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片刻休息
“下次,大帅那里该有大动作了吧。”在上次和宗泽的战斗结束之后,霍旭阳和戴于被转入了训练中心。
专门负责新兵的训练任务。
虽然目前农忙,导致劳动力紧缺,让他们没太多的事儿,但他们还是兢兢业业的训练着为数不多的新兵。
人民军第二批新兵训练的规模并不大,只有大概一千人的规模。
这主要是根据地铺的摊子太大,导致各个地方都需要劳动力所导致的。
甚至就连他们训练中心,也要进行周末的义务劳动。
不只是传统的养鸭子、农忙,现在人民军上下还要进行一些其他的工作,比如说河道的清淤工作和修建小水利工程,同时一些种地的行家里手也被组织了起来,成立了一个农业委员会。
他们开始在根据地各地实地考察,指导农民怎么种地能有更高的收成。
而且扫盲运动也在实行之中。
整个根据地进入了一种高效率的运行,这在过去,是从来没有过的,只是这种运行让很多人并不适应。
因为太忙了,就像是训练中心,霍旭阳曾经估算过,他每天要工作超过十个时辰。
“不是说了么?我们只是去攻击陈蔡两州,然后就没了。”戴于看着霍旭阳有些无语。
“哼,陈州还需要攻击么?自从上次宗泽失败之后,陈州知府都已经跑了,就剩下那些大户还依托着破城墙希望有人来救他们。”想起现在还没有投降的陈州,霍旭阳也有些不知道该怎么评价这些不见棺材不掉泪的豪强们。
“他们也没办法,逃亡别的地方,只是等死,而且他们也不可能舍得丢弃那些财产。”戴于倒是能理解这些大户们的做法。
那就是人可以没,但钱没了,掌舵人就完蛋了。
在陈州境内,他们还能自保无虞,而一旦带着钱离开陈州,呵呵,被人侵吞了算是小的,甚至可能被其他的大户人家,连人带钱一起吃干抹净。
甚至有些人动起了联系人民军的想法。
比如说有条件投降。
虽然李兆不在,但李静善主政的人民军政务部,却直接驳回了这些大户非分的想法。
表示他们只接受无条件投降,有条件投降什么的想都不要想。
“那也是可能要死人的。”戴于在罗庄战斗之后变得很重视人命。
“死不了多少人吧?”不同于始终在禁军当教头的戴于,霍旭阳作为出身厢军的军官,对于死人也好,还是侮辱性的军纪也罢,都是见怪不怪了,像是人民军这样的军队,在他看来才是异常的。
毕竟这年头,人命最不值钱。
“所以你还有很多改造的路要走,在掌权者看来,自己部下的人命不过是染红自己官服的材料,但在这些人的家里看来,他们的命就是一切。”戴于想起那些死在黑河的士兵们就做噩梦。
“可是想要达成大帅想的那种世道,肯定要死人的,而且会死不少人,这都是必要的牺牲,毕竟只有他们牺牲掉了,人民才不会一直接受苦难不是么?”霍旭阳对于李兆提出的新世界,多多少少有些憧憬。
但他也明白,那不是说说就可以做到的,需要大量的牺牲,甚至有一天,他或者戴于也会在牺牲的名单之中。
那时候,他们的家人又作何考虑呢?
“是啊,所以我们需要做好战争的准备,不只是训练,还有各种计划,大帅说得对,弓矢是废物,枪头是好汉,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说完戴于就继续去组织士兵们训练了。
对此,霍旭阳也点了点头。
他作为宋军的军官,虽然战术不怎么样,但训练(折腾)士兵的办法却有不少,他和戴于的分工很明确,戴于唱红脸,他唱白脸。
在他们的配合下,他们连队的训练水平相当不错,起码该有的纪律性都有了。
至于武艺,成规模的战斗之中,那是最没用的东西了。
士兵只要掌握长枪突刺的能力就可以了。
而在根据地的另一头,几乎每个村子都有的养鸭厂里面,高武的父亲高奢正在看着那些鸭子。
不同于其他禽类,鸭子算是最好养活的了,不易发病,而且因为淮宁府内水系发达,正适合养鸭子这种禽类。
而且也不用怎么管。
这不,高奢甚至能在一个他刚刚修好的秋千上面看着一本书。
虽然他年纪比较大了,但仍旧喜欢秋千。
“老高头,你又偷懒了?”不时有路过的农民和其他工作人员对高奢开玩笑。
“撤,我这不是一边看书一边看鸭子么?怎么就偷懒了?”高奢辩解着,他可不想因为这个被人举报。
很多像是他这样的老人们并没有失去劳动的机会,而是会参与到养殖鸭子的活动中去,比如说他们这个鸭厂,看鸭子的有八个老头,四个老太太。
他们会在日出时起床将大概八百只鸭子放出笼子,赶到前段时间修出来的蓄水池旁边。
然后中午再将鸭子赶回鸭舍。
至于另外几个年轻点儿的老年人则是会去打扫鸭舍,甚至有人开玩笑的认为鸭舍要比人住的地方干净多了。
这就是他们一天的活计。
说着轻松,但做起来却并不轻松,虽然禽类都很听话,但也不是那么好管的。
“老高头,你们家高武现在还没有对象是吧?”有一个老太太对高奢问道。
他们爷俩个曾经一起去带钱找过女的,但效果并不好,因为当时人太多,导致路庄根本吃不消。
甚至不少人还是被人家赶出来的。
最后女人没找到,钱也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