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嘉之名映西北 - 宅中客 - 吴子正文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都市言情 > 宅中客 >

百嘉之名映西北

百嘉之名映西北

遥遥望着远处的梁州城,东儿忍不住说道:“郡主,前面就到梁州城了。”

“嗯,去跟洪大哥说一声,今日便在梁州城住下,让大家也歇一歇。”

东儿跳下马车,赶到前面,喊了一声:“洪师父,郡主说今日便歇在梁州城里,城里也有相熟的客栈,也是便宜,明日再回白林城。”

“嗯,我正准备去问今晚怎么安排”说完,洪壮对东儿说道:“你这丫头来的正巧,告诉你个好消息,家里说是姓田的那小子已经到白林城了,说是等你回去便要娶你回家,不过已经被武馆的师傅们调教了几回了。”

洪壮是武馆的老师傅了,东儿出身武馆,也算是半个孩子,听洪壮如此说,即是害羞又是有些担心。

便见洪壮笑道:“行了,那小子军营里爬出来的,没什么事,你那些师傅们下手知道轻重。”

回到喜娘的马车,喜娘见去了这么久,便问道:“怎么去了这么久?远远听着洪大哥笑声,什么事这般高兴,说来听听?”

东儿在京城便有了打算,此时也不害羞,便说道:“是有粮哥到白林城了,说是要娶奴婢,被武馆的师傅们教训了一顿,洪师父得了消息,拿奴婢打趣呢。”

“那小子即有心,你年岁也不小了,我便给你做主如何?”

“全凭郡主做主,不过有一点,奴婢是不要离开府里,便是成了亲,也要在郡主身边伺候。”

见喜娘似乎无意于此,东儿急道:“郡主,咱可是说好的。”

“好,到时便还了你身契,到府里做个管家婆子。”

一行人几驾马车,陆续进了城,往相熟的客栈去,正被一老者瞧了去,待众人刚安顿好,那老者便来请安,喜娘见着人,笑道:“林老板别来无恙。”

“郡主娘娘安,劳郡主娘娘记着,老朽也是托郡主娘娘的福,如今日子安逸的很。”

说这位是谁,原是汉府书坊的老东家林老板,当初随长子林校到梁州城开设书坊,这些年有喜娘的背后支持,加上自己的经营,也算是站稳了脚跟。

“林老板这般客气,便叫我喜娘也是使得,这郡主娘娘喊的哪里受得。”

“使得,使得,老朽正巧方才在城中正巧瞧见郡主的车队,有几位熟人,算着日子,想郡主也是该回来了,便冒昧打搅。自京城传回消息,老朽一直担心着,如今见着郡主气色尚好,也是安心了。”

喜娘与林老板算得上是老熟人,听到这般关心,心里到底受用,便说道:“劳您挂念,同行的杏林前辈们日日诊脉,回来的路上也是养着,如今已是大好。”

原喜娘以为林老板是有什么事,方才登门拜访,不想真只是闲聊了几句便告辞了。

略住了一晚,第二日,喜娘亲自谢过众位杏林之人,方带人回到白林城。

入城时,守城的官兵见着帖子,忙下跪迎接,一旁入城的百姓有人认出洪壮来,似乎是料定了马车里的便是晋宁郡主,纷纷涌了上来,结果把城门堵了。

衙门里,新任的白林城知府在衙门上听到消息,赶忙换好衣服,前去迎接。

来时,正碰见喜娘站在马车上,给大伙儿行礼,喜娘自是不会行闺阁之礼,而是拱手向四方拜去,然后说道:“诸位乡亲,本郡主有幸,得乡亲们惦记,自感有愧,在此拜谢诸位,此番城门狭隘,还望疏散开来,为感谢乡亲们,今日晋通商行辖下所有货品皆降半价,售完即止,大家皆进城选购吧。”

听了此话,百姓们纷纷下跪谢恩,喜娘也重新回到马车上,来的那位胡知府身边的人说道:“大人,郡主这手笔可不小,一日之买卖,城中晋通商行的货,若是全卖光了,怕是要亏几千两。”

