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机密
我接过那张vcd,却没有看到封面有什么内容,师父让我打开书房的一台电脑,道:“今晚学习的课程,就是这张碟子了。”
我半信半疑的打开电脑,将那张vcd光盘放到光驱中,在电脑上点开,却发现是一张评书的音频。
我不解道:“师父,你给我听评书干吗?”
师父道:“你耐心听完再说吧!”
我对这些相声、小品、评书之类的曲艺并不感兴趣,但师父既然布置了任务,我只能耐着性子听下去。
那评书初听索然无味,听着听着,我却听入了迷,也知道了师父让我听评书的原因。
这张评书故事的名字叫做《红娘子救李岩》,说的就是红家的故事。
评书的内容讲得就是师父所处的那个年代。崇祯末年,河南杞县有一读书人,名叫李信,家道殷富,仗义疏财,在乡里中享有很高的威望。红娘子原名刑红娘,只是一江湖卖艺女。
那一年河南大旱,杞县县令无视百姓的疾苦催征钱粮,李岩作了一首《劝赈歌》,为杞县百姓请命。官府以“谋叛”罪将李信下狱。红娘子闻讯,带领义军攻打杞县,救出李信。两人两情相悦,结为伉俪,从此,李信更名为李岩,与红娘子一起投奔了闯王李自成,成为闯王的谋臣和得力将领,红娘子也成为大顺起义军的一员女将,屡建战功。
然而,闯军入驻京城之后,李信竟然被听信谗言的闯王所杀,在外征战的红娘子听闻丈夫冤死的消息,悲愤交加,调兵攻打大顺军队,最后不知所终。
我听完了评书,感慨颇多,半响,问道:“师父,这红家,是不是就是红娘子的后代?”
师父点点头,道:“是的,李信红娘子的故事史学多有争议,有真有假,多有猜测,他们自然不知道他们的真实结局,因为这是我大顺军的最高机密。”
“什么机密?”我好奇道。
师父看着我道:“这评书故事中有两件事说得不准确。”
“哪两件事?”
师父道:“第一,是李岩根本就没有死!”
“没死?不是说闯王听信了牛金星的谗言吗?”
师父摇摇头道:“李岩是闯王最重要的谋臣之一,闯王怎么可能会因为别人的一面之辞,就处死李岩呢。当时大顺军之所以对外宣称处死李岩,只是闯王的障眼法罢了!”
师父道:“因为只有死人,才能在大顺之外秘密处理调动而不为世人所知,这是我大顺军高层的最大秘密,也一直是历代史学家未曾料想的谜团。”
师父又道:“那时吴三桂投清,大顺军又忽然闹起了鼠疫,闯王知道败局已定,京城绝不可守得住。便私下里让自己最信任、最沉稳的谋臣李岩化名野拂,寻求退路,九宫十三寨后来的格局,就是那李岩一手运筹帷幄,他还成为第一任奉天玉大将军,将大顺军的大量的军饷、国库、珍宝、兵器藏匿在深山老林之中,以谋求大顺的东山再起。这就是赫赫有名的闯王藏宝。”
我不禁好奇道:“那后来呢?那藏宝还在吗?”
师父道:“九宫十三寨的野长老,就是野拂也就是李信的后人,整个九宫村,只有他那一支知晓闯王藏宝的秘密。”
我道:“那万一这野家的后人偷偷带着藏宝逃出九宫村呢!”
师父道:“不会,野家的人世袭护村长老,从来都没有出过九宫村。”
“为什么?”
师父苦笑一下,道:“因为红娘子的后人——红家。”
“因为红家?”
师父道:“评书说得不准的第二件事,便是这红娘子,也不是不知所终,而是一再都藏匿于世。”
他感叹道:“要说这李信也是愚忠,他从事的虽是绝密的事情,但是却连自己的妻子红娘子也隐瞒得死死的。那红娘子得知自己丈夫被冤杀的假消息,悲愤交加,以为李信真的被冤杀,红娘子本就是性格刚烈之人,立马调转本部兵马与闯王的大顺军死战,誓要为丈夫报仇。”
师父道:“那几战杀红了眼,双方都有死伤,红娘子的队伍夹在大顺军队和清军的夹击之下,异常残酷艰苦。待到李信回过神来,想要和妻子说明真相,局势已经一发不可收拾了。”
“九宫十三寨安顿好了之后,李信终于将消息传给妻子红娘子,可是红娘子得知真相之后,不喜反怒,因爱生恨,怨恨李信连妻子都隐瞒,誓言要和李信恩断义绝,从此野家、红家的后代,世代恩恩怨怨。”
师父长叹一声:“原本世人眼中的神仙伉俪,却成为不相往来的世代仇人,这些又岂是那些史学家和小说家所能料想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