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章两个八人
秦川站在八个倭人的前面,居高临下的看着他们的后背和屁股,等了一会,才对他们说道:“你等在家乡也是做各自的营生,平常也是谋生不易,现在被藩主老爷们漂洋过海弄来高丽,替老爷们打仗,当初你们的老爷们是怎么给你们许诺的?”
八个倭都愣了一下,然后右首的井上次郎回道:“禀大人,五岛老爷许诺攻陷高丽后,给小人一块田地和房子,还要给几个高丽人当奴仆,另外所获的战利品,可以留下三成。”
秦川问道:“你等都是这般许诺的吗?”
两个战兵和两个船手众都说:“确实如此。”
三个辅兵却说:“五岛老爷除了允诺战利品外,没有许诺田地和房子,等打完仗后,小人还得回家乡去,而且小人连军饷也没有,只管饭。”
秦川道:“如果我现在放你们回去,继续和我军作战,你们觉得最后还能得到五岛老爷的承诺吗?”
井上次郎说道:“小人先前败于大人之手,为大人所擒,早已服顺。现在小人们已经知道大明参战了,这仗打下去,倭国再无胜算,小人有命回家乡都不错了,还奢望什么土地房屋和奴仆?还有那些掠来到战利品,这仗不知道还要打到什么时候,保不准明天就死了,这些东西多半也是带不回倭国的了。”
众降倭份份附和说道:“是啊,回去又得上阵打仗,打高丽人还差不多,打大明,终究一个死。”
这个时代的大明在东亚,宛如高山一样的存在,稍微知道点外面世界的人,都不会认为与大明为敌会有胜算,就是在倭国内部,可以说除了丰臣秀吉一个人,所有人都不看好这场入侵高丽的战争,甚至连丰臣秀吉的母亲,八十岁的大政所都认为儿子发动侵朝战争是脑子抽风了。当然丰臣秀吉发动战争,一方面确实自己脑袋有些发烧了,另一方面却是出于更现实的目的,即为了巩固国内的统治、消耗那些根本就不安分的地方豪杰与更庞大的武士阶层的力量,实际上他的最低目标是夺取高丽,迫使大明承认即成事实。而他手下那些在高丽作战的将领们的目标更低,只要求大明同意将高丽南北分割,他们占据南方,至于北方,大明可以自己占领,或是继续让高丽王室统治,后来沈惟敬和小西行正的谈判基础也于此,只不过大明的万历皇帝和朝廷决不同意,最后谈判破裂,沈惟敬和指示他谈判的兵部尚书石星成了替罪羊。
至于倭国参战的中下层官兵,像稻田利吉和井上次郎之流的武士、浪人,都想着靠战功和掠夺来改变人生,他们是最积极的战争力量,同时也是倭国国内最不安分的人群,这帮人在倭国内战结束后,根本就不愿意放下刀剑拿起锄头,已经严重威胁到倭国的和谐安定,丰臣秀吉发动战争,很大原因就是为了消耗他们、安置他们。而且当时倭国还没有什么“武士道”的愚忠精神,天皇更是被他们所瞧不起,浪人和武士们对领主和将军们毫无忠诚度,非常类似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士”人,大有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的气概,他们不会为了领主和将军的宏伟志向而卖命,只会为了自己的出人头地和荣华富贵卖命,故而成为了倭国国内最危险的因素。丰臣秀吉结束了国内战争,让这些人没有了上升的通道,这些人很可能会把目标针对他,于是他只能继续发动战争,把这帮人弄到国外去,要么死在外面,要么夺取新的土地安置他们,总之他们最好都不要回国来。
实际上倭国民间的好勇斗狠之风,一直延续到二十世纪,最后这些穿着现代军服的古老武士和浪人们甚至窃取了倭国政权,把倭国最终变成了他们理想的国度——军国主义国家,然后狂妄的向全世界开战,直到挨了两颗原子弹。
而倭军中其余的普通士兵,则没有多大的上进心,他们都是被领主们强征来的,他们靠着领主的土地养活一家老小,不能不来,与武士和浪人相比,他们见识浅薄,武艺不精,很难在战争中得到升迁。同时他们又不像武士和浪人那样,有专业的战争手艺而能担任一定的官职,他们却只能充当最廉价的战争消耗品,几次激烈的战斗下来,能活着都是万幸了,成为幸存者回到家乡,是他们中间绝大部分人的期望。现在这场高丽战争由于大明的卷入,他们已经看不到了尽头,也就是说他们注定都要死在高丽了,与其这样,还不如呆在晋州坐等战争结束。
这时,秦川又毫不客气的点了他们的穴位:“还有,你们回去后,还能当上像稻田这样的官吗?或者说,还能够活多久呢?”
