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梦仙佛渡妙人
大梦仙佛渡妙人
隆熙十二年末,白林城各处飘着雪,入眼皆是银装素裹,连山庄子却是热闹极了,皆因郡主今年在庄子上过年。
入了秋后,山风有些寒意,喜娘便下了山,住进了庄子上的别院。
中秋时节,连山水库的蟹养得肥美,喜娘便在庄子上办了两场螃蟹宴,邀请的皆是白林城有名有姓的人家,虽皆是些夫人小姐,却无人敢生事,如今的白林城,晋宁郡主的声势已然超过了当初的梁王府,自是无人敢造次。
这也是喜娘第一次办宴请客,接到帖子的人家很是重视,皆是派了当家夫人过来。
心喜娘日常并不奢靡,但毕竟是宴请,所以宴会办得算得上讲究,也算宾客尽欢。
为了避免门户之间,两场螃蟹宴,分别请的官场和商场的人家。
如此前前后后热闹了半个多月,加上中秋佳节,连着月余,连山庄子都是车马不断,好不热闹。
......
转眼到了腊八节,别院里早早熬了腊八粥,喜娘略尝了尝,便把东西分给了庄子的人家。
是夜,喜娘朦胧睡下,便听门外有敲门声,她便喊画儿开门,却不料叫了几声,没人答应,原她以为是白日忙了些,那丫头贪睡,便披了袄袍下床准备开门。
始一拉开门,喜娘便见到院中站着一僧一道,皆是熟悉之人,便是那济明法师和钱老道。
喜娘心喜,忙上前问候道:“两位师傅好,今日怎有缘相见?”
济明法师回道:“莫慌,贫僧此来,是为施主摆脱俗尘,归入渺渺。”
喜娘听后一愣,方才想到二位早已仙逝,如今怕是来接自己的,便说道:“我如今是已经死了吗?”
“非也,非也,超脱凡尘,怎可言死,褪去凡俗,小友日后便是仙道人家,与天地同寿,日月同光。”
喜娘微笑道:“如此说来,二位皆是仙道人家,特别渡我,我又何其有幸?”
“施主济世救民,桩桩件件,直达天庭,自有因果,此番功德圆满,即可位列仙班。”
喜娘自认是说不过这二人,只好说道:“如此,不妨留我几日时间,交代后事,便随二位仙家云游四海。”
二人合计,老道笑道:“小友不必再费周章,日后百年,小友便是要驻守此地,方能了结善缘,仙家入梦、显圣皆是可行,自有说法。”
说着那老道摇手一指,喜娘顿觉百会注入一道灵光,神台清明,豁然开朗,便是拜谢仙人赐法,却被二人躲过。
说笑着,二人飘身而起,驾云而去,留喜娘一人在院中不知阴阳真假。
喜娘遂回房合衣睡下。
如此大梦不起,与世长辞......
西北众人听闻晋宁郡主亡故的消息,皆是痛哭流涕,扶灵当日,万千百姓前来相送,据喜娘生前遗愿,众人将其安葬在连山之上。
朝廷为纪念晋宁郡主的事迹,颁布圣恩,白林城建晋宁祠,并为其塑真身,百姓纷纷祭拜。
......
某日,一猎户进山打猎,误入迷障,闻虎啸声,适逢其不久前拜过晋宁郡主真身,心灵所致,心中默念,求郡主保佑,果然有效,那虎啸声逐渐消失,迷雾散开,猎户慌忙离开,期间转头却见一直猛虎站在涯石之上,其旁站着一位袅袅仙人,远观却像那晋宁郡主,再细瞧,哪里还有什么猛虎、仙人,猎人不顾及这么多,赶忙下山。
第二日便到晋宁祠上香,叩谢。
又某日,一群孩童在水边捉鱼摸虾,其中一幼童不慎落水,挣扎不久便没入水中,不见踪影,周遭并无大人,众童子慌作一团,忙去家中喊来大人,沿着河道仔细搜索却不见人影,那幼童家中父母悲痛欲绝,其母不愿相信孩子丧生,在晋宁祠前长跪不起,求郡主保佑。半月余,那孩童竟是被一行商带回家中,其父母千恩万谢。据那行商所言,当日在船上见河中有一孩童躺在一大片水草之上,忙叫人捞起,竟是无事,那孩童自述当初在河中喝了好几口水,后被一条大鱼所救......
如此等等,让晋宁祠声名大盛,香火不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