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这钱不香吗
柴龙把剩下的一千元,扣出两百元做运营费用,诸如来回运费,快递费什么的。应该给张原四百元。到给钱的时候,柴龙多给了一百元,也就是五百元。
见到又多出这一笔钱,张原有些意外。
“你已经给过钱了。你怎么忘记了?”张原以为柴龙把先前给的那笔钱忘掉了。
柴龙解释,“这是拿走两件作品,分成的钱。”
听说通过网络卖出那两件东西,张原还是感到意外,说:“没想到,网络这么厉害。”
张原的作品,卖出两件的事情,很快,由牛村长的嘴巴传播出去。
张寨村的人,见到了收益,对张原的这个手艺开始追捧。
原本少有人过来的张原家,开始有人来光顾。多数人,还是来看热闹的。
柴龙趁热,成立工艺品合作社。
全称叫张寨沟工艺品合作社。
因为张寨村后的这座山,叫张寨山。这座山的形状,是一个倒着的心形。在这个心形的中线部位,是凹进去的,叫张寨沟。
柴龙就以这条山沟命名他的第一个经营实体。
合作社的牌子,就挂在张原家的院子门口。
张原就一个人住,有三间破旧的正房,院子有院墙,土坯墩实的那种。三边的院墙上,爬了些长藤的植物,丝瓜长豆角南瓜空心菜之类。
在张原家院子门口挂出这块牌子,算是一个过渡。
村子里的人不会想到,柴龙已经联系钢结构板房工程公司,要在后山下盖像样的工艺品生产车间。
趁着这个热度,一些闲着的人,被柴龙组织起来,跟在老篾匠张原后面学手艺。学艺期间,有基本生活费。
这对村民来说,是件很开心的事情。每个月,有固定收入,也可以看成是有班可以上的人了。
就是被村民看成懒人的张娃,还有张半仙也来这里上班。
对于想来张原这里上班的人,柴龙给张原交了底,来者不拒。每个人的收益,是基本工资加计件。基本工资每人每个月300元。
这个基本工资,对于张寨村的村民来说,不少了,强于一些人拿低保。
“张半仙。你也来上班吗?”
“怎么的。准你们来,我就不能来吗?”张半仙也就不顾老脸,不顾原来有的名望。
当然,这个原先的名望,是张半仙自己认为的。
“你不是说,张篾匠的手艺,已经不值钱。”有人戳了张半仙曾经的自以为是。
“我说的是老张以前的手艺,不是现在的。”张半仙甩了刚才呛话人的脸,说:“你这人,杠子精。有钱放在面前,你不拿。”
有人随着来了一句,“有钱拿,不香吗?”
于是,大家哄笑。
这样的场景,虽然有抬杠呛火的味道,但情境中,大家是愉快的。
有人说:“张寨村,现在的变化大起来。好戏连台了。”
这话,有由头来的。
因为,柴龙弄出了这一摊子,与哈罗赵的那一摊子,就有了比较。
哈罗赵的农产品公司,是有了收获后,论质后论价,才可能见到钱。每年的收入,在结算前,没有一个准确的数。
柴龙这边,有基本工资,这是大家看得见,每个月可以拿到手的。
即使跟在张原后面学成的制品,再孬,即使是放到山上去淋雨,也是有提成的。柴龙给出话,提成底线,每件不低于30元。
在外面建筑工地上打过工的张娃,用切身体验给大家传道。
“在建筑工地上搬砖,每个月,是能拿到不少钱。可你们没有体会。那个累啊,大太阳晒得你心里慌啊。”
大家一边做事,一边听着张娃说外面的事。
“那个事还有危险,愣不知,一不小心,就从上面掉下来,钢筋戳穿你脑袋,也是可能的。”
有人质疑,“不会那么倒霉吧。”
张娃说:“反正,在这里做事,没有危险。还舒服。就是呢,手有变形,老婆嫌弃。”
大家这就笑了。因为,张娃在村子里,是有名的老婆控。
说白了,张娃很怕老婆。经典的画面,就是他把老婆惹毛了,老婆拿着扫帚,满村子撵着他打。有一回,老婆把他打得跪在地上,磕头求饶。
有人问:“张娃,你告诉我,有哪碗饭好吃?”
张半仙却替代了张娃,说:“确实,没哪碗饭好吃。”
大家这就哄笑了。
因为,以前,张半仙是靠着一张嘴皮,装神弄鬼,混一个温饱。现在的人,似乎想开了,也看透了,不再相信他的那些道法。
张半仙又说:“不要笑呵。我说的是实话。我现在看呢,柴龙是我们的活菩萨。有他在,就有钱赚。”
这些人的师傅张原已经知道,柴龙就要开始接下来的大动作。
柴龙筹划,打造“荒山迷兽”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