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章 - 穿越,黑龙江1940 - 里正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第七十七章

公路旁每隔一段距离便树起一根电线杆子也引起来马占山等人的注意,那些电线杆子好像也数不清,他们走进一个村子里,在马占山的记忆里,泰来县的乡民同东北其他地方的农民一样,大多数家里盖着的都是土坯房,少数家庭殷实的富户才盖的起几间宽敞的砖瓦房,如今那些粗陋的土坯房子基本上绝迹了,村里的建筑是一座座平层的砖瓦房,这在东北农村再寻常不过,偶尔还能瞧见一两栋崭新的小洋楼。

他们挨家挨户的走访,家家户户都有电灯和自来水,人手一台的手机,家里面有年轻人的几乎都有电脑,这些都只是最基本的配置,马占山他们看得眼花缭乱,某些现代化的家用电器他们都不认识。

农家的屋外院子里普遍停放着拖拉机、农用车、面包车、三轮车、麾托车、电动老年代步车等交通工具,其种类之多和普及程度令他们震动。马占山瞅着那些三轮车、摩托车和农用卡车,国府想要组建起一支摩托化的部队困难重重的,好不容易耗费大量财力组建起来了,也非老头子的心腹嫡系不得领军,他马占山没资格去染指那样的部队,如果能把这些装备给他手下的挺进军组合训练出一支机械化部队来,他就觉得挺好,挺知足了,至于昨晚在纪录片中看到的现代解放军的那些神级装备,距离太遥远,不敢有此奢望。

那些在国军部队里会被当成宝贝来炫耀、争抢的摩托车三轮车卡车,在此处却只能隐没于乡间,成为被嫌弃的存在,现代人谁不是奔着奔驰、宝马甚至更高档的豪车去的?

赶上饭点了,那些衣着光鲜时髦的农民用电饭煲闷饭,电炒锅炒菜,电茶壶烧开水泡茶请马占山他们喝,马占山还坐下来同主人家唠了几句家常。

“哎,现在日子不好过了,好些蔬菜和羊肉都涨价了,甚至有钱都买不着了,想吃点黄瓜都难。”那位戴着钢制手表、抽着卷烟男主人同马占山抱怨。

然后饭菜好了,马占山瞟一眼,发现抱怨日子不好过、吃不起黄瓜的这户家人餐桌上摆着白米饭和土豆炖鸡块,饭和菜的分量都足足的。

当然也不是每户人家都吃大米饭的,有那么几户人家选择了包饺子。

甚至连农户家里的大黄狗吃的也是某牌子的火腿肠,这一幕刺激到了马占山他们,虽然说,这种火腿肠是用淀粉做的里面其实没多少肉,问题是黑省之外的地界,就连这样的火腿肠也有很多人都吃不起的,而在这所谓的贫困县里居然被人拿来喂狗了。

吃是一方面,至于穿的?很多大姑娘小媳妇都佩戴着金戒指金项链金耳环之类的首饰,一些老年人脖子上戴的金链子还挺粗的。光凭这些人脸上红润的气色和衣饰穿戴,若是出现在省外的地界,说他们出身是大户人家的老爷太太应该不会有人怀疑。

“黑省竟富庶至此!未来的中国竟能富强至此!”马占山不禁感叹,他所参观的地区不过是个贫困县,贫困县的底层民众生活水准都已经这样了,那么那些最繁华的大都市呢?那些中产阶级、上流社会的人士又会过着什么样的生活呢?他们简直想象不出来。

他想要不出来,心情却很激动。

刘处长的心情也很复杂,他们这帮人属马占山的官衔最高,其他人官儿最小的那也是国军少校级别,有军饷,还有一些背地里的灰色收入作为外快,可如今瞧着,自己家里的日子却未必比得过一个黑龙江省的农民,例如他自己,家在大西北也有数百亩良田,老爹是当县太爷的,平日里也算吃得起肉的,老婆也穿金戴银,可是……可是那农民家里的彩色液晶电视、手机电脑等物件他也没有啊。

离开这座村庄后,工作人员带着马占山他们驱车前往“江桥抗战纪念公园”,公园内松柏长青,马占山看到了江桥抗战纪念碑,他自己的骑马铜像,还有伊作衡、苏炳文这些故人们的纪念碑,江桥抗战纪念馆也座落在公园里,馆内陈列了近百余件江桥抗战将领使用过的实物,抗击日军用的武器,侵华日军的物证和大量的历史图片。

发现自己的待遇还不错,能够作为英雄被后世纪念颂扬,马占山心里暗爽,当然嘴上还是要谦虚几句的,“呵呵,想不到我马占山这点微末之功,贵党倒还一直记着,惭愧啊。”

身旁的工作人员微笑着说:“我们共产党手中是有一本帐的,您对国家人民是有功的,凡是对人民有功的人,人民都会铭记他。”说到这里有意无意的朝刘处长等人撇一眼,“对人民犯下罪行的,人民也同样不会忘记他。”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