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趁势而上(上) - 归太平 - 一升盐 - 武侠修真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武侠修真 > 归太平 >

第38章趁势而上(上)

西鄂西面城墙之上,三百余人看着城下来犯之兵缓缓靠近,反应各有不同。那些一直追随杜袭的兵士虽也心中惴惴,倒还算沉着冷静,可那百多刚刚上阵的城中精壮里,许多人看到面前景象方才真的反应过来,这是生死攸关的节点。有人咬紧牙关,却还是开始忍不住颤抖起来,还有人心如乱麻,头脑混沌,双脚如同陷入泥潭无法自拔,身上每一处肌肉莫名开始酸涩。随着攻城兵士越来越近,城头越来越多的人生出了畏惧之感,但此刻大敌当前,人人自顾不暇,谁还能看到身旁的人是何反应?

张玄的队伍井然有序,分列三路,以锥形向城下缓慢逼近,这是在不明城头守军箭矢射程范围时最好的选择,排在队伍最前面的兵士都是精挑细选的勇士,他们手举木盾,一面防御前行,一面观察着城头兵士的动向。

张玄的队伍逼近到城下两百步范围之内时,城头守兵开始零星放箭试探,张玄身在队伍之中观察箭矢落点,看出了空隙之处,令旗一指,鼓声顿时大作,向队伍传递着突进方向,三路队伍中两队顿时阵型一变汇聚成了一路,人数较少的一路依循张玄指示的方向快速向城头推进,另一路人数多些的则转向另一侧冲向城墙下。

城头顿时有些乱了起来,杜袭没有亲临西城头指挥,这里不过是一位副将带领,这副将眼看着两路攻城队伍,只当敌兵众多的位置就是对方主攻方向,急忙命令兵士转向大队伍所在的城头防御,可号令之下,只有从前手下兵士依令而行,那些精壮百姓却不知何去何从,大都愣在当下,副将见状急忙催促着他们转去敌兵较少的一边防御。这些人方才回过神来,急忙冲到了位置。

一切都在张玄意料之中,他令队伍突然加快速度就是要让城头紧张之下仓促发号施令,如此一来那些平日里就谙熟操练号令的守军自然会依令而行,可那些自告奋勇的百姓只怕就会落在后面。看着城头动向,张玄号令再出,两边队伍中的校尉突然冲各自部众喊道:“跟着我喊,南门已破,投降不杀!”

攻城队伍顿时奋力喊道:“南门已破,投降不杀!”这口号起初还是各喊各的,渐渐地四下汇聚起来,声音越来越齐,声势也越来越壮。城头兵士听着这喊声,一个个心胆也忍不住跟着吼声颤抖起来。

守城副将真假难辨,正在犹豫是否分兵前往南城救援,可情势变化哪里准他从容指挥?一转头,就看见那些义勇百姓已经乱作一团,有的人径自放下了手上的弓箭,转头往城中逃窜,这些人本就是凭借一时之勇冲了上来,现在看到攻城部队这样的阵势,再也压制不住心中恐惧,抱头而窜。百多义勇霎时间瓦解,两军还未真正刀兵相接,已经径自跑了大半。副将跺脚叹息,只得又呼号着自己的部下补防,却哪里还来得及?张玄指挥的这一路人数较少的队伍才是攻城的真正主力,先登队伍行事迅捷很快就架好了云梯依次而上,后续掩护也很快跟进开始向城头射箭压制守军,城头的义勇在这种情形之下几乎连头都抬不起来,更不要说射箭延阻或是推倒云梯了。等到补防的队伍赶来这边时,城头已然冲上来了上百荆州兵士,而留下的义勇也几乎全部倒在了地上。

守城副将见状已经知道大势已去,但重任在身也不退却,一面领着守军和登城兵士交上了手,一面对身旁一个兵士喊道:“快去南城报信,让大人赶紧撤退!”兵士急匆匆脱离了战场,飞奔向南城而去。

城头上刀光剑影,血雨腥风,两军厮杀各不相让,但守城之军此刻已经失去了城墙之利,虽然奋勇拼杀却依旧阻挡不住登城的兵士,登城者越来越多,很快就在人数上压制了守军,守军慢慢开始以一敌三,以一敌四……哪里还能支持得住?副将身边的人越来越少,铠甲上的鲜血已经如珠帘一般滑落,也分不清到底是敌人的鲜血,还是战友的鲜血了。

