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知音之交(三)
张劭与那范巨卿就此洒泪分别,是各回各的家中,张劭到了家中。
那张母见儿子回来了便问道:
“儿呀,你去应举,这一去怎么就半年多呀,连个音信都没有,我与你弟在家中是每日里都在思念你,你知道吗?”
张劭见母亲这样责怪自己,忙扑通一声跪到在老母亲的面前道:
“不孝的儿在途中遇山阳的范巨卿,见他病在客店中,便帮他请来大夫,与他调治,待他病好后,便又与儿结拜成兄弟,顾此这样才耽误了这么长的时间,让娘在家担心,望娘赎儿不孝之罪吧!”
张母闻听张劭之言又道:“那范巨卿他是何方人事?家在那里?”
张劭见母亲追问自己,便由详细地给母亲讲述了一番。
这张母这回听明白了,是口达唉声道:
“哎!”
“救人一命,胜造那七级浮屠,而功名上的事,自有天而定,非人可为啊。”
“既然我儿结识了这么讲信义之人,并又结拜成了生死的弟兄,为娘也替你高兴呀,怎还能会怪你呢?”
而就在此时张劭的弟弟张勤在农田劳做,回到了家中。
张劭便又把此事与弟弟张勤说了一遍,弟弟张勤闻听大哥竟教了这么一个诚信之人,也是十分的高兴。
就这样一家人欢天喜地。
自此,张劭便更加的努力攻读,以期待下次的科举。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一眨眼便要到了今年的重阳之节。
张劭曾先于数月前就养肥了鸡一只,还杜酝了浊酒一大坛。
到了与范巨卿约定的前一天。
那张劭便早早地起床,他打扫草堂,摆设母座。而旁边还列有范巨卿之位,并遍插菊花在瓶中,是摆满了庭院。
他还焚信香在座位之上,以求隆重。
然后再叫弟弟张勤把养肥的那只鸡给宰了做饭,以招待范巨卿的到来。
而张母此时忽然间竟皱起了眉头对张劭道:
“儿呀!那山阳至此,有上千里之遥,我看范巨卿明日恐怕也未必能到咱这里”
“假如明日他真能到的话,你在宰鸡,做饭也不迟啊!”
张劭闻听母亲之言,把脑袋一摇道:
“母亲呀,范巨卿乃信用之人,他说明日到那肯定就能到”
“如果今日,我们不早早地宰鸡做饭等候于他,而到了明天在做,那样却显见的我对待这个约定的大哥没有了真心和诚意”
“也显见着我并没有重视这个约定。”
张母听张劭这样一言,知道儿子张劭是如此重视这个约定,也如此重视这个范巨卿。
便笑着道:
“我儿交的此人,必是那十分讲信用之人,真是难得,难得”
“那你就去宰鸡,做饭去吧”
说完,张母便跟张劭是一起忙活开来。
第二天,便是那重阳佳节之日,也就是张劭与范巨卿约定之日。这天的早晨,天气还是格外的好,天晴曰朗,而万里无云。
张劭是早早地起床整理衣冠,然后他独自一人去那村口等待结拜大哥范巨卿的到来。
可是从早晨一直等到了中午,张劭也没有见到范巨卿的影子。
张母见儿的好友范巨卿一上午也没有到来,她怕耽误了田地里的农活,便叫张勤一个人去了田间劳做。
而这个时候,张劭在村口外忽然听到村里头有狗叫之声,便以为是范巨卿进了村中而到了他家,便兴高采烈地跑回了家中。
但他想错了,到了家中却并没有什么范巨卿的影子,那狗叫之声只不过是邻居家的狗而以。
张劭便又急急地去了村口继续等待,忽又有狗叫,张劭又回,是如此往返六七趟之多。
那红日渐渐西下,天也慢慢地黑了,而张劭却还在村口等待观望着好友范巨卿。
就这样又过了一个时辰。
满天的星斗,圆圆的月亮,都已悄悄地高悬在了空中,可却还是没有范巨卿的半点影子。
而正在张劭焦急地等待着那好友范巨卿之时,却忽听到背后有人呼喊自己为大哥,他回头仔细地观瞧。
却原来是自己的兄弟张勤,前来唤自己回家去吃晚饭。
张勤还言:
老母看此时天色已经太晚了,且还十分的担心。他老人家见大哥在村口已经站立等待了整整一天,知道早已是困乏疲惫不堪了,可那范巨卿却还迟迟没有到来,所以老母断言范巨卿他今日是不会来了。
张劭闻张勤之言是摇了摇头对弟道:
“那范巨卿乃是诚信之人,你和母亲大人,又怎能知道他不会来了呢?”
“如果今天我等不到那范巨卿的到来,我便不去回家吃饭和睡觉”
张勤一见大哥张劭是如此固执,便左劝右劝,可张劭却不为所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