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抓俘
踏上大晋的土地,陈列感慨万千,离开邾城已经大半年了,禁不住吟哦起宋之问的诗:“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梁山伯在后面默默地记录着陈列语录。
经过两天的翻山越岭长途跋涉,二百多人的队伍筋疲力尽,陈列向前望去,依稀已看到了石赵大营,连绵不绝的驻扎在邾城北门外幅员辽阔的鄂北平原上。
遂对跟在身后的李阳道:“李都尉,你们就地休息,我去前面看看。”
“镇北将军多加小心!”李阳躬身答道。
经过武昌射死邓岳,李阳让陈列很是满意,这是桓宣的心腹,他只听令于桓宣,是条汉子。
陈列回头喊道:“祝逐,随我来。”
正在忙着搭营安帐的听到陈列召唤,满头大汗的跑过来,“公子,何事?”
“走,咱俩去探探前面情况。”
“哎!”
二人找了马匹,翻身上马,向前方飞奔而去。
越往前走,号角声、战鼓声渐渐清晰起来,陈列和祝逐在山坡的密林里找了处隐蔽之处,停下向远处观望,只见十里之外的石赵大营旌旗飘展,延绵不绝,而在远端的邾城像一个灰色的麻将块,在漫天战火和烟雾中显得如此渺小,乞活军像蚂蚁一般密密麻麻正涌向邾城。
陈列不由得自言自语地叹道:“唉,这是一场汉人打汉人的战争,这是一个杀戮的时代,悲催啊。”
“公子,快看!”祝逐手指前方过来一队百余人的骑兵队伍,正向他们这边山丘上奔来。
难道是被发现了?不可能吧。陈列暗自揣摩着。
忽的,他心中一动,对祝逐道:“咱先藏起来,抓两个俘虏问问。”
说完,二人掰了两个树枝塞在马嘴里,然后找了两个绳子紧紧捆在马嘴上,牵着马悄悄地退回到密林中。
在一块巨石后面埋伏起来,一会儿,听到骑兵队伍马蹄声越来越近了,二人从巨石后探头张望。
只见骑兵队伍上了山坡,来到一片开阔地,纷纷下马,把马拴好,虽然他们身穿石赵军队盔甲,但一看就是汉人模样。
为首一个校尉穿戴的人对身边人说:“休息休息吧。一会儿吃过午饭,再仔细搜查一遍。”
“唉,天天来搜查,这里的一草一木我都认得了。”一个士兵不满的唠叨着。
陈列暗道,李农打仗还是蛮谨慎的,是个将才。
他轻声对身边的祝逐说:“如果能抓住活口,你跟着他混进李农大营,找到他们的粮仓,想办法待到天黑,点上一把火,我回去把李阳的弓箭手找来,朝你点火的位置放火箭,咱烧毁他们的粮仓。”
“嗯,这没问题,公子,但只是怎么能混进去?”这是祝逐拿手的,他挠着头问。
“这……”
还真难住了陈列,他向桓宣申请了两百名弓箭手就是想按照师兄谢艾所讲的克敌制胜之法,烧粮,但怎么能混进去?
下面的乞活军骑兵们从马上背袋里取出干粮和肉干,不大一会儿就吃完了午饭。
校尉大声命令道:“跟往常一样,两人一队,仔细搜查!”
众人领命,留下了几个人看管马匹,剩下的手持刀枪,四散向密林深处走去。
陈列和祝逐缓缓后退。
时值初冬,虽然树叶凋零,但丛林较密,二人在后面找了一个进可攻退可守的巨石,趴在巨石侧上方,藏了起来。
听着地上树叶哗啦哗啦作响,陈列知道,有人离他们越来越近了,他压低声音对祝逐说:“待会动作要快,按计划行事。”
祝逐点了点头,二人悄悄地在巨石上方露出半个脑袋,凝视着前方树林。
不大一会儿,两名个身穿乌甲的乞活军士兵从树丛中边四处张望,边走了出来。
陈列、祝逐拔出邾城短韧刀在手。
待士兵走到巨石下,陈列向祝逐点了点头,二人同时从一丈高左右的巨石上纵身跃下,士兵还未待反应,已被捂住嘴巴,一人脖颈上已经架上了一把刀。
陈列悄声在二人耳畔说:“别害怕,我们不杀你们,但不要叫喊,明白吗?”
两名乞活军士兵喉咙处感觉到了冰凉,他们惊恐地看着陈列连连点头。
把两名士兵押到巨石后,陈列命令他们蹲下,手里晃着短韧刀也蹲下小声问道:“你们俩叫什么名字?”
“我、我叫冯伯,他……他是我兄弟冯仲。”一名士兵嘴唇哆哆嗦嗦地道。
陈列仔细一看,二人果然有几分相像,心中不由得大喜。
“你们俩果然是兄弟吗?想不想活命?”陈列冷笑着问。
“想、想,大人请吩咐,只要能饶我二人不死,什么都行,冯家就剩下我俩男丁,还望大人饶过小人们,小人也是被迫……”冯伯边不住的唠叨边用期盼的眼神看着陈列。
陈列用刀柄砸了一下冯仲的头,打断他的话,恶狠狠地说:“你呢?怎么不说话?”
冯仲胆子更小,已经说不出话来了,“想……想活。”
陈列略一思忖,留哪个好?留弟弟吧,让冯伯回去,他胆子大,如果冯仲带祝逐回去,看这个怂样,说不定露了马脚。
想罢,他对冯仲命令道,把盔甲脱了。
冯仲手忙脚乱地开始脱盔甲,这时两丈外有窸窸窣窣地声音,祝逐眼神如电,向发出声响的地方甩出了短韧刀,然后跑过去手里拎着一个野兔回来。他走到冯伯跟前轻声道:“一会儿带我进你们大营,跟在我身边,如果我暴露了,你也活不成,而且你兄弟也活不成。”
冯伯赶忙连连点头称是。