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这个传说有几成真实
几经周折,柴龙终于看见在家的牛云。牛云家的门开着。
柴龙心头一喜。今天,总算没有白跑。
牛云看起来,不像实际年龄那么大。
“牛老师,您好。我叫柴龙。”柴龙说着时,腰微弯。
牛云坐着看报的。听见声音,他站起来。他的个子不小,起码有一米八上吧。却是,站姿笔直。这让柴龙有些吃惊。
柴龙听邻居说过,牛云已经快九十岁。可在柴龙看来,牛云顶多六十岁吧。没有耄耋老人的龙钟。
牛云笑呵呵地,说:“我留着门,专门等你的。听说,你来过两趟。不能再让你跑冤枉路了。”
听老人家这样说,柴龙有些感动。
柴龙没有多说寒暄的话,把提来的礼物放在桌子上,直接说明来意。
牛云居然对张寨的情况,尤其是后山,也就是那座荒山,还有那条干枯的沙河,都有了解。他说:“那是一个神奇的地方。虽然,那里还很穷。”
柴龙没有插话。他既然来请教,就已经告诫自己,少说,多听。不明白时再问。
牛云说:“县里的财力不够。要不然啊,是要对那里研究一番的。”
柴龙看着牛云。
这么大年纪,口齿竟然这样的清楚,思维还这样的流畅。柴龙觉得,有些不可思议。甚至,他有想,自己到了这个年岁上,是不是也可以活成这样。
“你能承包那座荒山,是要有足够勇气的。”牛云这样说了后,却有了摇头,说:“要是我,不敢。虽然,我姓牛。”
柴龙有了一笑。老人家说的话,自嘲到让人发笑。
牛云又说:“我这个人啊,敢说,却不敢做。我的个子很高,行动上,却是一个矮子。”
柴龙又有了一笑。这个老人,有些意思。干吗要这样来自嘲自己。
老人家这时才想起来,要给柴龙泡茶。
“自己来。我自己来吧。”柴龙站到牛云跟前时,有了一种侷促感。因为,两个人的身高差。
泡茶后,两个人都坐下。
柴龙又浓缩了语言,重复了来意。
牛云说:“我也曾经关注过那里。现在,还在关注。实话说,我能给你的资料,也就两个传说。”
只有两个传说。
传说,有用吗?
柴龙有些失望。他很想得到一些实在有用的资料。
“传说,也好。”柴龙只能这样说。这总比什么也没有听到要好。
柴龙问:“有文字吗?”
因为,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告诉,牛云喜欢写些趣闻逸事,多数发表了的。
“有,是有。只是,都只有一份,我放在剪贴本上。”牛云说了,起身,去书柜里,取出剪贴本。有两本。
柴龙这就看见了,一个文字写作者的财富积聚,两本一样超大的笔记本,每本的大小尺寸,大概是是35公分乘以20公分。
封面上有一行书法小楷:
作品剪辑之三
作品剪辑之五
牛云把作品剪辑之三翻开,找到了一篇文章。
柴龙接过这个剪辑本时,瞳孔可是放大了的。他很惊讶。一个上了年纪的老人,记忆力还这样的好。
因为,牛云很快就翻到了。估计,目测,这个剪贴本上,少说也有一两百篇文章吧。
真的是长见识了。
这本剪辑本上,有一份报纸剪贴。关于张寨村那一片土地上的传说。
柴龙这就看到了大概的意思。
传说,大禹的一个孙子,奉命到这里来治水。因为要从大河里引水往北,经过荒山那个地块。
一个财主,不同意。因为,他的良田里不缺水。引水,必然要损坏他的良田。
大禹的这个孙子,晓之以理,说引水,你也得福。你帮助了北边那么多的人家。
这个财主死活就是不同意。
大禹的孙子一怒之下,将引水的渠道开到了西边,绕过了这个财主家。
当这个引水工程竣工后,奇怪的事情发生了。这个财主家原有的水源却开始枯竭,后来,就没了水源。
这个财主去找大禹的孙子。被拒在门外,要他自己想办法。
后来,这个财主的良田荒芜了。没了水源,还种什么田啊。他们一家,只好举家迁移,到了很远的地方去。
他们家所到之处,没人收留。后来,就成了流浪一族。
见柴龙看完了那篇文章,牛云又递来一本,也已经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