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第一册》(9)
上经(下)同人卦第十三
同人(离下乾上)
《帛书易》同,《归藏易》不明。
来知德:同人者,与人同也。天在上,火性炎上,上与天同,同人之象也;二五皆居正位,以中正相同,同人之义也;又一阴而五阳,欲同之,亦同人也。
同人:同人于野,亨。利涉大川。利君子贞。
同人,卦名。同人卦为下离上乾,离为明,乾为人,由于人人内心光明相亲和,所以为“同人”。乾为野。“野”,郊野、野外,“广阔”的意思。在社会生活中,要心地光明,正直无私,胸怀广大,才能团结人,才能与人和同。与人和同,团结就是力量,没有不能克服的困难,故作事“亨”通。乾为大川,二与五为正应。由于没有不能克服的困难,故“利涉大川”。乾为君子。与人团结不能同流合污,没有原则。所以,告诫君子与人和同时,必须守持正道,坚持正确的原则。
《彖》曰:“同人”,柔得位得中而应乎乾,曰“同人”。“同人”曰:“同人于野,亨,利涉大川”,乾行也。文明以健,中正而应,君子正也。唯君子为能通天下之志。
“柔”,指六二,以阴爻居阴位,故说“得位得中”,与九五为正应,以中正相同。九五为君,六二为臣,故为“同人”。“应乎乾”,指六二应乎九五之乾阳。乾为行。“乾行”,向乾而行,指六二向前行与九五相应。离为文明,乾为健,故说“文明以健”。六二之阴应九五之阳,故说“中正而应”,是君子之正道也。文明、强健、不偏、无私等四者,是君子之四德。乾为君子,与坤相错,坤为天下、为志。君子有此四德,能与天下之人应和,所以能通天下之志。
《象》曰:天与火,同人。君子以类族辨物。
“与”,亲也。天在上,火性炎上,两相亲和,故曰“同人”。阴阳相遇为“类”。六二之阴柔与九五阳刚为“类”。“族”,聚也,指与五阳相聚在一起。坤为众、为聚。“类族”,心里同样光明的人而相聚。“辨”,辨别、分辩。“辨物”,辨别事物的差异。虽然同类相聚在一起,但必须要分辨其间的不同,要认清同中有异。
初九:同人于门,无咎。
本爻变为艮,门之象。“于门”,谓于门之外。初九以阳刚居下之阳位,为同人卦之始,与六二比应,一出门外就有同和之人,故“无咎”害。
《象》曰:出门“同人”,又谁“咎”也?
“又谁咎也”?就是“无咎”。以反问句的方式,重申初九爻辞的“无咎”。
六二:同人于宗,吝。
六二为同人卦之主。乾为主、为宗。“宗”,宗族。“同人于宗”,和同于自己的亲属,犹同于门内,范围狭窄,故为“吝”也。六二为阴爻处阴位,居中,与九五为正应,本来应该是好的,但在同人卦中,只同于自己所应的九五,而没有初九的范围广,故为“吝”。
《象》曰:“同人于宗”,“吝”道也。
六二只应同九五,犹言只同于亲戚和宗党,而不同于无亲无党的外人,故为“吝道”也。
九三:伏戎于莽,升其高陵,三岁不兴。
中爻巽为伏,故说“伏”。离为戈兵,“戎”之象。“莽”,草也。巽为草莽,故有草“莽”之象。此爻以阳刚居下卦之高位,与上九不正应,不能和同,有两阳相争之象,故“伏戎于莽”,俟机而起。巽为股,本爻变为震,震为足,股足齐动,升之象也;巽为高;乾为行,为山、为陵。故有“升其高陵”之象。离居三,三之象。“兴”起也。坤为年、为岁。九三上遇三阳,得敌,其上升受阻,故说“三岁不兴”。因为受阻,三年上升都没有成功。
《象》曰:“伏戎于莽”,敌刚也。“三岁不兴”,安行也?
