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三章社会规则
秦川听李惟俭说他与尹佳慧的亲事要拖延下去,一下就急了,李惟俭赶紧给他解释,这官宦大户人家的闺女,可不是那么好娶的,必须严格按照礼制把所有流程走完,特别是需要女方家族的同意,否则就是违礼,女方会被认作私通私奔,轻则逐出家谱,重则浸猪笼(如果高丽有这个陋习的话),当然秦川手头有兵,尹家人不敢来捉尹佳慧浸猪笼,但逐出家谱是板上钉钉的了。
想起后世男女之间的随意和随便,闪婚闪崩家常便饭,古人对于婚姻的观念简直就带有神圣的色彩,家国天下,家,确实是国之根本,秦川也不禁暗自嗟叹,原来自己也和女友滚了两年床单,不仅没扯证,最后还说散就散,不管是他还是女方,对此都认为理所当然,在后世人眼中,婚姻怕是连那张纸都不如。还好来到这个时代,他处于本能性的对女性的尊重,对尹佳慧没有行非分非礼之事,否则尹佳慧到现在,也许人不会自尽,但心肯定死了。
古时的礼,可不是现代人所想的仅仅只是人际交往的礼貌,以及社会舆论和公德,而是涵盖社会方方面面的俗成规则,相当于“法”的补充,古时的社会实际上是所谓的“礼法社会”。“非礼勿视、非礼勿为”,“礼”所包括的内容实际上要远远大于“法”,“法”被政府所掌控,而政府的权力基本都到县级为止,可以说“法”不下乡,基层全是靠士绅、乡老、家族通过“礼”来维持的,几千年来中华文化圈的范围之内,都是如此。别说小小的军头秦川,就是历代的皇帝都不敢触碰这个“礼”,反而还需要靠“礼”来维系他们的统治基础,而这个“礼”正是两千年前由孔子首倡,并在随后历史进程中得到不断完善,最终成为维系和传承中华文明的内在强大纽带。
秦川所在后世,由于几次翻天覆地的大革命,各种西方思想(诸如民主、科学、资本主义、社会主义,等等)早已把“礼法”的根基——儒家打垮了,自然也打垮了华夏的“礼法”社会。当维系全民信仰的某某主义也崩溃之后,剩下的就只有赤裸裸的物质主义了,社会变得比资本主义社会还要现实和冷酷,而人与人之间也只能完全依靠国家的“法”来约束,即所谓的“法制社会”,而这又使得国家机器空前膨胀,政府对社会方方面面的控制力度和深度也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其实这种社会模式,曾经在两千年前也短暂的存在过,那就是秦朝。
秦川既不是皇帝,也不是伟人,自然无法对抗强大的“礼法社会”,他只能选择妥协,他决定尽快找到李舜臣,派人乘船到北方去寻找尹佳慧的爷爷,把这门亲事搞定,免得夜长梦多生出枝节来。而他不知道的是,现在尹佳慧的祖父尹元康,正坐船乘风破浪的往南边来了。
秦川走到府衙大门,和李惟见告辞之后,突然又想去看看贞慎翁主李华,跟她打个招呼然后再回城外的军营去,因为他估计以后恐再难见到这个小翁主了。于是他就找了个侍从领着到后衙去,这次应该不会再撞破翁主洗澡了,徐元礼买的那些侍女和仆从肯定不敢像保民军的那些健妇一样大大咧咧。
后衙的月门有几个兵士在守着,秦川老老实实等在这里让人进去通报。不大会,郑爽的媳妇出来了,给秦川道了个福,领着秦川进去,秦川本想问她一些事,但又不好开口,就跟在她后面默默的往里走。
李华并没有没睡多久,就在梦中醒来了,跟着秦川行军,一路都提心吊胆的,她现在还不习惯舒坦的在床上睡觉。她一醒,郑嬷嬷也醒了,两人现在都养成了在睡觉中警醒的习惯。
“嬷嬷,我睡了多久了?她们洗澡水烧好了吗?”
“嗯,没睡多久,天色还不怎么晚,老身这就出去看看洗澡水烧好没有。”
“嬷嬷,让她们先弄点吃的过来。”
“知道了,翁主。”
但郑嬷嬷刚出去,又转了回来:“翁主,那秦川在月门外,想见你呢,见不见?”
