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思乡
卫兵看向他的眼睛里充满了希望的光亮,在他们这些底层士兵心里,公主是至高无上的存在,甚至能够超越这个国朝的皇帝。
他不知道该如何回应卫兵的话,只能岔开这个话题,“那那些俘虏要怎么处置?”
“杀了呗,放五千人回去,其余的都要杀了。”
他抿唇不语,沉吟了一会儿,到最后还是松开了唇,“那现在战况如何了?”
“因为突厥人想捡漏,现在匈奴和突厥关系势同水火,女真也推翻了和匈奴人的同盟,其余那些部落也不声不响的撤了。”
“那我们是赢了吗?”
“是啊!公子你都不知道,你都昏迷了三天了,现在战事都已经在收尾了。”
他一愣,不可思议的看着卫兵,“三天?我昏了三天?”
“是啊!公子从漠翰林回来就重伤昏迷了三天,公主除了在城楼上部署战事,就是在这里照顾公子,我们都说公子好福气嘞!”
他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他竟然昏了三天,公主竟然还照顾了他三天。
卫兵见他一副不可置信的样子,以为他是不相信自己说的话,又再次强调了一遍来证明自己没有骗他。
战场上的局势瞬息万变,他昏的这三天局势都不知变了几场了。
就在他还在发愣的时候一个婢女端着药进来了,卫兵看见了,赶忙起身小心的接过婢女手里的托盘。
又小心翼翼的把托盘放在床边的矮柜上,淡青色的瓷碗里装着浓郁黝黑的药汤,药汤飘来的味道苦的让人舌头发涩。
“城里的疫病怎么样了?”
他看见药汤,突然想起城里的疫病,赶紧问卫兵城里的情况。
“御医从宫里带来以前旧时疫的方子,试了好多次,药换来换去的,才得出了现在这个可以治疫病的方子,虽然好的慢,但也算是有救了。”
他闻言松了一口气,“那就好。”
卫兵从桌上拿来一把蒲扇,轻轻的扇凉那碗药,他别开头去,卫兵以为他是嫌药汤的苦味难闻,特意换了个方向扇。
“我这药…日日都要喝吗?”
“是啊,御医说了,公子身上的伤喝了药能好的快些。”
还不等他问,卫兵就继续补充道,“公子昏迷的时候,都是公主给喂的药,这药一日要喝三次才有用,不过那个御医也真是厉害,公子现在醒来就能坐的起来了。”
“公子当时就像个血人一样,身上裂的口子就像是少了块肉似的,可吓人了,御医都不敢保证能救的活公子,公主把所有御医都叫来了,拿剑横在他们脖子上。”
“公子要是今天还未醒,那些御医都说了,就算是公主拿九族的性命逼迫,他们也救不了公子了。”
卫兵放下蒲扇,摸了摸碗壁,感觉温度差不多了,才端起来把药送到他嘴边,他才喝了一口就下意识的扭头把药吐出来了。
又苦又臭,就算把药吐出来,也还是满嘴的苦味,苦的让他胃里都有些翻江倒海,忍不住想要干呕。
卫兵光是闻着这药味也知道这药难喝,见他把药吐出来,赶紧把碗放回去,拿了一旁的帕子给他擦嘴。
“公子啊,良药苦口啊!忍忍吧,忍忍就过去了,眼睛一闭,鼻子一掐就喝下去了。”
他看着那碗药汤,果真是又臭又苦,难以下咽。
这碗药是公主给的,再难喝也要喝下去,他深吸了一口气,卫兵见状立刻端起那碗药送到他嘴边。
他闭着眼睛一口气把药喝下去,苦涩的药汤经过他的喉咙流向他的胃,一碗药汤喝下去,苦的他滴下了两滴泪。
卫兵以为是自己把碗倾斜的太过,让他扯到了伤口,立刻紧张的起身查看他的伤口,见伤口并无撕裂出血后,卫兵才松了口气坐回凳子上。
刚刚坐回凳子上的卫兵,突然想起了什么,一拍大腿,起身走向桌子,捧来了一个盒子。
卫兵坐回凳子上,把盒子放在腿上,揭开盖子,里面是各种果脯。
“边疆这种地方,什么没有,这些甜甜的果脯最多了,这里的果脯比都城里的还要好吃,尤其是乌梅,酸酸甜甜的,喝完苦药,含一块乌梅是最好的了。”
卫兵拿起夹子,夹了一块乌梅送到他嘴边,他张口含住那块乌梅,确实比都城里的要好吃,都城里的乌梅太酸了。
酸的让人五官都皱到一起,还能把人的眼泪给酸出来。
“是比都城里的要好吃。”
卫兵听了他的话,立刻露出得意的神色,“是吧!”
“公子还要吃吗?”
“不用了,放回去吧。”
卫兵放下夹子,把果脯盒的盖子重新盖上,放回到桌上。
这个卫兵性子很活泼,大约他这个年纪的少年都是如此。
卫兵想和他多说些话,但又怕他累着,但是就这么坐着,又怕他无聊。
卫兵从怀里掏出一个排箫,“我娘以前是杨江城里的乐伎,最会吹排箫了,小时候我娘就常常教我吹排箫。”
“我最会吹的一首曲子,是我娘编的曲子,这是我娘特意编来哄我的曲子,小时候我跟着我娘坐在屋前的院子里学这首曲子,我爹就坐在一边编明天要卖的竹筐…”
卫兵说着眼眶就有些泛红,卫兵吐出一口气又重新振作起来,“我吹给公子听听吧,虽然不及都城里的乐曲,但也算是给公子解解闷。”
“…好。”
卫兵双手拿着排箫放到嘴边,轻轻的吹响排箫,箫声如同夏夜的晚风一样,风声温柔动听,见证了母亲对孩子的爱。
一曲温柔平缓的箫声,可以哄睡摇篮里的孩儿,可以抚平躁动贪玩孩子的心,更可以慰籍千里之外游子的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