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暗藏杀机的对话
三名不速之客离开苍枫庙后,老方丈有些心神不宁地回忆着三人的对话。
看似平平无奇的过程,实则暗藏杀机。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白衣男子田原和那名锦衣卫千户郑云逸的的确确并非一路人。
两人在踏入大雄宝殿时,言语之中就略有交锋。很明显,田原突然高声回答郑云逸的问题,就是引起自己的注意,让自己做好心理准备。
而在之后谈及来意时,明里暗里田原都帮了自己一把,表面上是在申明两人之间的关系,但其实是在暗示郑云逸是因公事而来。
他很可能是害怕郑云逸耍些小花招,迷惑自己,并且提醒自己要小心为上。
而自己旋即试探郑云逸是否当真是因公事而来,一来自然是单刀直入不给郑云逸狡辩的机会,二来也是在告诉田原自己已然明白他的意思。
郑云逸的回答就更加有趣了,所谓求签,只是顾而言他,连签都不解,很明显是声东击西。
目的是为了等待田原离开,不要妨碍到自己办事。
这里更加能够看出两人敌意浓厚。
而田原借解签为名,死赖在大雄宝殿不走,也是在逼郑云逸原形毕露,不然以他展现出的儒雅,不可能连这样一个拙略的签文都捉摸不透。
而自己水到渠成地帮他解签,拖延时间之余,也是在思索对策。
而在解完签后,郑云逸果真出手,要赶田原离开,只是后者借观赏的名义又在大雄宝殿内闲逛了一阵,搅乱前者的心智,这才借坡下驴。
紧接着,自己开门见山地询问郑云逸的来意,也是畏惧他耍手段。
至于郑云逸索要名册,老方丈没有防备,只能派真夏取来,交付与他。
在真夏取名册的过程中,老方丈也曾询问过他的意图,而郑云逸那个江洋大盗的谎言看似圆满无瑕,但毋庸置疑,系是编造。
这从他见到释仁时贪婪的表情就可以看出端倪。
区区稚童,怎么可能是他要寻找的江洋大盗!
这也让老方丈有了些提防,为免释仁蒙难,他刻意谎报了小沙弥的年龄。
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在确定郑云逸目的之前,再小心也不为过。
他可是答应了师弟要照顾释仁的,怎么能言而无信。
而为了避免引起郑云逸怀疑,他也只是增加一个数。即便某天被郑云逸识破,他也可以说,释仁并非本寺弟子,记错了。
可惜的是,即便自己已略施小计,仍没有打消他对释仁的觊觎,之后的那番话,无不是在试探释仁的来历。
对十四岁的稚童很感兴趣,难道是在寻找邱家的遗孤?换句话说,那天晚上没能斩草除根?
邱文韬,贺卅县人氏,五十年前仍是孩提时,他在苍枫庙上曾被老方丈的师父静云大师收为外门弟子。虽然时间很短,只有不到两年,但他表现出的悟性令众多弟子望尘莫及。
老方丈也是在那时认识的他,但在邱文韬还俗之后,两人便再无往来,直到十五年前被罢官免职,重归故里,才偶有交际。
毕竟,两人算是同门师兄弟。
老方丈记得很清楚,十五年前邱师弟刚刚回到家乡的时候,曾上山求过一次签。
那是他们师兄弟阔别四十年之后第一次相聚,故而促膝长谈了许久。
记忆中,邱文韬还曾说过希望他们母子平安之类的话语。只是再后来,却从未听他再提起过此事,更没有大办宴席为孙子庆生。老方丈还以为孩子不幸夭折,这事也就不了了之。
而师弟和邱文韬有没有瓜葛,这就不是老方丈能够掌握的了。不过,从一脉相承的角度来看,他们的确有可能相识。
那么,有没有可能释仁真的是邱文韬的孙子?
两位师弟都死了,这个问题也无从谈起。
老方丈不是郑云逸,他不需要刨根问底,他只需要信守承诺,保护好释仁。
即便只剩下一口气,我也会义无反顾!于公于私,我都是义不容辞。
两位师弟,你们安心地去吧!
老方丈咬紧牙关,握紧拳头,手背青筋满布,暗暗发誓。
下定决心之后,从袖口掏出那块银锭,指尖摸索着下方文字,老方丈消瘦的脸上露出深思之色。
这不是碎银,而是银锭,它有一个更贴切的名字——官银!
自古以来,私自使用官银者,都是杀头大罪。当然,法是法,人是人。这在泱泱大国,不足为奇。
真正令人咋舌的是,田原敢在锦衣卫千户面前这样做!
不是找死的话,只能是一个理由——示威!他就是要告诉郑云逸自己的身份没那么简单,你最好罩子放亮点。
老方丈摇摇头,散去思绪,猜测田原的身份毫无意义,知道他不是敌人就好。
就在这时候,突然响起一道惊呼:“师尊,你哪里来的银子?”
老方丈抬起头,看着迎面飞步走来的真清,和蔼地笑了笑,伸出干枯的手臂,说道:“怎么你想要吗?想要你就拿去?”
真清将之一把夺过,眼冒红光地揉搓着细滑的表层,许久,他才晃过神来,兴致缺缺地干笑一声,递还了回去。
“师父,你还是拿回去吧,有了这一锭银子,我们这一年恐怕都吃喝不愁了。”
老方丈莞尔一笑,又拿了回来,欣然道:“算你懂事。”
收好银锭,他抬起头道:“告诉师尊,你有没有据为己有的想法?”
真清撇撇嘴,没好气地道:“师尊,我这不都还给你了嘛,干嘛还要斤斤计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