降倭们这回沉默了,以前在倭国打内仗,立功升官还不是件很困难的事,那时的藩主们要靠人卖命来保住自己的地盘,不仅对兵士们很优待,同时也对下面敞开了上升的通道。另外当时的战事也总是打打停停,作战并不甚惨烈,兵士们生存下来的机率很大,像丰臣秀吉的九州征伐战,二三十万人的大战,最后死了不到两千人,立功升官的都不止这个数,基本弄个首级都能立功升官,辅兵成正兵,正兵成武士,武士成官佐。
但来到高丽后,杀个高丽人已经不是什么大事了,一仗下来,高丽人的首级堆成了山,但除了给些赏银,有几个普通兵士升了官的?原来在国内打仗,立了功不仅升官发财,还要给土地的,现在高丽的土地即便给来,又有何用?而且和大明交上手,这战争不知要拖到猴年马月,大家的小命迟早丢掉,不像在国内,见势不妙要么逃回家乡,要么倒戈,都能活下来,在高丽这里,投降高丽人,不是被杀就是变成奴隶,至于逃?又往哪里逃?
“在我这里,替我效力,你们也许还是会死,但你们替我立下的功劳,我会给你们相应的赏赐。这些赏赐在战后,你们可以带回家乡,如果你们战死了,我会让稻田记录下你们的家人所在,战后会将这些你们拿命换来的财物转送于你们的家人。我秦川在这里对天发誓,如有背誓,天打雷劈!”
倭兵们都震惊了,还没有哪个官老爷为他们起过誓,这高丽的大官秦大人居然能为他们这些俘虏发誓,要知道在古时发誓,可不是一件稀松平常的事,古人可不是什么唯物主义者,他们都是相信举头三尺有神灵的。
“同样,如果你们想和稻田一样,在我保民军中得到升迁,我也不会让你们失望,当然前提是你们必须尽心为我效力,甚至不惜你们的性命!”
浪人出身的井上次郎等的就是这句话,秦川一说完,他马上第一个叩头说道:“小人愿为为大人效死,从此之后,决无二心,如有背弃,万刃加身!”
秦川一看,又是一个稻田这类的人才,看来倭国的浪人个个都是野心分子,不过也是,如果甘心劳作的人,又怎么会离家去当浪人呢?
井上次郎一带头,剩下的七人也纷纷赌咒发誓,要为秦大人赴汤蹈火。秦川满意的点点头,实际上,今天有谁不愿意干的,他立马就会让这人消失,这支暗影小队的存在,是绝对不允许走漏半点风声的。
“以后就是稻田利吉带领你们,井上次郎为副,只听我一人之令。跟着就有件事要让你们做,做好了,全部转为我保民军兵士,井上按队长待遇,其余人等按正兵待遇,以后再有功劳,酌情升迁。”
“谢大人!”
“在这里替我效力,须得管住你们的嘴,大明有句谚语,祸从口出,我不希望你们中间有人为此而付出不应该的代价。”
稻田接着也说道:“我们这支队伍乃是秦大人之心腹,你们中任何人都不得透露半点风声,不管是这支小队,还是做的事,否则我稻田第一个会拿下他的项上人头!”
“小人谨记!”
秦川对稻田吩咐道:“你去找老崔,以探究倭军战法为由,在营中单辟出一块地方,将这八人另行安置,不得让他人进入,也不能和他人接触。你和井上负责训练,有事做就出动,平时不准外出,饮食管够,每十日可以让营外的女人来一次,但不得和那些女人瓜葛。”
“遵令,大人。”
“好,让他们可以散了,你跟我走。”
“是,大人。”
秦川又对稻田说道:“还有,我让你另外找的负责打探消息的倭人,也按战兵待遇,不过就不单独弄出来了,也要让他们守口如瓶,不仅要出去打探外面的消息,还要留意俘虏中间的消息,有什么事,要及时报上来。”
“是,大人。”
“这两处人手,不得让他人知晓,只听我一人之命,所需钱物耗费,直接报到我这里。”秦川边说边走出俘虏营,却看见姜二和李雍正在门口等他。
李雍见秦川出来,赶紧上前见礼,说道:“大人,职下见那八人,是因为有些是职下看着长大的子侄,必须叮嘱他们注意军中规矩……”
秦川道:“我知道了,走,过去看看他们。对了,早上你去见了徐元礼吗?”
“没有,是李惟俭来找的职下,说徐大人今日要为大人洗尘,昨日念大人长途归来,太过劳累。”
“昨日那些士绅呢?”
“都已回去了,原来他们都住在城里,后来见倭寇不来了,又都回田庄去了。”
“今年秋粮收获,跟他们打好招呼了吗?”
“和夏收一样,都听我们的调遣。”
“他们拿粮食兑换我军的军票,到其它地方也买不到东西,你还是鼓动他们都参与对大明的贸易吧,大明那边的货品多,市面上的制钱和白银也多。”
“只要海上风险小,他们都愿意的。”
秦川宇李雍一路说着话,又回到了大帐前面,秦川老远就看到八个年轻的后生挺直的站在帐前,右首当先的正是邓禺的孙子,邓一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