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一次侥幸
第三十七章一次侥幸
无论在怎样严酷的年月里,人世间都存有温暖和同情。
我住的城市三面靠海,海里生长着海参、海胆、鲍鱼等海珍品。
常言说:靠山吃山,靠海吃海。为此在久远的年代里就派生出一个勇敢的行当“海碰子”。海碰子是辽东半岛的“特产”,全是剃着短短刺锅子头(北京称寸头)的男子汉j他们手持自制的锋利鱼枪,脚穿橡皮鸭蹼,凭着一口气量,赤身裸体地潜进冰冷的海底,在犬牙交错的暗礁丛里捕捉各种海珍品。海浪在你周围狂轰滥炸,激流拼命地把你拖向死亡的深渊,冰冷的水下犹如钢针刺骨,尖锐的礁石和贝壳就是刀枪箭镞……在市民的眼里,任何一个海碰子都是山狼海贼,同时又是英雄好汉。二十来岁时的我,就是一个海碰子。
其实那个倒霉的穷年月,大连城市里的年轻人,几乎绝大多数都是能在浪涛里扎猛子的海碰子。就像今天电视剧里演的武林高手一样,我们这个城市的海碰子队伍中,也有几个名震辽南的碰海高手。与这些高手相比,我扎猛的速度和技巧并不出色,但我的胆量却可以大言不惭地说是名列前茅。海碰子永远是结伴下水,特别是在岸上没有人烟,水里没有船影的荒凉海湾,一个海碰子是绝不敢下水的。而我却毫不在乎,常常是独胆闯海单打一。我不是不怕死,因为我想到海碰子在水下暗礁遇到危险,一般离死亡只是几秒钟,当他挣扎时,即使旁边有一百个伙伴也无济于事。我敢于单打一的胆量,就是被这种理论左右。为此我还挺骄傲,骑着车子在夜路上大唱其歌:东风吹,战鼓擂,现在世界上谁也不怕谁!……
每当星期六的晚上,我下班回家饱吃一顿后,便一个人悄悄地带上鱼刀鱼枪鸭蹼和水镜,骑着自行车,沿着城市南端的公路,朝旅顺方向的黄泥川、龙王塘,或是顺着北面的公路向盐岛、大孤山、鲇鱼湾一带的海边奔去。全家八日,我是老大,父亲被打成“反革命”送进监狱,我就担负起养活全家的重任。在工厂里拼命干活一个月才挣三十来元钱,这样,所有的业余时间我都要扎进海里捕鱼捉蟹。
我发现,所有的海湾都被饥饿的人们猎捕一空,甚至连礁石上的海菜都被拔得净光。只有“禁区”的海里还有“货“。所谓禁区就是大连港,由于有外国船进出,警察把守严密。倘若有人胆敢潜进港湾的海里,无论你想干什么,都会毫不犹豫地首先被打成政治犯,也就是说你想潜到资本主义国家的船上——投敌叛国。而且确实有几个反动分子曾想这么干过,都被我强大的无产阶级专政机关一网打尽,或葬身鱼腹,或逮捕归案。我这个父亲被打成反革命的狗崽子要是敢潜到海港里,那真是飞蛾扑火,自取灭亡。然而,海港里有肥美的大海蟹,而且正是海蟹产卵期,成千上万的公蟹母蟹在水下嘁呲咔嚓地忙着交配,我要是潜进去,那就太棒了!
看着面黄肌瘦缺乏营养的母亲和弟弟妹妹们,我终于“狗胆包天”,在一个下午,像个特务似的偷偷地从港湾远处一个隐蔽的礁石丛下水,人不知鬼不觉地潜进港湾里面的海底。事情与我估计的正相符,肥大的海蟹正在忘乎所以地谈情说爱,傻乎平地任我捕捉,更让我乐不可支的是有时我一捉就是一对儿。我兴奋若狂,一个猛子接着一个猛子地扎下去,一直拼到筋疲力尽,这才发现我已经被湍急的海流子拖到港湾深处。问题很明白,不用说带着沉重的一网包蟹子,就是空着两手怕也游不回去了。我沉重地喘着气,使劲瞪着被海水泡得昏花的眼睛。现在,我的气力只能挣扎到停泊外轮的港里。可是一看到外文字的外国货轮,一想到港边上表情严厉的警察,我更觉得完蛋了。
太阳快要落下去了,冰冷的海水犹如无数枚钢针刺着我,累得浑身瘫软的我只能是任波浪摇晃,我挣扎着朝海港远处礁丛那边游动,但两条频繁摆动鸭蹼的大腿竞猛烈地抽搐起来,呛了几口苦咸的海水后,我绝塑了。我想,这是老天对我的惩罚,我太贪心了。但难过的是,我可怜的母亲不但吃不到我拼死拼活捕捉到的蟹子,可能从此还多了个“投敌叛国”的反动儿子。
我一直在冰冷的海水里泡到天黑,这才硬着头皮朝外轮停泊的港口一米米游去。因为我想,也许黑夜能掩护我侥幸过关。另外,我已经连累加冻出现半昏迷状态,这种昏迷也模糊了我的政治恐惧。最后,当我游到港口根处时,一抬头发现上面正高高地站着一个面孔阴沉的警察。那真是政治宣传上说的“无产阶级专政的柱石铁塔般耸立”,正等着我自投罗网。
我落水狗一样老老实实地爬出水面,却因为过于恐惧和疲劳竟站不直身子。这时那个警察伸出手来扶住我,小心翼翼地一直把我扶到港上。然后却转过身子,一声不响地走了。我愣住了,我绝对不能相信眼前的事实,我肯定是因为虚脱而出现幻觉。但那个警察分明是一声不响地走了,扔下我一个人,可以自由地向任何一个方向逃走。
三十年过去了,我的心头总是不时地闪现出那个警察悄然离去的背影,这使我对人生有一种深深的感悟:无论在怎样严酷的年月里,人世间都存有温暖和同情。
2002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