“咱们这位郡主自然手笔不小,便是在京城也是风云人物,前面那位林大人如今可是升到了户部侍郎,上面不也是看在这位的面子。”

接着这位胡大人又说道:“行了,今日怕是不好再打扰,改日让夫人下帖子情人上门吧。”

这边百姓们得了恩惠,又见郡主果然无恙,便纷纷往城中商行去,喜娘也带着人回了府邸。

如今县主府的牌匾已经摘了,换上了郡主府,下人们提前得了消息,开门的是胡柴进,见到阵仗,知道是郡主回来了,连忙请安道“郡主安”。

不一会,管家双福带着人来,纷纷请安,喜娘让人好生招待洪壮,便进了主院,瞧着熟悉的家,安心不少,对聚集的下人们说道:“劳各位惦记着,这些日子辛苦大家了,福管家,按例这半年的月利双倍发了。”

众人拜谢。

略问了些府里的事,便让下人们散了。

屏儿伺候在跟前,说到:“郡主,前林婆子和沈婆子的事,如今未定,还等着郡主发落。”

“如今库房和厨房谁在管?”

“回郡主的话,库房封了,钥匙由奴婢保管,前些日子京城来的东西,清点好方才开的库房,厨房暂由坠儿代管着。”

“嗯,刚回来怕是要忙一阵,开库存库的怕是不少,你一个人只怕忙不过来,库房交给你和画儿两人,厨房让东儿先管着,几个小丫头在我身边伺候着便行。”

“至于林婆子和沈婆子,无甚大奸大恶,便让她们待在连山的庄子养老吧。”

“郡主宽厚。”

喜娘不想操心这些琐事,内宅的琐事便都交给了东儿、画儿和扇儿,外院双福如今带着几个小子也是游刃有余,喜娘自也不管。

如此隔日,府里便热闹了起来,各府的帖子纷纷递了上来,其中就包括旧王府、王家和胡知府。

齐家镇则是齐修远亲自前来,齐修茗、春杏、春梅、春雨、马文元、红儿、余夫人......也是进府探望。

热闹自有热闹的好处,只热闹之后,多少落寞,如今府邸里只有喜娘一位主子,又素来喜静,不知怎的添了几分清冷。

然清闲的时光并没多少,很快朝廷便颁布了新政,事关两件大事,一是和突厥的通商官则,二是向西部移民之策。

喜娘也是趁着机会,传信给刑庄,让他带百嘉城的商队游走各方。

初时,有人听说关外建了座新城,还以为是玩笑,但随着百嘉城名声越来越大,众人方才回过味来,不过少有人知道这背后之人便是晋宁郡主。

百嘉城可以说是建在金银之上,为保大康和关外戎族不对百嘉城迫害,百嘉城的一应收入,十分之三归入大康国库,十分之二用于疏通戎族贵族朝廷,剩下的一半里还要拿来投到移民计划之中,这也是喜娘当初答应过的。

如此,不过一年百嘉城便成了各个商队的落脚点,同时也有商家直接选择将货品交给百嘉城寄卖,百嘉城有自己的商路,丝绸之路计划之中,各个节点的商储仓和人员便是最好的保障。

......

回说当日喜娘回白林城,一个无心之举,降价售卖商品,后来竟是成了白林城每年一度的购物节日,只因春雨夫妇当日结束之后盘账,发现并不算亏本,账上又多出大几千两银子,于是便找到喜娘商议每年办一场如此盛会,一来宣扬名声,二来恩惠百姓,三则回拢银两,一举多得,喜娘闻言点了点头,让她去寻那位新来的胡知府,送他一个政绩,打点些关系。

在此期间,喜娘也是将手中的所有生意梳理了一番,只觉人手不足,能用的人着实不足,西边的事宜将至,又需要能一批人手,如今西北的生意除了几家铺子,剩下的皆归入商号统管,倒是便宜,只是西边倒是百废俱兴,怕是一时建不起商号,大小事宜总要有人处理,于是喜娘便盯上了私塾的学生,便差人去寻李家的人。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