秋风扫落叶一般,没过多久,城头的守军已然尽数被歼灭。张玄在城下将这一幕尽收眼帘,不禁也为守军之奋勇感佩。他让传令兵发出旗语鼓令,登城兵士不许妄动,打开城门之后就在城头收拾战场,同时让城外兵士进城等候命令。本来此刻若是张玄下令队伍进城之后立刻赶赴四门,只怕杜袭也要被困于城中,但见了刚才一幕的张玄有心放杜袭一条生路,所以也不再下这样的命令。

张玄的队伍顺利进城,就在城墙之下集结待命,张玄却不急于进城,他叫来传令兵士,让他按照自己所言前往刘表军中报信。

此时的城南却是另外一番景象。

刘表急于求成,攻城不得其法,队伍虽众却是一拥而上,杜袭虽然只有三百兵士,却仍是镇定自若,他对刘表知根知底,心想着只要自己重创来犯之敌,多造杀伤,以刘表的性子极容易知难而退,而这就是他和这西鄂城唯一的生机。

杜袭指挥着手下就近防御,每一箭发出都必须有所中,士兵见主将如此沉着,也就没有丝毫慌乱,一个个紧握长弓,瞄准了距离城墙最近的敌人放箭,很快,城下竟然已经躺了百余具尸体,云梯却迟迟无法搭上城头。

刘表看着这一幕更加焦躁,命人擂鼓作势,可这有什么用?兵士们倒是各个奋勇,却也只能徒增伤亡。

杜袭见状,知道自己判断无误,心中开始有了些底气。可正当他沉着指挥着守军射死一个又一个敌人时,一个满脸血污的守军却冲到了他的面前,这正是西城副将派来报信的那名兵士。

“大人,西门陷落了!陈将军领着余部正在抵抗延阻,大人快撤吧!”

杜袭闻言大惊,怎么片刻功夫,西门就陷落了?他急忙回身看向西门方向,这才发现,西门上已经立起了“刘”字大旗,杜袭骇然之余不禁暗道,这刘表何时竟有这样的本事了?难道面前这乱糟糟的攻城样子不过是为了让自己掉以轻心么?

杜袭叹了一口气,说道:“想不到我杜袭今日竟要命丧刘景升之手,哈哈,真是笑话,真是笑话啊!”

报信的兵士见状,急忙劝杜袭道:“大人快些撤出城外吧!陈将军牺牲自己,就是为了给大人博得生机,此刻走还来得及!”

杜袭本已灰心丧气,听到兵士这么说,还是忍不住看向西城,却看见西城处并没有荆州兵士继续摇旗深入的样子。他见到西城陷落,本已经做好了赴死的准备,此刻见到一线生机,联想着副将忠心,不忍心辜负了他的忠勇,再看向城下,咬牙切齿起来。

“刘景升,今日之辱,来日必报!”杜袭喊道,“传令兵士,尽速化整为零各自从北门东门撤退,在摩陂聚拢汇合!”

身旁守军都还不知道西门陷落的消息,听到杜袭这样发令都是一愣,但很快反应了过来,一个个撤出了阵地快速下了城墙,分头奔赴北门和东门方向,而杜袭直等到所有兵士下了城墙,自己才最后一个撤退向东门奔逃而去。

刘表时刻关注着城头,本来两军交锋正在紧要关头,突然看见守军迅雷不及掩耳尽数撤退,不禁皱起眉头来,这是什么道理?他还没反应过来,张玄派来的传令兵已经到了身旁,告诉了他攻破西城门的消息。刘表这才明白,杜袭应是知道了西门陷落,知道大势已去所以才撤走了。看着自己手下兀自折损了数百人却连城头都没有登上,刘表怒不可遏,命令兵士尽快打开城门追击杜袭,定要将杜袭碎尸万段。

可当城门打开之时,杜袭也早已从东门逃走,哪里还能见到影子?

刘表领军进了城中,问道身旁张玄的传令兵士:“军师何在?”说这话的时候,刘表其实心中有些怨气,这军师先登陷城神速,但他明明可以截击杜袭,怎么会教这杜袭跑了呢?

