。等他们走远了,李惟俭才微微的叹了口气,叫老仆阖上门,回屋去喝他的小米粥去,老仆见他嘴角还残留有墨渍,想提醒他,他却已经走进屋去了。

李惟俭进屋坐下,有心无肠的喝着稀粥,心中却在想着贞慎翁主李华的事,李华身份的真伪他并不怀疑,秦川虽然不认识,但李洸那边已经确认过了,同时郑嬷嬷此人,他原在京中虽然没见过,但也听闻过,而且这次翁主犒军,出手就是几千两银子的绸缎,自己却连一点金钱的意识都没有,如此大气和奢侈,确实也只有王家的子孙才有的气概。

现在的问题是秦川这路上肯定和李华发生了什么事情,而且李华对秦川的信赖,也可以说是依赖的程度已经超乎寻常了,而且从两人的态度上看,他俩似乎也习以为常了,这只能说明李华已经认定秦川了,而秦川好像却还是懵懵懂懂的,把翁主在当小女孩哄。李惟俭摇摇头,这秦川,不知从他师傅那里学了些什么,他好像对所有人都有一种天然的平等而又超然的感觉,不管是对高贵的翁主、大权在握的官员,还是对军中的士兵,甚至那些低下的辅兵和健妇,都有种一视同仁的态度,李惟俭很早就察觉到了这点。现在秦川又拿这种态度去对待翁主,让自小就生活在等级森严、上尊下卑环境中的小女孩,如何招架得住它的杀伤力。

李惟俭揉了揉太阳,发现端在手里的粥已经凉了,他心道,这秦川以后怎么个造化,看他自己的吧,这与秦川和翁主之间的瓜葛,他也只能看着,自己还是先把粥喝了睡觉去吧。

李惟俭喝饱了稀粥,踏踏实实睡觉去了,秦川却在遭受翁主李华的不停息的轰炸。他和李华从李惟俭那里告辞出来,刚骑上马,就被李华叫到车跟前,说是有事问他,让他骑马走在车旁。然后李华就像一只小麻雀似的,叽叽喳喳的开始问个不停,她什么都问,晋州的风土人情、抗击倭寇的战争态势、秦川以往的经历,特别是秦川自己吹的牛,说去过大明和南洋,这下李华更是刨根问了个底。秦川不得不绞尽脑汁从后世的记忆中,把相关片段提取出来应付李华,却没想到这下引起了李华更大的兴趣,李华哪里听闻过如此多的海外之事,像什么北京的紫禁城,从山海关到嘉峪关的万里长城,四川的三峡和黑白熊,长得像黑炭的昆仑奴,还有和猴子差别不大的南洋土著人,诸如此类。连一同坐在车中的郑嬷嬷听了都是目瞪口呆,她也算是见识较广的人,秦川说的这些很多她也没有听说过,就是她听说过的北京紫禁城,而秦川说起来就像是曾经亲自去过一样,她想,秦川这多半也是听人说的,不过秦川确实太能扯了。郑嬷嬷看看李华,完全就被吸引住了,她不好插嘴打断秦川和翁主的交谈,只能微微的摇摇头,听这二人天南海北的胡扯。

秦川却暗自想道,人家说得对啊,一个谎言就必须拿十个谎言来掩盖,李华再这样问下去,他搞不好就得把飞机、手机和互联网都说出来了,还是赶紧到地方吧,这郡守府离城门怎么这么远呢?

当然郡守府离城门并不太原,本来晋州城就不大,不多时一行人到了郡守府的后门,门口却停有几辆车,几个仆役正在从车上把绸缎往府里搬运,晋州郡守李泰也站在一旁,见翁主和秦川回来了,赶紧上前见礼:“臣晋州郡守李泰参见翁主殿下。”

李华下了车,说道:“李大人辛苦了,免礼。”

“谢翁主殿下。”

“李大人,这些绸缎都是本翁主订的?”

“是,殿下,徐大人还问这些绸缎够不够?”

李华想再要些,转眼却看见秦川做出了拒绝的表情,就说道:“烦劳徐大人和李大人费心了,这些绸缎足够了。”

“这是晋州上下的一点心意,翁主以后但凡还有什么需要,尽管告知小臣。”

“那就多谢李大人和晋州绅民了,晋州百姓有如此孝敬之心,本翁主实感欣慰,以后定会禀明父王。”

李泰又赶紧客气几句,这才和秦川一起把翁主等人恭送进门。李华一进大门,就再也按捺不住的对郑嬷嬷笑道:“嬷嬷,秦川真的去过哪些地方吗?”

郑嬷嬷道:“他年纪并不大,哪里能去那么多地方,多半也是听人说的吧。”

“但他说的就像亲身经历过的一样啊。”

“给他说那些事的人应该去过。”

李华突然又想起了李惟俭喝墨汁,就笑起来:“嬷嬷,那李惟俭老大人太可笑了,他是不是老昏了头,怎么喝起墨汁来?”

