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一章 - 穿越,黑龙江1940 - 里正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第一百四十一章

皖南,新四军军部。

院子外已经被至少一个营的精锐士卒团团围住,闲杂人等不得入内,甚至不得靠近。

屋子里面,两名从延安跟随叶挺到皖南的解放军士官正在摆弄着几台手提电脑,叶挺陈毅等新四军的高级将领聚集在屋内,只能干看着,对于这种不理解的未来高科技产品他们谁也不敢插手,怕给弄坏了。

终于――

陈毅开口问道:“这就行了?”用这个叫做电脑的东西,就可以看到千里之外的人脸,双方还能对话,未来的科技发展真是不可思议。

一场党内的政治局扩大会议,在很多重要领导干部不能汇聚齐的情况下,通过电话会议的形式拉开了帷幕。

会场内,为了分辨谁是谁,每位与会者面前都摆了几个带编号识别的电话。

不像后世的那些大会,可以有媒体记者事先采访各位代表,还能用摄像头全程跟进电视直播,这次会议非常的低调。

后世的历史对这次会议的评价,也只有短短的两行文字:此次会议构建了党的统一指挥,强调各根据地、各军区要以高度负责的态度、严谨细致的作风,做好准备工作,为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事业而奋斗。

“一,全党全军现阶段主要任务是驱逐日寇,同时提防顽军的敌对行动,我们不打第一枪,但也决不让顽军有再打第二枪的机会;二,确定以xxx同志为核心的领导集体;三,改组政治局;四,改编全党所有武装力量;五,成立东北局,华北局,西北局;政六,建立总前委,全面负责华北战事,由xx,xxx,xxx……负责”

八路军部队里,团长和政委们尽量用简单的语言,向那些文化程度不高的战士们阐述会议内容,好让他们能听得懂。

新四军战士们敏锐的发现:最近,上级首长们纷纷将自己帽子上的青天白日帽徽给摘掉了。

其实没有谁喜欢戴这玩意儿,尤其是那些经历过那段“石头要过刀,茅草要过火,人要换种”岁月的老红军们,自己家里好些亲人都被那位被后世果粉美化成仁慈领袖的千古完人给下令屠杀了,连囫囵尸首都找不着,他们当初是忍着多大的恶心才强迫自己戴上青天白日帽徽的?如今既然首长们都起带头示范作用不戴这玩意了,那自己不摘还等什么? 摘!

至于八路军方面?帽徽摘的更早,比新四军还早上几天。

承德光复后,八路军也暂停了攻城略地,没有继续乘胜追击,因为――春耕的时节到了,种田和防鬼子扫荡成为了各根据地的头等大事。一年之计在于春,为了不耽搁农事,相当多的八路军指战员,尤其是民兵们都卷起袖子,扛起锄头下到田地里干活。至于扫荡,河北的日军已被打掉了气焰,那点微薄的兵力如今连守住几座城市都艰难,哪里还有能耐派兵去乡下扫荡八路?八路军不扫荡他们就谢天谢地啦。

当张赛超和陈源北京大兴区的时候,放眼望去,看到的就是原野上浮着一层薄绿,春风佛面而来,眼前一马平川,是大军进京最好的地段。

“终于打回老家了。”张赛超感慨道。

田野里有几个老农正在地垄沟上刨坑撒种子,六七岁大的娃娃提着篮子挖野菜。两名八路军战士走在队伍最前头,想找人问问路,结果那几个老农民和孩子远远的瞅见战士扛着枪,立刻撂下手里的农活一转身撒丫子跑,活像背后有饿狼在追赶他们似的。

这年头老百姓惧怕当兵的,不管是日本兵还是中国兵,日本鬼子当然是暴虐无道的,可大多数国军的部队也无非是五十步笑百步,当兵的一来村里,就抢粮食抓壮丁,把农民家里稍微值点钱的东西都顺走是寻常事,若是家里有大姑娘小媳妇的得赶紧往脸上抹上锅灰然后逃到山里躲起来,不然的话……所以一遇到当兵的能躲则躲,所谓的躲避兵灾。

这种情形,自从他们走出根据地跟随八路军北上后见得多了。

“哎张教官,你不是说前面就是你老家吗?那乡亲们应该认识你吧,要不你上前去跟乡亲唠唠嗑?”眼见们乡亲们畏惧躲藏,张赛超身旁的一名跟他相熟的小战士打趣道。

张赛超苦笑,这里是他的故乡没错,可是,却不是七十多年后的故乡。

没有平整的公路,没有电线杆,村子里的房屋都是粗木棍子糊泥,屋顶用芦苇抹泥,放眼望去,几乎寻觅不到熟悉的踪影。张赛超的家乡只是后世中国一个很普通的农村,七十多年的时光流传,即便是不起眼的农村地区,那变化也挺大的。

“张教官,你家里是大地主吧?等到了你们家能不能请我们进去坐坐?”

张赛超和陈源这些解放军被外派到八路军部队里当教官,一个个因为面色红润,营养良好,谈吐见识又分明是念过很多书的,气质殊异于民国时期的人,还带着很奢侈的装备,例如手表、望远镜之类的东西,在普通的八路军战士们眼里,这些教官们都成了富家子弟出身,或者是从海外归国的华侨。来自北京大兴区的张赛超,就被战士们脑补成某个大地主家的少爷投身革命了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