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郭嘉和诸葛亮比谁厉害?郭嘉不死,卧龙不出这句话该怎样解读? - 三国历史及民间传说品评 - 风子何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第122章郭嘉和诸葛亮比谁厉害?郭嘉不死,卧龙不出这句话该怎样解读?

民间一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想必很多人都听到过,就是“郭嘉不死,卧龙不出”。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这句话已然成为了评价三国众谋士的一个标杆。甚至很多人认为郭嘉就是三国时期的第一谋士,是天花板的存在,他的地位是任何人都无法撼动的。

“郭嘉不死,卧龙不出”这句话很容易理解,字面意思就是,如果郭嘉活着的话,诸葛亮根本就不敢出山。我不知道这个观点最早是谁提出来的,也不想知道,我只想说,这句话本身就是一个谬论,甚至荒唐至极。

既然我能给出这样的定论,就有我的道理,闲话就不多说了,先来简单的概述一下郭嘉表现。

郭嘉死于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年仅36岁的郭嘉因水土不服,身患重病而病逝在了北伐回来的路上,算是英年早逝。因此,郭嘉能拿得出手的事迹并不多,不过作为曹操早期重要的谋士之一,郭嘉自然也有高光时刻,比如:

十胜十败论

其实关于诸葛亮和郭嘉的记载,史料中记载的非常详细,我本不愿再喋喋不休地去一一举例,但是如果不把二人事迹列举出来,又恐无法服众,所以只得稍微啰嗦一下了。

197年(建安二年),当时曹操刚刚因为个人原因导致了宛城之败,作为东汉末年最强大的诸侯之一,袁绍听说后就写了一封信给曹操来羞辱他。曹操也在担心以自己的实力无法和袁绍抗衡。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郭嘉提出了“十胜十败”论,并一连列举了曹操十胜,袁绍十败的理由。他的分析非常具有说服力,不仅使军心振奋,还帮助曹操拟定了一系列远期和近期作战计划,从而确立了自己在曹操军团中智囊团核心的地位。

软禁刘备

第二年,刘备在和吕布争夺徐州的战争中落败,无路可走的他选择了投靠曹操,意图依靠曹操的力量帮自己报仇。当时,曹操的谋士程昱认为刘备乃是一代人杰,终究不肯久居人下,迟早有一天会成为曹操的大敌,就建议曹操趁机除掉刘备,以绝后患。

曹操有些犹豫不决,就去询问郭嘉的意见,郭嘉很赞同程昱的观点,但也提出了不同意见,他对曹操说道:“主公兴义军而征讨天下,为百姓铲除暴虐,并提出以诚意招揽天下英雄,尚且担心豪杰不能归附。而刘备向来以仁义闻名于世,乃当世英雄,如今他穷途末路才来投靠主公,若是此时杀了他,会背上杀害贤士的骂名。那么以后天下贤士、智者都会怀疑您是在为谁平定天下!杀一人而失信于天下,使您的名望受损是得不偿失的事情,望您明察!”

曹操听后深有感触,又想到当初因为杀了一个边让而使得张邈、陈宫等兖州士大夫集体造反的事情,因此决定暂时不杀刘备。不过郭嘉认为刘备有关羽、张飞两位猛将跟随,而且刘备深得民心,自然不肯久居人下,所以建议曹操将其软禁起来。但曹操并没有听从这个建议,为了让刘备真心归附,曹操反而对刘备更加亲近。

擒杀吕布

同年九月,曹操率大军攻打虎踞在徐州的吕布,经过大战把吕布围困在了下邳城中。在这种情况下,吕布坚守城池和曹操打起了消耗战,双方展开了长达半年的对峙,曹操军中士卒疲惫,面对如此境况曹操有了撤军的打算。

这时郭嘉以项羽为例阐述自己的观点,认为吕布有勇无谋,且疑心很重,绝不会听从陈宫的建议。此刻发起急攻必然能够一举擒拿吕布。曹操听从郭嘉计策,一面命人急攻下邳,一面决堤水淹下邳。而吕布也正如郭嘉所说,没有听从陈宫的计策,最终被曹操擒杀。