郑嬷嬷瞧着李华,叹口气说道:“翁主啊,你再长大几岁就知道了,那李大人哪里是老昏了头,是精明过度了。原来老身和你母妃教你的那些,你怎么都忘了?你是天家长女,金口一开,岂能说变就变。还有,你和秦大人现在是君臣,君臣之间不可过于亲近,否则会被他人瞧了去,生出闲言。”

李华却说:“嬷嬷,原来在来晋州的路上,怎么没有这么多规矩?”

“那时在逃难,而且你的身份也不能让外人知晓。现在到了晋州,你当然得恢复你翁主的身份,自然不能和那时相比。”

“我知道了,嬷嬷。”

郑嬷嬷叹道:“唉,有些事,你以后就明白了。”

李华却想起了明天还要拿绸缎去犒军,就说道:“嬷嬷,让他们找个裁缝来,做三面旗帜,还要把李惟俭大人写的字绣上去,算了,让他们绣两面吧,给秦川的那副‘靖海驱倭’本翁主亲自来绣。还有,明天也把裁缝带去秦川军中,给秦川量身材,做一件能防箭的绸缎内衣。”

郑嬷嬷还想说话,李华却催促起她来,让她赶紧去找人,郑嬷嬷没法,只得叫人去把管家找来商量,李华却带了两个侍女跑仓库去选绸缎去了。

此刻门外,秦川正准备和李泰打个招呼就回去,却被李泰叫住了:“秦大人请留步,本官还有事与秦大人商议。”

“李大人有何吩咐?”

“秦大人,这些绸缎,城中商贾听说是翁主用来犒劳保民军的,纷纷解囊捐赠,不费官府一两银钱。”

秦川吃了一惊,这些绸缎少说也值几千两银子了,连忙谢道:“那就麻烦李大人替下官感谢他们了。”

“还是请秦大人自己去感谢他们吧,明日午时,烦请秦大人屈尊赴宴,李雍知道地方,届时本官也要去,到时候就恭候大驾了。”

秦川心道,又是一座酒席要赴,好在此时高丽宴请的酒都是清酒,换茅台五粮液的话,秦川可就真来不起了,于是问道:“还请了徐大人和李惟俭大人吗?”

李泰说:“刚才本官就问了徐大人,他说今日喝多了,明日让我代劳,李惟俭大人也说年纪大了,不能连日喝酒,明日就你我,还有李雍。”

“那下官就恭敬不如从命了,明日定来赴宴。”

“好,到时候你我痛饮一杯。”

“下官一定奉陪。”

秦川与李泰又闲话了几句,这才话别,然后带着人第二次往东门而来。

出了城门,天色已经黄昏了,东门外的难民市镇又到了一天中最热闹的时候,城里的百姓和士兵络绎不绝的出城,他们先是把狭窄的大道挤满,然后又分流到各个酒肆饭馆中,当然最后他们肯定会汇聚到大大小小的赌档和窑子中去,用他们偷偷藏下来的私房钱,接济一下城外的同胞们。

秦川骑在马上,近旁大道上是川流不息的人群,远处则是星罗棋布的红灯笼,他心中暗自好笑,这是进了一个巨大的红灯区了,不禁想到是不是要效仿后世的大盖帽,时不时的搞场扫黄运动,挣些外快呢?罚款十两,禁闭一晚,家属领回去,但搞这个需要有派出所才行,靠军队,两眼一抹黑,扫谁?扫哪里?

他脑海里灵光突然一闪,对,派出所,这个城外的市镇有近两万人口,加上流动人口,相当于古代一个中型的城市了,却没有官方的衙门在管理,这里肯定已经诞生出地下的黑社会了。而一个地方要想长治久安,还必须要靠黑白两道的共同努力,光有黑不行,还必须要有白,回去就商议这事,这个难民市镇,不能落入黑帮分子手中了,但派谁来管这里呢?他手下除了李洸,还真没几个当地人士。

正当秦川骑在马上胡思乱想的时候,前面突然传来一阵骚动,就见一个人从小巷中跑出,后面还跟有几个拿棍棒的大汉,那人到了大道上,见行人众多,也不再跑,而是转身大骂起来:“宋黑虎,你不要欺人太甚,你他妈的耍老千讹了我大哥的钱,还想把我大哥的房子和媳妇讹走,现在还敢喊人来打老子。你也不看看,现在老子加入了保民军,你只要敢打,就来试试!”

那几个大汉见街上人多,自然不敢明目张胆的打人,其中一个回道:“李小二,你大哥自己好赌,没人强逼他来赌,输光了借钱又赌,这借钱还债天经地义,没钱拿房子和老婆抵债,这可是他亲手的借据,白纸黑字,童叟无欺,就是你们秦大人来了也得认。”

“宋黑虎,你狗日的下套诳我大哥,先做老千,再放高利贷,不就是想夺我嫂子吗?你休想!”

此时街上的人已经围成了圈,大家都在嘻嘻哈哈的看热闹,赌鬼倾家荡产的剧情,几乎每天都在上演,人们早已见惯不惊了,只不过今天这个来替兄弟打抱不平的家伙是保民军的人,这下有看头了。

秦川听了亲卫的禀报,皱了皱眉头,黑社会欺负到保民军士兵的头上,还真不能不管,他正要下令亲卫出动,却又打住了,他想看看那个叫李小二保民军的士兵是怎样应对这个事的。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