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一章
沦陷区,北平。
尽管日本人早已实施新闻管制,封锁那些皇军战败的消息,可如今解放军已兵抵山海关了,四九城里的老少爷们还是通过某些渠道(例如地下党散播小道消息,以及收音机广播)获悉了。
“现如今解放军都打到山海关了,宣统皇帝都让他们抓起来了,你们说,这下一步是不是要打进咱北平了?”
老北京的市民们纷纷做此猜想,有的是在私底下悄悄的议论,有的干脆就在茶馆酒楼这类公众场合里高谈阔论, 话里话外的讥讽皇军药丸。
此时的邓稼先还是一枚青葱少年,他家里人正商量着替他收拾行囊,送他出远门,因为就在前两天,他因为长期积累在心中的郁愤终于忍不住把一面日本国旗撕碎了,在学校里当众撕碎,并狠狠的踩在脚下。然后他在北平城里就待不下去了,再不赶紧走,汉奸狗腿子迟早会向日本人打小报告邀功请赏,邓稼先会被请进宪兵队去喝茶。
“跟你姐姐去昆明吧,上西南联大念书去。”父亲邓以蛰替他做了决定,语重心长的告诉儿子:“以后你一定要学科学,不要像我这样,不要学文。学科学对国家有用。”
邓稼先郑重的点头,“我记住了。”
他真的铭记在心了。
变数就在此时出现,地下党找上门了。邓稼先父子惊讶的发现来人居然是他们认识的熟人,平日里看着根本不像,万万没想到……
那位地下党员在表明身份后,交给邓稼先一份大学录取通知书,告诉他,虽然他高二没毕业,但这所大学录取他了。
邓稼先打开了那封入学通知书一瞧,不禁拧起眉头,“哈尔滨工业大学?这是什么学校?”从来没听说过。
哈工大建校于1920年,起初名叫中俄工业学校,张学良主政东北的时候校名改为东省特区工业大学校,后来日本人来了,该校又改名为国立哈尔滨高等工业学校、国立哈尔滨工业大学……反正名字改来改去改了好几次,是以邓稼先一时间没反应过来。
送过来的大学录取通知书不止一张,除了哈工大的,那位地下党紧接着又送给邓稼先几张,光从名义看,有叫哈工程的,有叫齐齐哈尔大学的,有叫东北石油大学的……反正听名字比哈工大还陌生,不知道这么多学校都是从哪里冒出来的。
虽然距离一年一度的高考还有段时间,黑龙江省内的各大院校已经为了抢夺优质生源爆发**大战,只差没上演全武行。(哈工程:你们这帮货都凑什么热闹?邓稼先要上学也应该来我校,我们这里才是学核工程的。)
“这些学校……”邓稼先光看校名也看出来点门道,办学地点全是在东北。
“你们组织是想让我去东北吗?”他问了出来。
“确实的说,组织上希望你能到黑龙江省,这些院校都是在黑龙江省的,你可以任选其一,无论你选择上哪一所大学,我们都会免除你的学费,给予伙食补助,如果你成绩优异,还会有奖品和高额奖学金颁发给你。”
邓稼先和他父母都听得呆住了,这条件……这么优厚?
“难道你们那里的大学生,都不用交学费吗?”邓以蛰疑惑的问道,投资兴办教育耗费巨大,不从学生那里收取费用来填补窟窿,全部学生都免费,供应的起吗?
事实上黑省的各大院校当然不可能免费招生,人家的各项学杂费从未因穿越而降低过,不涨价都不错啦,只不过对待邓稼先要特殊照顾,享受同样待遇的,还有此时远在美国的钱学森、在法国的钱三强、在西南联大的几位后世闻名的理工科人才……邓稼先那位高他两班的学长杨振宁如果肯来黑龙江省,各大院校也是愿意以优厚的条件录取他的。天津耀华中学的于敏由于成绩优异,门门功课都得第一,也接到了来自黑省的录取通知书(至少表面的理由如此),不过他年纪小,得先上中学。
黑省的小学校甚至想把宋文骢给抢过来,那位后世的歼十之父如今只是个十来岁的孩童,组织上考虑到他此时远在云南,在形成世界观之前突然改变环境以后会发展成什么样就难说了,先不搞什么动作,派人关注下就好。十五岁的于敏身处沦陷区太危险,万一鬼子发疯……鬼知道会不会有人把名单泄露出去,毕竟在后世都是些很普通的信息,哪怕黑龙江省的百度服务器早已罢工,人们将阅览过的内容用脑子记也能记住一些。
听说其他学生们都是要缴学费的,邓稼先不禁问道:“为什么?”为什么对待他特别?
其实这位地下党也不太了解内幕,只不过组织交代的任务理解了要执行不理解也要执行,并且要在执行中理解,他告诉邓稼先:“因为你的成绩很优秀,而且愿意学习理科,我们党要建设东北,建设新中国,正需要大量理工科方面的人才。”
“可你们的学校……在教学方面……能比的上西南联大吗?”邓稼先说的吞吞吐吐,他确实为免费入学这么得天独厚的条件心动了,可毕竟没忘初衷――学习知识,探索真理,在当时人们看来,西南联大才是国内教学水准最高的学府,毕竟是抗战爆发后国内各高校内迁联合组建成的,可谓群英荟萃,而黑龙江省的那些大学?都说了听都没听说过,谁知道水平如何呢。如果免费却学不到自己急需的知识,那么邓稼先宁可花费大笔钱去求学,勤工俭学卖血都在所不惜。
“组织上有句话让我转告给你:我们知道你在担忧什么,你可以先到哈工大、哈工程那几所院校去看看,到时如果不满意随时可以离开,来去自由,如果你执意要去西南联大,我们的人会护送你直到昆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