而到了建安四年(公元199年),刘备趁袁术北头袁绍的机会,以截击袁术为由向曹操借兵。此时郭嘉和程昱都在外地,曹操就答应了刘备的请求。郭嘉和程昱回来后得知此事,一起劝说曹操派人截回刘备。但刘备已经斩杀车胄夺下下邳,举兵对抗曹操。虽然后来曹操把刘备赶出了徐州,并擒获了关羽和刘备的妻子,然而后来,刘备依然成了曹操统一天下的最大障碍。

预测生死

历史上有很多著名的方士,这些人个个能掐会算,最基本的操作就是能够预测他人生死。而郭嘉似乎也有这样的能力。

就在曹操和袁绍在官渡相持不下的时候,一个令人不安的消息传到了曹营:江东孙策在手下部将的建议下,准备发兵趁机偷袭兵力空虚的许都。这可是曹操的根据地,而且皇帝就在那里,孙策这样做明显是想要效仿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

而且当时和袁绍在官渡对峙的曹操已然处于劣势,此时若是孙策真的率兵偷袭许都,对曹操来说绝对是致命的打击。而且当时曹营中人心动荡,一些人已经开始向袁绍献媚以求自保了,据相关记载,官渡之战后,在袁绍的大营中搜到了许多通敌的竹简。

就在这紧急关头,郭嘉预测说孙策刚刚平定江东,诛杀了许多英雄豪杰,此人英武不凡,但是,孙策为人轻率浮躁。大概意思就是说孙策这个人吧,个人英雄主义太强。并且直言孙策必定会死于刺客之手。

后来孙策果然在尚未渡江时,被仇敌许贡的门客射伤,不久就病逝了。这样的结果很大程度上只是一个巧合,但也侧面表现了郭嘉的智慧,为他的神机妙算增添了一些色彩。

曹操北伐

建安七年(公元202年),官渡之战袁绍败亡,曹操率军进攻他的两个儿子袁尚、袁谭,可谓是连战连捷,丝毫没有压力。这种情况下曹军诸将都主张乘胜追击,一举消灭袁氏兄弟。

此时郭嘉却力排众议,再献奇谋,他认为袁氏兄弟向来不合,又有郭图、逢纪这样的谋臣从中添油加醋,兄弟俩必然会反目成仇。因此建议曹操退兵南征刘表静待其变,再伺机而动。

果然,曹操大军刚回到许都就收到了兄弟俩相互攻伐的消息,于是曹操趁机回军北上,将袁谭、袁尚各个击破,兄弟俩一死一逃。此战因为郭嘉的计策,曹军赢得很轻松。

总得来说郭嘉的事迹到这里就结束了,可能有人说了,郭嘉不是还参与了北征乌桓吗?也没错,但郭嘉在征讨乌桓时由于生病压根就跟着去,白狼山一战主要是人家张辽的功劳。

下面再来看一下诸葛亮吧!

联刘抗曹

首先,不得不说在演义小说中,诸葛亮确实被神话了,最明显的就是赤壁之中诸葛亮的表现,简直可以用超神来形容了。什么草船借箭、借东风、甚至火烧赤壁的功劳都被安在了诸葛亮身上。然而史书上的这些事迹跟诸葛亮没有任何的关系。

赤壁之战中诸葛亮唯一的功劳就是随鲁肃前往柴桑,以自己的口活...额...口才彻底坚定了孙权抗击曹操的决心,并达成了孙刘联盟。随后赤壁之战爆发,诸葛亮也跟随鲁肃率领的军队回到了刘备身边,仅此而已。

定鼎荆益

208年(建安十三年),赤壁大败的曹操率兵北还,刘备在诸葛亮的建议下趁机平定了荆南四郡。自此刘备算是第一次真正的拥有了自己的立锥之地。刘备很高兴,那天晚上喝了很多酒,还自掏腰包请大家去了荆州南郡最大的迪厅蹦迪。

第二天论功行赏,刘备拉着诸葛亮的手说道:“此次能够拿下荆州四郡,先生居功至伟,朕决定拜您为丞相...”

