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知音之交(二)
伯牙便把钟子期请到了船上,两人相互通报了姓名,是备感亲切。
伯牙于是道:
“我为你弹一首曲子听,你看好吗?”
子期点了点头。
伯牙于是即兴弹了一曲高山曲,子期赞叹不已道:多么巍峨的高山啊!就仿佛在我的眼前。
伯牙高兴,又弹了一曲流水曲,子期再次称赞道:多么浩荡的江水啊!就仿佛在我的身旁。
伯牙又激动又兴奋。
忙对子期又道:
“看来在这个世界上只有你才真正懂得我的心声,你真是我的知音啊!”就这样两人一见如故,交谈甚欢,于是乎两个人便上香结拜为生死之交。
结拜完后然后俞伯牙与钟子期约定,待他周游完毕,也就是明年的这个时候,要前往他家去拜访他,钟子期应允。
就这样两人说完,然后摆手告辞。
斗转星移,时光流水。
一年的时间很快便过去了,当俞伯牙如约前来拜望钟子期之时,却得知钟子期已因病不幸去世了。
俞伯牙闻听之后是悲痛欲绝。他奔到钟子期的墓前为他弹奏了一首充满怀念和悲伤的曲子,然后站立起来,将自己那珍贵的琴,砸碎于钟子期的墓前。
从此俞伯牙便与琴绝缘,一生再也没有弹过琴…….
这便是俞伯牙与钟子期之间的交友故事。
“公子!真是精彩,真是感人”
小春墨这个时候称赞道:
“不过,离天亮且尚早,我还没有听够,公子您就在给我讲一个吧”
“哎!真是顽皮”
徐策苦笑了一下便道:
“那好吧”
“那公子我在给你讲个鸡黍之交--元伯与巨卿之间的交友故事”,
“好….好…..”
小春墨此时是更加的高兴。
而公子徐策的心情感觉到也舒畅了许多,
于是他又言道:
在汉明帝之时,有个秀才姓张名劭,字元伯,是汝州南城人氏。他家本是以农为业,但他却寒窗苦读数十载,这一年到了三十五岁,也不曾婚娶。
其家中他的家中有个老母已年近六旬,还有个弟弟叫张勤在每天里是拼命地耕种,以供养两人。
这一年汉帝求贤,张劭便辞别了家中的老母亲和家弟。他背着书囊行李。
去那千里外的东都洛阳赶考应举。在路上他行了有数月,
这一日,已经离那东都洛阳不远了,但天色已晚,于是他便找了一家客店住下,在夜间之时,忽然张劭听到隔壁房中有人咳嗽哀鸣之声。
张劭不解,便起床观看,并还叫过了店中的小二,想问个究竟,店小二道:
“那隔壁住着的也是个秀才,因为得了瘟病,快要病死了”
张劭闻听,顿生出怜悯之心。
他道:“那秀才一人在外,却得了瘟病,真是可怜,我可不可以看看他”
店小二闻听急忙阻拦道:
“这位公子,可使不得,使不得”
“那瘟病可是要传染人的,我们都不敢上前去看他,您又何必呢?”
张劭怒道:
“生死有命,安有病能过人之理,你不敢看还阻拦别人不让看,世上那有这样的道理,我偏要去看”
说着,张劭是大踏步奔向了隔壁的房间。
店小二见阻拦不住张劭,也就索性不管了,但他心中却暗骂。
那张劭推门到了隔壁房中,只见一个面黄肌瘦之人躺在卧榻之上哀鸣,
忽然他见自己的房间进来了张劭,便用微弱而嘶哑的声音道:“这位公子,救我!救我!”
张劭见此人,带有书囊、衣冠,这些物件都是应举的东西。
知道他也和自己一样。
便轻叹一声言道:“我也是那赶考之人”
“就住在您旁边的那间房中,闻听到您的哀鸣才推门走过来的,也许我有所打搅,但是看到您染病在外,又这么痛苦,我于心不忍,您现在需要我做些什么?就只管说,我能办到的一定给您办到。”
面黄肌瘦之人闻听含泪道:“若公子救我一命,我将以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