传令兵依着张玄所示答道:“军师受主公之命攻破西城,但没有主公后续命令,所以不敢擅自做主,也怕兵士进城之后因胜而骄作出什么不义之举,玷污了主公仁厚之名。此刻正约束兵士,谨守西门,等候主公命令。”

张玄早就防着刘表因自己的行为生疑,所以一早安排好了传令兵如何答复。他也担心刘表因久攻不下之后迁怒于城中无辜,所以这话里还带着为他珍惜仁厚声誉的意思。果然,刘表听到这样的回答也不再生气,反而愈发对张玄心生好感,攻城迅捷,这是有领兵之才,自然可喜,但没有自己的命令,就不贪功擅自做主,虽然让杜袭趁机跑掉,可却不正是忠于自己的表现么?此刻的刘表本就因为蔡瑁等人似忠实奸的行为憋着火气,听到这样的答复,两相对照之下更见张玄忠心弥足珍贵。

刘表心情稍释,笑着说道:“传令下去,各校尉约束好自己所部,就地休息等我命令,不可妄动,违令者斩!”说完也不管命令是否已经传达,就迫不及待策马往西城而去亲自面见张玄了。

刘表策马而来,远远看见西城门口兵士列队整齐,旁边则堆放着打扫战场后缴获的兵器,心中更见喜悦,可细看之下却没有见到张玄的身影,忙叫来一个校尉,问他军师现在何处,那校尉说道,军师此刻就在西门外,刘表忙又策马从西门而出,就看见张玄一人一马,立在城门外不过百步之地。

刘表拍马走到近前,笑道:“我的好军师啊,怎么不在城中等候却要独自一人守在这里?”

张玄见刘表来了,翻身下马一拜,却不急于回答,先行说道:“恭喜主公身先士卒攻取西鄂!”

刘表见状,也下了马将张玄扶起,说道:“此战军师乃是头功,回襄阳之后定行嘉奖!”

张玄此时方才说道:“既是主公先入城中,属下断不敢冒领头功。”

刘表这才明白,原来他孤身一人在西城门外等候却不入城,是想让自己先入城,如此一来,此战首功反倒成了自己。虽然攻下西鄂刘表已然十分开心,可攻城时自己率领的南面部队却全无所获反而折损甚多,多少有些折损颜面。

“哈哈哈,太初此言差矣,岂有主公和下属争功的道理,我说你是头功,那你便是头功!”刘表嘴上虽然显得大方,心里却对张玄这处处为自己着想的行为感到十分舒服受用。 当即领着张玄进了城门。

张玄请示过刘表之后,命令几名校尉各自领上队伍在城中搜寻,若是见到还没逃离的百姓,一应安顿妥当,其余校尉则分别领军赶赴四门守卫驻防,又叫来了传令兵士,命他赶往吴臣设伏的地点告知战果。刘表看着张玄指挥有度,暗暗称许,嘴上却忍不住说道:“只可惜叫那杜袭成功逃脱,不免有些遗憾啊。”

张玄却道:“杜袭也算薄有声名,主公放他一条生路,既是仁善之举,也省得他人不明就里,非议主公。”刘表听张玄这样说,总算宽慰了一些。

一切布置妥当,刘表和张玄先到了县令府中稍事休息,同时等候吴臣回来复命。直到太阳快要落山,吴臣才没精打采地回来了,原来他虽然设伏,却几乎一无所获,皆因杜袭早就料到了刘表的布置,所以一早叮嘱出城的百姓和兵士穿山越林尽量不要走大路,只有不及三百之数的百姓急于逃命没有听从杜袭的指示,在大路上被吴臣抓了回来。

吴臣此战领着五千骑兵,却所获寥寥,本以为免不了要被刘表责罚,可刘表听完他的汇报却并不生气,反而笑着让吴臣下去好好安顿这两百余名百姓各自回到原本的居所。吴臣跟随刘表多年,对他的脾性了如指掌,何时见过这位主公真的如此宽宏大量?他略一思索就反应了过来,定是这位新晋的军师大人从旁影响。

吴臣偷偷抬头看了一眼张玄,张玄冲他微微点了点头,吴臣也就心领神会赶忙领命出去了。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