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嫉妒
纳征后就剩请期、亲迎,请期安排在黛玉回京后,十二月里,亲迎则是明年春天的事了,看似还有几个月,算算时间,也不过弹指而已。
八月底,送女儿登上南下的船后返回府中,府里看着与往常没甚变化,但李之戎就是觉得心里空落落的。
穆子延、卫晚、赵雪刀等人到了姑苏后,就会按照既定计划,南下的南下,北上的北上。穆子延和卫晚的行程尤其危险,李之戎每天都指着李凤清那里的消息聊以自慰,其实那消息也就是简简单单的公务汇报,行程如何,做了什么,完成了什么,需要什么帮忙,并不提私人的事,家书走驿站传回来极慢,一两月才有一封送到,李之戎盼到黛玉回转,也只盼到了两封家书。
黛玉南下扫墓祭祖,全程由雪刀护送,虽然水上不同船,登岸不同住,只因队伍里有对方在,心情便格外不同。有时过荒野之处,赵雪刀上岸打猎,猎到一只野鸡一只野兔,也要巴巴地送到黛玉船上来。黛玉在泊舟时垂钓,偶有所获,即使是只是个两寸长的鱼瓜儿,也会送到雪刀那边去,赵雪刀每每被一群损友打趣,竟也磨出了城墙厚的脸皮,等到了姑苏地界,任他们怎样取笑,赵雪刀都能拿出一脸“我夫人如此贤惠我骄傲”“我夫人这么能干我自豪”“你们的嫉妒我就收下了放心我是绝对不会因为你们的夫人没我的好就讽刺你们的”,十分讨打。
到了姑苏林氏,又是一番气象,水乡如画,山水之中藏着书香世家,人人乐于读书,村村学塾兴旺,黛玉为林氏家塾一年就会扔进上万银子,这次来,见父母墓地照料得极好,十分感动,转手又买了一批祭田,除了供给宗族,剩下的都与家塾做添头。林氏族人感恩不尽,命族中学子一一前来与黛玉道谢,黛玉拒了他们的回礼,只说有一二学子学有所成,便是功德无量,万般嘱咐林氏族老,不论将来如何,不可怠惰了书院,林家人欣然答允,后来果又加强了对书院的控制,确实查出了些风气不好的书院,迅速处理得干干净净,此后更加注意书院的情况。正如黛玉所言,祭田、族学、宗祠,才是家族的立足根本,这三件事,必须时时刻刻记在心里才是。
从林家离开后,李抚旻等人在黛玉的指引下,在姑苏扬州一带徘徊了些日子,回程路上,李抚旻与黛玉对弈打发时间,道:“江南的学风实在厉害,我以为京城书院林立,学子众多,已是文魁之省了,未料到姑苏学风更盛,以至于林家守门之人,也能引经据典,士子辩论不拘地点,旁征博引,张口就来,实在令人羡慕。”
“自六朝来便如此,不足为奇。兄长若羡慕,多支持京中的书院,不出三十年,必见成效。”
“确有此打算,回京就说与父亲知道。妹妹说祭田、族学、宗祠是一族的立足之本,宗祠事,我略知一二,祭田、族学却有如何说法?”
“祭田不论发生何种变故,皆属宗族所有,祭田丰厚,即便抄了家,也有复起的资本;族学为一族教育人才,又将教育出来的人才团聚在一起,高至入仕,低至躬耕,无族学,纵有一两个拔尖的,却如何报至一族身上呢?这里头的道理我也不十分明了,想来叔父是明了的,兄长且向叔父询问罢。这一局,却是我赢了,承让。”
李抚旻虽败犹喜,他较黛玉长一岁,虽然不一定比她灵透,于这件事上却也有些心得,刚才不过故意考她而已,听她如此回答,很为赵雪刀高兴了一阵,有妻如此,何愁赵家不兴?至少避免了赵雪刀为家事耽搁精神气力,浪费了一身好天赋。
黛玉等打江南回转,回到京里正好赶上李之戎的三十八岁生辰,李凤清对几个孩子的知情识趣十分满意,口头褒奖了数回,到李之戎过生辰的正日子,还准许他们出宫向伯父贺寿。这也是黛玉出阁前最后一次为养父操持寿宴,里里外外上上下下无不极尽妥帖。赵力将与夫人秦氏登门贺寿,对黛玉的理家能力大为称赞,秦氏原想着那样的品貌嫁妆地位,纵然手段有些不足意也无妨,谁家舍得让这样灵透的女孩子去操持家务,每日在家长里短中度日?偏黛玉在这件事上也无可挑剔,秦氏便暗暗想到,有这样持家的本事,她父亲对她又言听计从,她是顺心遂意惯了的,只怕将来家中必有管家之争,赵家家大业大人口众多,勾心斗角的事不知有多少,还是婆婆河阳公主的打算最合适,长子袭爵,长子媳妇理所应当地管家,赵雪刀分府另过,黛玉自然就可以当他们自己的家,按照她知道的黛玉的嫁妆和婆婆给孙子准备的体己推算,黛玉当家手里攥着的钱财人权,还不一定比袭爵的长子一房少,反而因为没有掣肘,可以随心所欲,爱怎么折腾就怎么折腾,小日子还能更自在些。这样想一想,秦氏放了心,一门心思等着把小儿媳妇娶进门来,她从此后可以不必再为子女劳心劳力了,随他们自己去过吧。
来来往往的女眷或多或少地带点酸溜溜地恭喜秦氏,多好的儿媳啊!当初李之戎挑女婿挑到眼花也没挑出个好的来,固然是因为他眼光高,也是因为真正的好人家舍不得好孩子娶不尴不尬的废皇子的养女,现在一瞧无不悔断肠。
秦氏就着满堂羡慕嫉妒恨的目光美美地吃了两碗饭,至傍晚撤了筵席,各人纷纷告辞离开,秦氏最后走,临走从丫鬟手里接下一个小匣子,亲手打开来给黛玉看:“公主,我昨儿拜佛回来路上,珠玉堂的老板娘特意和我推荐的这个,我一看,好多年没见过这样的颜色了,虽然小了点,毕竟难得,是以我还是买了回来。我戴不上,颜色也太嫩俏,我估摸着你用正好,看看合适不。”
匣子里一个口径极小的镯子,碧汪汪像一片清澈宁静的湖水,并不过分幽深,绿得舒心。黛玉口称不敢受,到底被黄氏套上了镯子,镯子不大不小正正好,衬得她的皓腕如凝霜雪。
“果然没看错,大小颜色都合适。你不知道,我膝下有三个儿子,却没有一个女儿,想找人聊聊首饰逛逛铺子,都没人陪。老的呢只会说要买什么账上支钱别怕花,小的连个美丑妍媸都分不清,无趣之极。现在我那儿就我一个人,也没什么事,你若有时间,就过来我这边看看我,横竖就隔一条街,一盏茶能走个来回。”
“夫人不嫌我吵闹,我一定隔三差五地去烦夫人。”
“那我就等着你来。你若让我白等,我就哭给你看。今儿风大,公主请留步,就送到这里。”
“夫人慢走,一路小心。”
送走了秦氏,黛玉回转身换了身衣服往父亲房里请安。李凤清此时也还在上房,正拉拉扯扯地要带李凤清进宫,李凤清因为嫁女的缘故,已经有段日子没进宫留宿了,李凤清今天喝了几口酒,趁着酒兴非腻着不走,李之戎琢磨着要不一巴掌拍晕算了?反正醒着也丢人。正想着,黛玉就来了,李之戎暗示才俊等人留住李凤清,自己起身到正屋里见女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