“干么不见!让他进来。”李华脱口而出,但又觉得有点不妥,问郑嬷嬷:“我可以见他吗?好像原来在宫中,我母妃都是不能不经父王允许见大臣的。”
“翁主,这里又不是王宫,你见他也不是一回两回了,他还……,恕老身多嘴,掌嘴,该掌嘴。”
“哎呀,嬷嬷你说那里去了,那事不准再说。你让他进来吧,看看他有什么事。”
“好,老身这就出去叫人领他进来。”
秦川进了后衙,原来这地方他也经常来,不过是来见徐元礼,现在这里已经是三易其主了。他发现这院中的侍女和仆从非常知礼,而且人人都像很忙碌的样子,根本就不是原来保民军那些健妇所能比的,那些健妇居然能在翁主洗澡时睡大觉,让秦川撞破了李华出浴,给秦川找了个不大不小的麻烦。
这回李华和郑嬷嬷是在门外的屋檐下接见秦川的,这样秦川就只能站在屋前的台阶下,王家和臣仆的等级就在这几级台阶上体现出来。
秦川行了大礼,还没开口,李华就说道:“秦大人免礼,这一路全赖秦大人护驾,本翁主才得以平安到达晋州,秦大人劳苦功高,本翁主日后定会禀明父王,给秦大人请赏报功。秦大人此来,是要回营去了吗?”
“臣离开晋州多日,军中诸多事务还需臣去处置,恕不能再侍奉翁主殿下。”秦川暗道,现在的李华还是守礼的,不像先前在城外那样兜头就朝尹佳慧开炮。
然而李华背诵完郑嬷嬷教给她的套话后,话锋立马一转,小女孩脾气跟着又来了:“秦大人,你路上不是说要给我讲大明和南样的趣事吗?你怎么没给嬷嬷说?你回晋州了,想必这段日子不会再出远门了,得空讲给嬷嬷听,嬷嬷好再讲给我听,我在这晋州城里,也没个兄弟姊妹,很烦闷的,要不然你让尹姐姐时常来陪我也行。”
秦川脸上的黑线马上下来了,他望了望一旁的郑嬷嬷,郑嬷嬷朝他微微作个姿势,表示自己也很无辜。秦川见周围有这么多人在看着,也不能煞了翁主的面子,只得先应承下来:“翁主所托,臣自当竭力。若日后翁主还有什么吩咐,可教人来唤臣。”
随后,李华又按照郑嬷嬷教的套话一板一眼和秦川对话,这个小王女对这种君臣之间的奏对倒是学得很快,端庄起来就完全不像一个才十二三岁的小女孩。秦川心道,这古时的女孩都一个个早熟吗?尹佳慧如此,李华也如此,都说穷人家的还在早当家,这富贵人家的孩子其实更早就成熟起来了。
秦川告辞后,又出来到府衙的大门口,却发现李雍在外面等着他,李雍上前说道:“大人,今晚城中几个士绅要请你赴宴。”
“请了徐大人、两位李大人没有?”
“没有,算是家宴。”
“今晚我还要回军营去,怕是不能赴他们的宴了。”
“大人,这几人是晋州城外最大的几家豪绅,他们和职下的土地占了晋州的一大半,还都是抗战协会的理事,下面的乡兵大半是他们的佃户和奴仆。”
原来是晋州的垄断地主阶级啊,上次开了抗战大会后,秦川就急匆匆的去泗川了,然后又急匆匆的北上勤王了,还没来得及和这些人做深入交流,而这些人,才是晋州的真正主人。徐元礼等官员表面上看是一方的主政,但实际上也就是个流官,最多几年就要走人,他秦川想要在这里生根,只要他不搞阶级斗争、不搞社会大革命、也不搞种族大屠杀,那就必须取得这些人的支持,并成为这些人的利益代言人。
丰臣秀吉为什么最终会在高丽失败,就是他想用倭国的武士来取代这些人,而不想和这些人达成妥协和同盟,这些人自然会强烈的反弹,并裹挟整个高丽国家的人力物力资源来对抗倭军,自己的朝廷不行,那就找大明,总之不打跑倭寇绝不罢休。而三百年后的甲午战争,倭国却能迅速吞并高丽,则是通过扶持兴宣大院君,分化和拉拢了高丽的部分上层统治阶级,后来又扶持培养起大量“朝奸”,从而控制住了高丽社会的各个层面,最终使得倭国对高丽的统治一直延续到二战结束。
古今中外,任何外来者想征服某个民族,除非外来者能把整个被征服民族灭绝,否则就只有和被征服民族的一部分人达成合作,并通过他们来掌控被征服民族的其他人。而这些愿意与外来入侵者合作的人,却往往都是原来的统治阶级,因为他们家大业大,最舍不得放弃自己的既得利益,如果不能赶走入侵者,那么慈禧老妖的“谅中华之力结诸国之欢心”也就是不二的选择了。看看后世的八年抗战,曲线救国者无一不是裆国的巨首栋梁和干才,即便基层的维持会,也都是原来的乡老士绅在出面维持。
而秦川作为时光机器中突发的一个病毒程序,植入到这个时段的高丽国,也逐渐看清了这个国度、乃至这个时代深层次的运作模式,如果不想被淘汰出去,那就必须遵循这个模式的运作规则,并通过这个模式来壮大自己的力量,直到将来某一天,他能够改变甚至废除这个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