诸葛亮赶紧拦住刘备说道:“主公啊,您是酒还没醒吗?怎么这大白天的说起梦话来了,咱现在刚拿下荆州四郡,还没到称帝的时候呢?”

刘备怒道:“我打了这么多年的仗,好不容易有了自己的地盘,就不能先痛快痛快嘴吗?”

211年(建安十六年),益州牧刘璋惧怕张鲁,于是在张松的怂恿下,派法正来到荆州请求刘备率兵入川以保护益州安全。诸葛亮则认为有机可乘,劝说刘备趁机夺取益州。

于是,刘备命诸葛亮、关羽、张飞、赵云等人镇守荆州,自己亲自和庞统率军入驻西川。第二年十二月,经人举报,刘璋察觉了刘备和张松的阴谋,下令处死张松,二刘反目。

在刘备和刘璋的角逐中,一开始刘备是占上风的,奈何自己战略错误葬送了军师庞统,陷入被动。为了挽回局面,刘备只得向荆州求援。于是诸葛亮带着张飞、赵云等人率领荆州军赶来支援,只留下关羽一人独自镇守荆州。

经过一场血战,刘备如愿以偿的拿下了益州。后来刘备又在汉中之战击败了曹操,夺取了汉中并自称汉中王,自此完成了“隆中对”中的跨有荆、益之地的战略目标。

平定南蛮

221年(蜀章武元年)七月,刘备为了夺回荆州的控制权,同时也为了替关羽报仇,不顾大臣们的反对,执意发兵讨伐东吴。结果第二年被陆逊火烧连营,刘备惨败,损失惨重,退兵至永安。

223年(蜀章武三年)二月,刘备病重,召诸葛亮到永安,与李严一起托付后事,并让刘禅拜诸葛亮为相父。四月,刘备病逝,刘禅继位,封诸葛亮为武乡侯,自此蜀汉大权落入了诸葛亮手中。这倒不是诸葛亮霸着权利不肯放手,而是刘禅主动给他的。

此时的蜀国,因为刘备刚刚去世,南中地区则趁机叛乱,可以说是内忧外患。为了稳定局势,诸葛亮派了邓芝、陈震二人出使东吴,与孙权重新建立盟约。

待蜀汉内部稍微稳定之后,诸葛亮于225年(蜀建兴三年)春,亲自率兵深入不毛之地讨伐雍闿、孟获等人。此战诸葛亮采用马谡建议,以攻心为主,先是打败了雍闿,再“七擒七纵”降服孟获,一举平定南中地区,获得了大量资源,并组建了“无当飞军”。

接下来就是北伐了,诸葛亮从228年到234年期间一共发起了五次北伐,其对手分别是曹魏大将曹真和司马懿,这二位可都是能够独当一面的帅才,绝对的硬茬。

其实讲到这里,诸葛亮和郭嘉孰强孰弱已经有了结论。

这就好比网络上的一些作者总喜欢给三国名将排名,什么“一吕二赵三典韦,四关五张六马超”,诸如此类。其实我个人觉得这样排名是不够严谨的。

我们都知道,从东汉末年到三国时期的这段时间出现了许许多多的名将,比如曹操麾下除了“五子良将”还有典韦、许褚等等;刘备麾下除了“四镇将军”还有赵云、魏延等等;东吴除了“四大都督”也有甘宁、太史慈等等。

可以说那个时期猛将如云,但是在众多的将领当中有一类人是最难得的,那就是能够独当一面,可以独自带兵守卫一方的将领。比如曹魏的张辽、曹仁、夏侯渊,以及后来的文钦、文鸯父子;蜀汉的关羽、张飞、赵云包括后期的姜维;东吴方面的“四大都督”等等。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