“敌刚”,指九三与上九的关系,九三与上九均为阳刚之爻,为敌应,说明九三之敌刚强。乾为行。“安行”,前行困难。“安”,疑问副词,相当于“岂”、“怎么”。“安行”,安能前行呢?因敌刚强不敢冒然前行。
九四:乘其墉,弗克攻,吉。
“墉”,墙也。巽为墉。四居巽之上,故曰“乘其墉”。“克”,能也。“弗克攻”,不能进攻。由于居高墙之上,利于防守,所以不能攻克。九四位不当,不利于攻伐,只宜于自守,这样可以获得“吉”祥。
《象》曰:“乘其墉”,义“弗克”也。其“吉”,则困而反则也。
九四阳爻居阴位,位不当,阳刚而不中正,又与初不正应,失位乘刚,本欲与三争同于“二”,为三所隔,只有“乘墉弗攻”。“义”,理也。离为火、为戈兵,火炎上,有攻九四的可能性。中爻巽为风,火被风吹散,故“弗克也”。本爻变中爻为坎,坎为困、为则。“则”为法则之“则”。“反则”反常的法则。知不能进攻的困穷,由攻而反以自守相保,故获“吉”祥。
九五:同人,先号咷而后笑,大师克,相遇。
乾为先,巽为号咷,故说“先号咷”也。“咷”,啕也。“号咷”,嚎啕、痛哭之貌。乾错坤,中爻巽错为震,震为笑。上为前,下为后。故说“后笑”。乾为大,坤为师,故有“大师”之象。“大师”,大军也。“克”,胜也。和同于人,先痛哭而后欢笑,大军攻战获胜,志向相同者相会合。九五以阳刚中正居尊位,与六二为正应,为同心同志者,但三与四相隔,不能与二和同,故嚎啕痛哭,后克敌获胜,与二相会合,故又欢笑。九五为刚健中正之君,下应六二,故说“相遇”也。三与四欲与之抗争,必被“大师”所“克”。
《象》曰:“同人”之“先”,以中直也。“大师”“相遇”,言相克也。
乾为直。“直”,正也。“中直”,即是中正。“以”,因也。和同于人,先嚎啕痛哭,因为三、四相敌。九五中正诚直,得六二相助,与三四交战,必能获得胜利。
上九:同人于郊,无悔。
乾为郊,郊之象也。“郊”,邑外之地。同人卦的广大志向是“同人于野”。但是,实际上与人和同是相当困难的,初九“同人于门,无咎”,六二“同人于宗,吝”,九五与六二和同也是经过激烈的抗争才得实现。上为外。虽然与野外的人和同不能实现,与郊外的人和同,是无“悔”恨的。
《象》曰:“同人于郊”,志未得也。
坤为志,但是坤伏于乾,故曰“未得志”也。“同人于郊”是“同人于野”的广大志向没有得以实现,是不得已的结果。上九处同人卦之极,内无应求,只求同人于郊。
大有卦第十四
大有(乾下离上)
《帛书易》相同,《归藏易》不明。
来知德:大有者,所有之大也。火在天上,万物毕照,所照皆其所有,大有之象也。一柔居尊,众阳并从,诸爻皆六五之所有,大有之义也。
大有:元亨。
大有,卦名。大有卦为下乾上离,乾为天,离为日。天上有太阳,万物尽在太阳的照临之下,故为“大有”。乾为夏,故为元亨。“元”,大也。“亨”,通也。大获所有,故大亨通也。
《彖》曰:“大有”,柔得尊位大中,而上下应之,曰“大有”。其德刚健而文明,应乎天而时行,是以“元亨”。
“柔得尊位大中”,指六五,以阴柔得尊位,居大有之中。“上下”,指上九与初九、九二、九三、九四五阳爻皆顺从六五之尊。“刚健”,指下卦之乾刚而健。“文明”,指上卦之离,离为火为日,明也。乾为天、为道、为时、为行。人有刚健文明的美德,按照天道运行的规律,掌握好时机而行事。乾为元、为大。乾为阳在下,离为阴在上,阳上阴下相交感,是以大为“亨”通。
《象》曰:火在天上,大有。君子以遏恶扬善,顺天休命。
上卦离为火,下乾为天,有“火在天上”之象。“火在天上”,照耀地上的一切事物,所照者尽为所有,故称“大有”。乾为君子。乾错坤。坤为恶。“遏”,绝也。坤伏于乾中,故“遏恶”也。乾为善。“扬”,举也。乾为天、为日。阳光普照大地,故说“扬善”。天上的太阳照耀万物生长有善无恶,天道赏善罚恶。坤为顺,乾为天、为命。“休”,美也。君子观此卦象,应当杜绝邪恶,扬举善良,顺应天道的美命。
初九:无交害,匪咎,艰则无咎。
乾为金,离为火。初九之应爻离为火。火克金,故有伤“害”之象。初九阳爻处阳位,又离日火尚远,故有“无交害”之象。“匪”,不也,无也。“匪咎”,无咎。初九阳刚得正,故“无咎”。乾为艰。要艰于坚守正则,方可以“无咎”害。
《象》曰:“大有初九”,“无交害”也。
初九虽然离火尚远,但是应爻离火之威胁时时存在,所以,必须艰难地保持自守,方能无害也。不与离火之应爻九四相交,就无咎害。
九二:大车以载,有攸往,无咎。
乾错坤,坤为大舆,大车之象。离错坎,坎中实,装载之象。二与五相应,故说“有攸往”。九二阳刚居中,上应六五,得君上的信任,有担当重任的能力,犹如大车载物能胜其任,故无“咎”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