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章 - 穿越,黑龙江1940 - 里正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第一百章

山城重庆,顾祝同和刘峙正在酒楼的雅间里饮酒,正好瞅见楼下街上舞龙舞狮的队伍,那是民众们为了庆贺东三省光复自发的载歌载舞,看到楼下无数青年学生、工厂工人、小商贩、手工业者等市民们的一张张笑脸,这两位党国的五虎上将神色颇为复杂,或者说,他们高兴不起来。

刘峙不禁叹息:“共党连战连捷,收复东三省,眼瞅着民心都向着他们那边了。”

“岂止如此,如今东北三省的土地、钱粮、兵员已尽在共党手里,如虎添翼啊。”顾祝同神色忧虑,“只怕老头子这心里面……”

刘峙想起来就觉得纳闷,“乖乖,才一个来月三省之地全让共党给占了,那几十万小鬼子是纸糊不成?共党这仗到底怎么打的啊?”反正他刘峙肯定打不出这样的漂亮仗,当年北伐的时候,他倒还有“常胜将军”的美誉,可惜后来战术落伍,对手却在不断的升级进步,抗战爆发后,面对日本人,他这个“常胜将军”就变成“长腿将军”了。

顾祝同叹气,他又何尝明白?这是他最疑惑不解的地方,想破脑袋也无解。

滇缅公路上,一辆辆汽车正运载着物资穿行其间,那么多数量,除了穿越的黑龙江省不算,仿佛如今国内所有的现代化汽车都被征集到了此地,无数的钨砂、桐油、猪鬃以及农产品通过这条公路运出国外,无数的武器、西药、航空汽油等军用物资通过这条道路输送进国内,支持着这场艰辛的抗日救亡的战争,这是中国与外部世界联系的唯一的运输通道,当初修建时动用民工15万人,工程师200人,以滇西各族人民用血肉筑成的。

陈嘉庚的座驾,此时正在这条崎岖不平的道路上颠簸着。

这位南洋华侨的领袖听到助手跟他汇报:“陈老,南洋华侨社会为机工们购买的药品、胶鞋、棉衣和蚊帐,都被国民政府的那帮贪官给克扣了,最后发到机工们手里的不过两三件小东西,有的机工甚至一件东西也没领到。”

滇缅公路这条大动脉上的司机和汽修人员,大多数是从南洋来的华侨子弟,这年头的中国就是如此悲剧,连会开汽车和懂得汽车修理的“高端人才”都找不到几个,幸好陈嘉庚凭借他在南洋华侨中的威望号召了3200多名华侨子弟,组成“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服务团”,才使得运输线上的很多汽车不至于趴窝。东南亚地处热带,那里的人们穿着单衣,这些华侨子弟回国后由于没有棉衣穿经常挨冻受寒,南洋各地筹赈会纷纷接到机工们的求助信,陈嘉庚得知了机工苦寒的情况,又紧急号召南洋的华侨捐款,购买大量御寒的棉衣、胶鞋、药品和蚊帐等物寄送回国,以为这下子情况总能好转了。

当时,重庆政府的官员信誓旦旦的向陈嘉庚保证:放心,那些回国的华侨机工肯定能得到善待的,请看我真诚的眼睛!

可就在重庆政府的官员做出这份保证没多久,竟然有华侨机工活活冻死了!

陈嘉庚先是派南侨总会特派员刘牡丹和两名《南洋日报》的记者调查情况,此番回国又亲自慰问了滇缅线上的华侨机工,那些机工们真实的生存状况,恶劣的生活条件,触目惊心。

“我号召人家回国服务,想不到有此令人痛心的事。这些华侨子弟当初在南洋哪个不是衣食无忧啊!”事实的真相令陈嘉庚痛心,不仅仅是为了华侨机工们的遭遇,也对整个国家的前途未来感到忧虑。

一行人气氛沉重,直到云南藤县的县城里,因天色晚在该县官员为迎接他们准备的住处下榻时,陈嘉庚的助理到街上去买几份报纸,没多久就兴冲冲的跑回来了,手里挥舞着报纸向陈嘉庚报告喜讯,“陈老,好消息!好消息!东三省光复了!”

“什么?东三省光复了?”久居南洋的陈嘉庚,乍闻此事简直不敢置信,一把抢过报纸仔细阅览内容,他看着看着呆愣住了,片刻后才喟叹了一句,“看来共党是真的抗日的。”

从27年到现在,陈嘉庚拥护的一直是国府的那位蒋委员长,对于那个信仰马列的组织不感冒,可此时他心里却萌生了想要去延安接触下他们的念头。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