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九章 - 穿越,黑龙江1940 - 里正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第一百三十九章

反革命罪,对于来自现代的黑省人来说原本已是个历史名词,早就从法律条文当中删除了。

但是一朝穿越到民国,身处这战火纷飞、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皆十分剧烈的年月,为与时代接轨,黑龙江省在法律方面也将反革命罪给恢复了。

吉林、辽宁两省解放,最初要镇压敌特反革命,维护社会治安稳定民心,紧接着,土改工作也提上了必然的日程。

虽然,关于土改,现代社会的某些小清新们颇有微词,经常敲着键盘,在网络上发表诸如“地主也有好人不全是坏人”、“地主的田也是靠着辛勤劳动获得的,tg这是在强夺他人的劳动果实”、“惨烈的伤痛”之类悲天悯人的见解,但是,不管是本时空土共党员们还是现代的黑省政府,都不会听小清新们指挥,该干嘛还得干嘛。

不土改怎么搞工业化?不搞工业化又如何强国?君不见重庆那位蒋委员长,历史上转进桃花岛后不也对地主阶级强制进行了土改?举起屠刀在岛内杀的人头滚滚。

苏联的十月革命暂且不说,当年大英帝国崛起时不也经历过“羊吃人”运动?而法兰西早在大革命时期便有了激烈的土地改革,雅各宾派没少没收国王、逃亡贵族和教会的土地,分成小块低价卖给农民,后来拿破仑大帝登基,更是通过《法典》保证了农民对土地的占有权。就是美利坚,所谓的南北战争,不也是北方工厂主在革南方地主的命?

纵观世界各列强,无论是姓资还是姓社,几乎没有不经历过土改的。

穿越来的黑省倒是不需要土改,因为地主这种生物在现代中国已经绝迹了。

至于吉林、辽宁两省,能够在一九四零年仍屹立不倒当地主老爷的,多少都跟日本人眉来眼去,有着非常亲善的关系,那些不够亲善、胆敢跟皇军做对的地主,家中良田早就被开拓团扔几张军票强行买走,甚至干脆给按上个通匪的罪名没收了,不单田地没了,全家老小能不能活命都很难说。如今那些地主自然就成了被镇压的反革命,或是公审后枪决,或是按照罪行的轻重判刑劳改,然后家中的土地被分给了农民,当然地主家里的老婆孩子也能分到属于自己的一块田地,从此后自食其力。

吉林省扶余县与黑龙江省的肇源县、双城区接壤,是最早获得解放、完成土改的地区,地方政权早早的建立了起来,组建了民兵队伍,县里被选上的青壮肩抗着五六式步枪,每天分三班倒在与黑省的交界线上巡逻,上级部门下了严令:不管是从黑龙江省过来的人,还是从扶余去黑省那边的,务必要严格排查,看看有没有路引,带没带违禁品,一旦发现没带路引,或是搜查出某些违禁物品的,立即带走审问,若是有人形迹可疑,鬼鬼祟祟的见到民兵非但不站住还逃跑的,那民兵们可以开枪了。

近段时间来民兵们倒是收获颇丰,前前后后已经抓住了十几个从黑省溜出来想要当倒爷,或者有其他不可告人目的的家伙,还有二十多个企图潜入黑省境内的军统、日本特务。上级领导嘉奖了这些民兵,并鼓励他们再接再厉,千万不能放松警惕。

除了枪支弹药,上级还给民兵队配备了几套夜视仪,谁晚上巡逻的时候给谁戴,那些军统和日本特务泰半是打算趁着月黑风高夜摸黑偷渡,然后被民兵的夜视仪给发现踪影的。

巡逻的士兵时常能目睹到卡车的车队,排成长龙般从双城区或者肇源县的方向驶过来,车上运载着满满的物资,这些物资都是支援新解放区的,其中一支工程队伍带着设备给养和技术工人,目的地很近,正是邻近的扶余县。

那支工程队就在扶余县的原野上驻扎了下来,顶着春寒,搭建起彩钢板房,吃住都在工地,有居住在附近的乡亲们瞅见那些工人们白天埋头苦干,到了夜晚工地也亮着明晃晃的灯光,那光亮照的跟白昼似的,然后那些工人大晚上烤着火继续干活,他们身穿的衣服每天都弄得脏兮兮的,一身泥浆。

一座高高钻井铁架矗立起来了,扶余县的地底蕴藏着一座储量上亿吨的油田,属于后世松原油田的一部分,大庆的石油工人们自然不会放过近水楼台,对于这些后世穿越者来说油田的坐标和深度都不是秘密,这大大提高了钻探效率。

“出油了!出油了!”

这天中午,黑亮的液体顺着管道从地底下喷涌而出,像喷泉似的,刺鼻的气味在空气中弥漫,辛苦奋战了月余终于收获果实。

石油工人们自然是欣喜的,但他们来不及庆祝,第一时间就赶紧下井口用重晶石砂浆浇灌,大家伙都有条不紊的继续忙碌着,这对他们来说仅仅是个开始,今后,在这片土地上还会矗立起更多的钻井铁架。

喷涌出来的石油都是原油,扶余县的炼油工厂正处于建设当中,目前没有提炼加工的能力,通过油罐车,这些原油都被运到了距离两百多公里外的大庆。

铁路线的运输也十分繁忙,双城堡成了一处物资集散地,支援吉林辽宁两省和山海关外地区的军用和民用物资在这里装车,然后一列列的从车站里驶出, 那些运货的火车基本上都是解放军从吉林、辽宁、山海关缴获来的老式火车,负责开火车的司机其中部分人还是原先满铁的普通职工,经过政审后继续留用了,过去日本人因为劳力不足也尽量在些非重要岗位上使用中国人,把苦活累活脏活给他们干,而同样的工作岗位,中国职工的薪水仅有日本职工的五分之一,如今东北解放了,中国职工的工资待遇立刻被上调到跟原先日本职工同样的标准,可谓一口气上涨了五倍工资,这些铁路工人跟那些分到田地的农民一样立刻成为了新政权的拥护者,一个个干劲十足。

道路的修建也在紧锣密鼓的进行当中。民国时期的东北地区交通最发达,这个说法只是相对于关内诸省那更加糟糕的路况而言的,事实上这年头的东北,除哈尔滨、长春、沈阳等几座大城市的日本人聚居区内有那么寥寥可数的几条水泥路外,其他地方的公路都是土路,每当到了雨季就会变得坑坑洼洼,泥泞不堪,过往的运输车辆搞不好就要陷进去,和平时期要想富先修路,战争年代为了方便后勤运输也得要先修路。

三十万人参与了施工建设,其中有被俘虏的伪军、日本开拓团青壮,原先关在监狱里面作奸犯科的刑事犯,当然,也有部分是从当地雇佣的民工。伪军、开拓团和刑事犯这些劳改对象只管饱饭,不给钱,而被雇佣来的民工们除了让他们吃饱喝足,每天还有五斤粮食可领,全是精米,到月底每人还发放两斤白糖和三百块人民币,这样的工资待遇,放到后世不被告到劳动局才怪,然而对于民国的老百姓来说已经算肥差了,大家伙儿抢着干。

一条碎沙石铺就的公路,贯穿吉林辽宁两省,连通山海关外,在最短的时间内被修建了出来,现在是战时,后世的那种高速公路什么的,打算以后再修。

长春市区内的道路也在翻修扩建。

无数吨水泥、沥青、高标号混凝土从黑龙江省运出,还调拨了挖掘机、推土机、压路机、沥青摊铺机等机器设备。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